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2009-07-30 07:02陈法俞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课鲁迅理念

陈法俞

综观当前语文教学现状,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大多只发挥网络的交互功能和多媒体的演示功能;有的教师做成专题学习网页,让学生在站内“按图索骥”——标明学习板块让学生点击,这种做法常使学生迷失于信息繁杂的网海。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到底该如何实施呢?我通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教学实践,获得了一些认识和体会。

携着理念行走课堂的策略

理念是课堂的旗帜。理念的高度,直接影响着课堂的高度。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作为特定条件下的语文学习方式,更不能离开理念的关照。

通常,教师往往尽最大努力地使用网络手段,选择上网络课的教材也大多选择容易显示网络特点的教材如《迷人的张家界》。正是因为这种理念,语文课文往往被异化为自然常识课等,使语文课失却原有的味道。本次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选择了常规意义上似乎不便于发挥网络优势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制作了专题学习网页,把与本课学习相关的辅助内容与信息做成不同板块。学生除了使用电子文本、在线朗读等个性学习功能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学习需要学会搜集信息,提升了自学感悟能力。

立足文本与学情因势定教的策略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形式十分丰富,各种方式本身并无优劣,关键是用得恰当与否。因此,立足具体文本与学生特点,应是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首要策略。本课我以前也教过,是以自主合作为理念、分组研究为形式的,可是教学效果不好。静心反思,失败的原因有几个:一是对学生的认知心理了解不足,如导入时让学生听《有的人》,原是想使学生了解诗歌主人公鲁迅先生,没想到学生根本没有入境。课后我反思,学生读一遍不可能马上对诗歌意蕴有深刻的感受,以未知求未知,目的当然无法达成。二是对文本特点把握不到位,如我以为文章有四个小故事,就想当然地设计“自主选择研究内容”的活动,结果选择简单易懂故事的组多,选择有难度内容的组少,造成部分内容的研究力量单薄与学习的肤浅。而在本次教学中,课前,我对学情、文本结构特点、文中情感特点、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与控制的特点等,都做了分析。最后才制订出“自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汇报中渗透语言文字训练,随机深化情感”的思路。可见,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更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定好教学起点和发力点。

深度自主与适度引导的策略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其实,课堂是需要引导与提升的,语文课堂不是简单的反馈检测,更重要的是自主背后的语文教学应有的深度、厚度与效度。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碰壁”是什么意思?“伯父的手为什么按在我头上半天不动不做解释,最后只深深叹一口气”?然后,我让他们利用搜索引擎,在专题网页内自主搜索信息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中,疑惑来自于学生的自主阅读,解决也来自学生的自主查询。但语文学习只有这样的自主是不够的,更应有教师立足于文本内蕴的层层引导(如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有相机进行的语言文字训练(体会伯父帮助车夫时动作中的情感)、有情感的熏陶感染(帮不了所有受苦人时鲁迅先生的无奈叹息)、有思维的激活与启迪(帮助车夫是否是感人的题材)等。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子系统,必然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网络永远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如何优化运用它的基本功能于语文教材的各类文本中去,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实践与冷静反思。

猜你喜欢
语文课鲁迅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语文课文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孔乙己
用心处事
阿迅一族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