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媛玲
〔关键词〕 家庭作业;目的性;针对性;
立体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 G622.4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6(A)—0012—01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向课堂要质量,充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对学生的家庭作业已提出了限时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三科(语、数、英)总量不得超过1小时。因此,布置家庭作业要从效果上下工夫,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家庭作业的效果呢?
明确目的性
布置家庭作业应从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扬长补短、调节生活的目的出发,让学生在家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观察等,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加深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回家后让他们动手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鲜明的目的作为家庭作业内容,通过作业达到既定的训练目标。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深化认识的目的。
注意针对性
布置作业要因人而异,防止公式化、概念化、机械重复化,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层次,设计不同的作业,既要让学优生“吃得好”,又要让中等生“吃得饱”,更要让学困生“吃得了”,即实现分层练习、数量有别、深浅各异。按照学生的能力把学生分成ABC三个不同的学习层次。A层就是指课堂知识掌握得很牢固,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各种问题。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我们要让他“吃好”,即让他有知识可学,有练习可练,但又不能机械重复,所布置的练习应该让他们动动脑、想一想才能完成;B层的学生就是指课堂知识基本掌握了,基本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问题。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要让他们把基础知识巩固得牢固一些,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灵活一些,布置一些稍灵活但又不难的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完成;C层即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课堂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对知识的运用也稍有欠缺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要求太高,因而要针对他们掌握得不
太好的内容,加强训练,针对课堂的重点、难点布置家庭作业,多做基础性的练习,以便过好基础关。
讲究立体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业的形式也可谓“百花齐放”了,除了书面作业外,还可采取以下形式:1讲述式。让学生回家读口诀、概念,或背古诗、诵儿歌,并跟家长交流,说说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的感受等等。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复习他当天所学知识的过程;2.活动式。让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生活体验活动等,以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务实的学习习惯;3.技能式。让学生回家学一样技能。如,做饭、洗衣等,再以此为写作素材,进行写作;4.阅读式。布置或推荐课外书让学生回家去读,以强化课堂阅读教学效果;5.影视式。向学生推荐适宜的影视节目让他们回家后观看,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注意实践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把学生的家庭作业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容,让学生动手做一做长方体和正方体,从而使他们的空间观念、抽象思维得到加强;学习了说明文文体,让学生进行实物观察,积累感性认识和理性表达方法,学习写作等。像这样的作业既让学生复习了当天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也让他们有兴趣在活动中作业、在玩中学,这样练习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重视评价性
对家庭作业可采取下列方法进行检查和了解:1. 巡回评价法。早读课上让学生交出作业,对做得好的当即表扬或全班传阅,做得差的当即指正;2. 询问评价法。抽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若干名,询问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 分类评价法。对家庭作业进行浏览,分为好、中、差三类,公布名单,好的及时表扬,差的鼓励他们向先进看齐,以达到鞭策后进、调动积极性的目的,培养他们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4. 学生互查互评法。分小组互查互评,从作业态度(主要看书写)、作业质量(主要看内容)两方面查评,小组长在全班汇报查评情况;5. 自我评价法。有针对性地指定学生在全班介绍作业完成情况,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