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生成亮点
邱光海
不能奢求教师每节课都成功,但须追求每一节课都有亮点。要上有亮点的课。需要教师用智慧去转化、去承接、去吸纳。
1转化“错误”。有一次。特级教师贾志敏让学生认读“姆”字,结果一位学生说:“‘养母的‘母。”教室里一片骚动。贾老师示意同学们静下来:“你们别着急,他没说错,只是没说完。”那位同学立刻会意了老师的话,补充说:“‘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沉着冷静,即时进行引导,变“骚动”为“喝彩”,化“错误”为亮点。
2承接“意外”。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在学生看完电影片段后,问学生想对邱少云说些什么?一个学生说:“邱少云,你真的没有必要硬撑着,你完全可以跳进旁边的水沟里!”听课者一片哗然。王老师略一思索,说:“我理解你的心情,将心比心,谁想死啊?谁不希望自己能好好活着?但是,此时此刻,面对残酷的战斗,面对自己的危险处境,我相信在邱少云的内心深处,一定有另一种声音在悄然响起。请大家用心听一听,你一定能听到,有另一种更强烈、更坚定的声音在告诉邱少云。”巧妙的导引,生成了精彩。
生:邱少云,你可不能动啊!战友们在望着你,朝鲜人民在望着你,祖国人民在望着你啊!
生:邱少云,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你一定要坚持住,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生:邱少云啊邱少云,你不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钢铁战士吗?烈火可以烧毁你的身体,但永远烧不毁你那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精神。你将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此时,掌声四起。面对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教师稳稳地托住学生抛出的“球”,只用了三言两语就轻轻巧巧地投“球”进篮,变“哗然”为掌声,化“意外”为亮点。
3吸纳“创见”。有一次,一位学生面对枯燥的认读形式,既抗议又建议地说:“老师,为什么不换换形式呢?我们一起猜一猜黑板上的宇行吗?”“怎么猜?”“你抽字我们猜。”“行!”结果,这节识字课效果特别好,欢笑声始终充盈着课堂。学生建议的接纳,变”抗议”为乐意,化“创见”为亮点。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三个关注点
康剑平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前提之一。笔者认为,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的认识)中突、学科的人文价值。
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和动力皆源于兴趣。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其探索数学的奥秘,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教法不当,用枯燥的机械模仿代替生动活泼且有意义的学习,就会扼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甚至以学数学为苦事,产生厌学情绪。那样,不但对他们当前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有趣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这种兴趣是浅层次的,新鲜、好奇、合理的认知冲突才能激发学生产生深层次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老师的邻居家有一块水田要与别人调换,请老师帮忙去量面积,老师走到田边一看,这块田还真不容易量,这节课请同学们帮忙想一想怎样量这块水田的面积(出示平面图——平行四边形),这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形成冲突,学生就产生了探究欲望。
新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是以“育人”而不是以“育才”为教育的出发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挖掘内在潜力,让他们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体现学科的人文价值。如在教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人民币兑换”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婷婷一家人双休日去度假村游玩,她在一家书店看到一本书很好。就按上面的定价掏了21.6元购买,结果售货员还找了一些钱给她,她以为售货员弄错了。就说:“这本书是21.6元,不用找了。”那位售货员说:“小朋友,你很诚实,书的定价是21.6港元,用人民币来付就不需要那么多钱了。”这样的情境在激发孩子探究欲望的同时。不也在熏陶着学生的品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