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香
曾有一个心理学实验,叫“罗森伯格试验”,讲的是心理研究员提供了一份学生名单,把它交给校方,并说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名单中的学生都是天才,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许多。
其实,提供的这份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研究员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对名单上所有学生要抱着坚定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份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和喜悦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努力,结果学习成绩有了飞速的进步。
这不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吗?用在教学当中就是“赏识教育”,所谓赏识教育,就是要盯住孩子身上的亮点、优点,使之发扬光大,哪怕孩子身上的亮点、优点还很小、很微弱,也要大张声势,让它成为明天的现实,只有尊重孩子、赏识孩子,才能激发学生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才能唤醒学生的自信。
这种赏识教育曾对我有很大的启迪和帮助,本人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果真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更爱学语文了。我是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入手的。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教师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二者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能激活,才能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这种氛围的建立需要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的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作为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关注优秀生,又不能忽略中下游学生。陶行知先生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身为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的自信。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的文化成绩不太理想,许多老师不看好他,认为他综合素质差,不会有出息,他自己也没有自信,得过且过。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他对画画感兴趣。于是我把班上黑板报的设计任务交给了他,并告诉他,你将来可以当一名设计师,或是一个有名的画家。后来,他果真表现得非常出色,期期黑板报在校内获奖。我因次多次在班上表扬他、鼓励他。我渐渐发现他的文化成绩也上来了,尤其是他的语文成绩提高得很快,也非常爱上语文课了。现在他在某名牌大学读建筑系研究生。这一事例充分说明,赏识是个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导火线。只有真正赏识每个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和积极性,正如古人所言“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
三、创设展示才能的舞台
身为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赏识教育创造机会,如“辩论赛”“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课文情景表演”等。我在班上开展了课前五分钟“美文欣赏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热情。有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星期五,该轮到我读美文了,之前,为了找到好文章,写出深刻的读后感,我绞尽脑汁,希望能表现出色……今天我走向讲台时,有点紧张,但感觉挺好,尤其是走下讲台时。老师和同学鼓励的掌声让我感觉太棒了!我要争取做得更好。”这种“棒”的感觉,难道不是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所追求的吗?这种“棒”的感觉是大家欣赏美文的掌声烘托出来的,是教师精心设计创造出来的。
四、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还学生以学习和发现的主体地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给予更多的肯定。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尤其当学生的答案和教师要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或者当学生的答案显得很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时,教师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或不予理睬,而应当给予热情的鼓励,耐心的指导,细心的呵护。教师是需多一点耐心,可对一学生来说影响是巨大的,他能让学生提高自信心,获得审美的体验,发展自己的思维,从而提高阅读水平。事实证明这是可以成功的。
五、在作文教学中,多寻找闪光点
在作文教学当中,充分利用评语的作用,多肯定少批评,并鼓励学生养成多练笔的习惯,一定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习作评语是学生与老师进行思想交流的桥梁,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鼓励因素。因此,在批改学生作文中,我们要多加肯定,少作批评。笔者在评改作文时,从不注重学生作文中存在多大的毛病,而是在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有时是一个词、一句话,有时是写得好的开头或结尾,有时是有价值的创意……这么一来,学生的热情高了,往往会自觉地去延续自己作文中的闪光点,而且这种热情已延伸到阅读和投稿当中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写随笔,将满意的作品投到学校的广播站,好文章一经播出,班上会给他加上操行分,期末将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厚了,水平也就会随之而提高了。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充满爱心又很有责任心的“农民”吧,这样,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个性的幼苗就会生机盎然,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