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勇 牟贵荣
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结构完善、布局合理、浓淡相宜的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带来乐趣和享受,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消化吸收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语文课堂教学该如何把握教学结构,才能寓教于美?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展与收
“展”,即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导言,采用灵活多变的讲法,第一锤就要落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然后再从“趣”字出发,趁热打铁,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在讲《小桔灯》一课时,有位教师这样导入课文:1947年春天的某个夜晚,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用桔子皮缝制了一盏小桔灯,并把它送给了“我”。小桔灯不仅照亮了“我”下山的路,也照亮了“我”眼中的未来。从此,每逢过年的时候,“我”便常常想起那盏小桔灯,想起那个瘦瘦的、脸色苍白的小女孩。你想知道“我”是怎样和小姑娘相识的吗?又为什么总是念念不忘那盏小桔灯吗?……教师通过情境设疑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展”必有“收”。“收”是整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的“收”既要做到水到渠成,又要使学生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密与疏
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初中生在一节课中不可能自始至终都保持旺盛的听课注意力,通常开始时心神未定,注意力分散,随后注意力水平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继而平衡,约保持二十多分钟后,注意力又有所下降。根据这个规律,要讲好一节课,必须重视教学内容“密与疏”的安排,使讲课宏见其美,微见其精。在引人入胜的“展”之后,要趁势打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眼、耳、口、脑都活动起来,从而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顺利完成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
如在教学《白杨礼赞》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全课:①导入(“疏”的安排):以欣赏歌曲《小白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作铺垫。②听读(“密”的安排):播放《白杨礼赞》的课文录音。学生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深入感知文意,在听读的基础上进行课文欣赏,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内涵。③导学(“疏与密”的结合):让学生展示课前查阅的资料,力求少而精,使学生容易听清、记住,然后小组讨论,进行交流。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适时进行点拨(找关键词,抓关键句子,找准切入点),并通过问题启发思考(文章起笔礼赞白杨树的原因;作者是抓住白杨树哪些不平凡之处来赞美的;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随着学生理解的深入,再以追问的形式深入探究课文,由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外形、精神感悟人生,结合课文谈启示。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动脑想、动口说。④小结(“疏”的安排):通过之前紧张而热烈地探讨学习,学生已豁然开朗,对本文知识的归纳总结也水到渠成。⑤体验性作业 (“疏”的安排):多媒体显示“大雪压青松”的图片,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做到教学节奏协调、收放自如,结构内容安排疏密得当、穿插合理,使语文课更具有诗情画意,学生爱上,教学相长。
三、断与续
一节好课既应有不断线的“续”,又应有“五里一站,十里一驿”的“断”。“续”是指从整体优化的原则出发,对教学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统筹兼顾,使穿插得体、衔接有序、融洽统一。对结构内容中起承转合的每个细节都要缜密思考,精心设计,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
如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可通过三个主要问题,在课始、课中、课尾巧做安排:①变色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②文中的“变色龙”指谁?围绕“变”的中心事件是什么?③“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这三个主要问题的“续”中,再缀上“断”,如: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填写书后的表格,归纳奥楚蔑洛夫对狗咬人一事的态度变化,进而得出其“变”的根本原因。
四、雅与俗
教师在教态上既要干净利落,又要神采飞扬,化雅为俗,以俗显雅。授课之雅,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神情上。它涉及到教师的“声”、“神”、“行”。就“声”而言,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宏亮、清晰、娓娓动听,像涓涓小溪流入学生的心田,拨动学生的心弦;就“神”而言,教师应把明亮、信任、鼓励、灵活的眼神投向每个学生,对学生察颜观色,掌握其心理活动;就“行”而言,教师的举止应以敏捷大方为宜。板书、教具操作不可重复、单调,巡视、走动切忌手舞足蹈。
总之,只要注意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布局,注意教学节奏张驰有度,教学过程中以“神”带情,以情动心,形神并用,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