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久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也是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和朱德总司令于1949年9月23日晚在北京举行宴会,宴请原国民党陆军上将、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琪翔等26名国民党起义将领。
毛泽东对黄琪翔等26名起义将领,给予很高的评价:“由于国民党中一部分爱国军人举行起义,不但加速了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的瓦解,而且使我们有了迅速增强的空军和海军。”
黄琪翔,字循行,于1898年9月2日生于广东梅县。1919年黄琪翔从保定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北洋边防军第一师炮兵团第三营任排长。1920年调回保定军校任炮兵队队长。
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黄琪翔于1922年辞去保定军校职务,南下广东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1924年1月,国民党改组后,黄加入国民党。次年,黄琪翔任粤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一团第三营营长,参加了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10月,黄又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的第二次东征,在讨伐南路的邓本殷之役中,一直打到琼崖。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举行北伐。黄琪翔随第四军第十二师进入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在平江、汀泗桥、马回岭、上蔡、临颖等重要战役中,屡建军功,成为北伐著名的战将之一。
1929年5月,黄琪翔应宋庆龄之请,护送宋回国参加孙中山移灵南京典礼,后寄居上海。1930年5月,邓演达也回到上海,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第三党”农工民主党的前身),黄琪翔力予赞助。
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震动。蒋光鼐、蔡廷锴率领十九路军在上海奋起抗战,举世瞩目。黄琪翔当时仍在上海,曾亲临前线,并领导“第三党”在上海的同志组织义勇队参战,发动群众开展募捐、慰问等活动,支援前线。上海抗战失败后,“第三党”在上海的组织也多被破坏,黄琪翔避往香港。
十九路军调到福建后,经过原第四军将领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的积极策划,于1933年11月20日在福州召开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推举黄琪翔为大会主席团主席。黄在大会上宣读宣言,宣告成立人民革命政府,改国号为中华共和国。这就是当时称为“闽变”的福建人民政府运动。在事变中黄琪翔任人民政府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委员及参谋团主任。福建事变失败后,黄琪翔离开福州,在漳州匿居月余,后经汕头转道香港,并于1934年夏重赴德国柏林。在柏林期间,他积极参加爱国进步活动。
1935年11月,章伯钧、彭泽民等在香港召开临时行动委员会干部会议,决定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当时黄琪翔仍在德国,被推为总书记。1936年10月间,黄琪翔在柏林接到陈诚来电,要他回国参加抗战。黄即动身回国。次年1月,黄琪翔在南京会见陈诚,并由陈引见给蒋介石,蒋委黄为中将高级参谋,后任命为训练总监炮兵监。
1937年,上海爆发八一三抗战。张治中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黄琪翔为副总司令防守上海。不久,黄又调任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指挥青浦、嘉定一线的防御作战。1939年秋,黄被调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驻湖北襄樊,参加枣宜会战。在抗战中,黄琪翔常说:自己是一个军人,在抗战中绝无保留地贡献一切,是天经地义的。他指挥作战总是沉着、冷静,胆大心细,每有战事,必详尽研究敌情,仔细查看地图,虽敌机在头上盘旋,炮声在耳边轰响,都若无其事,镇静如常。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黄琪翔在八年抗战中建立了特殊功勋,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和“抗日战争胜利勋章”,以及美国最高奖章“自由勋章”。
1946年,黄琪翔回到重庆后,被授予上将军衔。之后,黄琪翔为回避内战,主动要求出任驻德国军事代表团团长。不久,黄琪翔便请求辞去驻德军事代表团团长一职,不愿再赴柏林,决心归附革命阵营。后来,经过努力,他脱离了国民党的控制,回到了人民怀抱。1948年,黄琪翔化装潜往香港。黄在港期间,曾向中共负责同志表示希望在党的领导下,为解放事业做一些工作。因此,他曾写信给张发奎、余汉谋、薛岳、李汉魂等原四位将领,策动他们起义。
1949年8月间,黄琪翔回到北平,以特邀代表资格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并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建国后,黄琪翔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部长、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和秘书长等职。
1954年10月18日,国防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黄琪翔等48位国防委员合影留念。
黄琪翔在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和秘书长期间,曾于1955年9月陪同毛泽东主席接见首次来我国访问的南斯拉夫青年足球队,宾主亲切交谈,使黄进一步领悟了发展文化体育、开展国际交往的重大意义,随后大家合影留念。
十年动乱期间,黄琪翔遭到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1970年12月10日,因患心肌梗塞病逝于北京,终年72岁。
(责编兴 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