关志雄
在二战后的亚洲地区,很多产业从发达国家阶段性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现象被称作“雁行模式”。现在,中国正在实现这种国内的雁行模式。2007年以来,中国的这种模式开始见效,在经济增长率上开始呈现“西部高于东部”的现象。当前经济危机下,这种现象更是明显。
进入2009年以后,受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西部地区也像东部地区一样,出口被迫大幅度下降,但是与东部地区(尤其是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相比,中西部地区对出口的依存度较低,因此受世界经济减速的不良影响比较轻。而且在去年11月公布的高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作为主要措施的公共投资明显倾向中西部地区,尤其向西部地区倾斜。受其影响,今年上半年,中西部地区多省GDP增速超10%,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仍显乏力,形成了“西高东低”的局面。
根据库兹涅茨假说,从很多国家的经验也可以看到,地区间差距在发展初期阶段扩大,等到收入水平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出现改善的倾向。中国的经验也证实了这点。在经过了30年高速发展,如今以加速产业转移为契机,一直不断扩大的地区间差距终于迎来了改善的转机。
在迄今为止的30年期间,东部依靠生产和出口劳动集约型产品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近年来,由于人民币汇率升高、工资和土地价格上升,劳动集约型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为了追求更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不仅外资企业,中国企业也不得不通过直接投资转移生产据点,由此中西部地区作为投资地而备受关注。
为了支援产业转移,商务部从2006年起的3年期间实施了“万商西进”工程,推动大约1万家国外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投资,并在融资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措施。其目标就是通过这些措施,使中西部地区在全国加工贸易中所占比例上提升5个百分点。
此外,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把“抓紧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鼓励出口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作为2009年度的主要任务。
东部地区企业响应政府的号召,多数以鞋类、服装、塑料制品等劳动集约型产业为中心,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越来越踊跃。加上财政转移也在扩大,从2007年以后的GDP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市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出口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增长来看,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作者是野村证券资本市场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