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慧
去年,一位中医友人曾对我说:“明年是脾土失调年,可能会有大瘟疫,应做些准备!”如今话犹在耳,甲型H1N1流感已传遍全球,这令我不禁对中医背后的宇宙性哲理再一次陷入思索。
考证历史上的大瘟疫记录,中国未在其册,为什么?因为中国对瘟疫的研究,从《黄帝内经》时期就已进入理论层面,汉代的《伤寒论》更是在长期对抗瘟疫的实践中诞生的。中医史上还有《伤寒温疫条辨》、《广温疫论》等瘟病八大名著。也就是说,西医未引入前,我国发生疫情都是靠中医药治疗的,并且很有效。
《黄帝内经·素问》中探讨了五运六气与瘟疫的关系,指出瘟疫是源于天地间上下气运位置相错,“地不奉天”,导致气候异常而生。“五运六气学说”是根据疾病发生的季节,来判断疾病病因病机转归及治疗的一门学问,运用阴阳五行理论,可对瘟疫的流行年月有所预估。所以我在想,当今中医专家积极参与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这是好事,但还不够,如果能精研“五运六气”,将瘟疫的预测及预防方案呈报政府,进而上报世界卫生组织,造福于全人类,那该是多么有气魄的事啊。
对于甲型H1N1流感,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它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古人认为,一年之中,有两个日子是“瘟疫”的分水岭。若是大的疫病流行,上半年应该以端午节为结束,而下半年则以重阳节为结束,这在许多历史记录中都得到了佐证。大概很多人疑心这是“伪科学”的,但中国的古人终究是这样地信而用之,可能是有其道理的。巧合的是,2003年非典疫情得到控制的时候,恰恰就是在端午节前后,看来,古人的经验在那一年也是得到了验证的。
中国的很多民俗、文化现象浸润着瘟疫的印迹。从文字、舞祭乃至民俗节日,许多都与瘟疫有关。从端午节的悬艾叶、饮雄黄酒,到重阳节的身插茱萸和饮菊花酒的习俗,都是这种文化的体现。
古人认为逢端午重阳瘟疫渐退的经验,能否始终保持效验?恐怕当代的中医专家也不敢断言。因为时代、环境变了,全球化前提下,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前所未有的强悍。现在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担忧的就是病毒的回归。在1918年的流感中,病毒开始温和,然而在六个月中以更致命的形式卷土重来;在1957年的流感中也有类似行为。而在这方面的研究中,中医应有所作为,如能跳出局部,领悟经典中自然之理,则有可能获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