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 婧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重视,而心理普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客观评价新生的心理状况,为及早发现问题并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本文以2008年常州纺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新生心理普查为例,用翔实的数据说明了当前在大学新生中心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参考。
关键词: 心理普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客观地评价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2008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对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早干预和有效控制,同时为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客观依据,我院对2008级全体新生进行了心理普查。这样的心理普查可以有效地达到对我院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增强我院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使新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自我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1.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1调查对象。参加本次心理普查的对象是我院全体2008级新生,包括3年制17个班级和5年制2个班级的586名学生,但由于在测试当天个别学生未能及时参与,最后参与测试的学生人数为569名,具体男女生分布比例如下:
1.2研究方法。本次普查主要采用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大学生人格调查表(UPI)。大学人格调查表(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是由1966年参加全日本大学保健管理协会的日本大学心理咨询员的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的精神健康调查表。UPI主要以大学新生作为对象,1991年从日本引入国内后,目前在国内高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以了解新生入学时的烦恼、迷惘、不满、心理冲突等精神状况。
2.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心理状况总体分布情况。参加本次测试的学生为569名,其中第一类学生有58人,全部为3年制学生,占测试总人数的10.2%,第二类学生共88人(其中5年制3人,3年制85人),占测试总人数的15.5%,剩余的为第三类学生,人数为423,占测试总人数的74.3%。
2.2异常个体分布情况。参加本次测试的学生为569名,UPI筛选结果表明:异常个体为21人(其中3年制19人,5年制2人),占测试总人数的3.7%。其中:A类学生3人(全部是3年制学生),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占测试总人数的0.5%;B类学生3人(其中5年制1人,3年制2人),占总人数的0.5%,可能存在某些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C类:学生15人(其中5年制1人,3年制14人),占测试总人数的2.64%。在第25题“是否想轻生”一项中选择了肯定答案的有8人(其中3年制6人,5年制2人),占测试总人数的1.4%。
2.3数据统计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体差异显著,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多样,且面临的困扰也表现为不同内容;大学生心理问题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侧重。
从各项目选择频率表来看,在心理异常学生中,无论是3年制学生还是5年制学生,主要心理症状集中在“人际”、“情绪”、“自卑”三个方面。以3年制学生为例,在调查中属于人际方面的症状比较突出,其中“缺乏自信心”选择频率最高,达95%,“认为人际关系很重要”次之为89%,和人际相关的项目选择的频率也都较高,如“在乎别人视线”为79%、“总注意周围的人”为58%。与情绪症状有关的项目选择频率仅次于人际选择频率,其中“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为79%,“思想不集中”为84%,“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为84%。与自卑症状有关的项目选择频率次于情绪选择频率,其中“感到自卑”为79%,“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为21%,“觉得别人轻视自己”为37%。相对而言,属于躯体方面的症状还不是很明显。如:“身体忽冷忽热”的选择频率只有21%,“口吃声音发颤”为11%,“有过失去意识、抽筋”的选择频率为26%。这说明我院08新生中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多数学生的精神症状还未转化为躯体症状,他们还未达到特别严重的地步,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免恶化。第25题“是否想轻生”所占的比率为1.4%,在与这类学生进行约谈之后,发现5个学生或是过去有过这样的想法,或是对轻生有错误的理解,真正想轻生并采取行动的并没有,只有1个学生现在仍可能有这样的想法,今后需继续关注。
3.建议与对策
3.1对在心理普查中筛选出的异常学生进行约谈后进行归类,分成A、B、C三类进行分别管理,A类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B类是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C类是无任何心理问题的学生。首先对A、B两类学生进行建库管理,实行定期跟踪回访。A类学生我院有3人,这类学生要每周约谈,随时关注其思想变化,可能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面谈,但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关心他们,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其中有一人因家庭贫困没有手机,我就委托其班主任多关心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如果发现他们的情况有所好转,可以改成2周约谈一次,直至他们完全好转。对于B类学生,可以2周约谈一次,随着情况的好转可以改为一个月约谈一次,直至他们完全好转。对于有轻生想法的学生,尽管在我们约谈后排除了他们现在会采取轻生措施的可能,但是他们毕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今后也可能还会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我们也要随时关注,只靠心理辅导员的力量有点单薄,所以可以请班主任协助我们平时多关心这样的学生。
3.2对普查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例如,我们在普查中发现学生在人际方面有很多困扰,可以以人际关系为主题开展一系列讲座。我们以前也有这样的讲座,学生也会参加,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不是所有这方面困扰的学生都能听到讲座,而且学生在听讲座时认真思考得少,真正受益得少,许多学生就把讲座当作一次任务,人来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今后应该在讲座形式和内容方面多下功夫,让我们精心准备的讲座真正能为学生服务。在我教学一学期的选修课之后,我发现学生对团体活动课很感兴趣,也真正能从中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所以今后可以更多地开展团体活动课、问卷调查、现场心理测试、现场咨询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我们开展活动的目的。
3.3通过心理普查发现的异常学生仅占学生中的一小部分,并不能说明普查中显示正常的学生就没有一点心理问题,对这部分学生也不能掉以轻心。在很多突发事件中,很多也是在心理普查中显示正常的学生。如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关注到他们的心理状况,这也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我觉得可以依靠班主任和班级心理保健员的力量,班主任与班级学生联系得比较多,接触得比较紧密,对学生们的情况也比较熟悉,因此必须在平时的班主任会议上多强调让他们关心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多了解班级学生的特殊情况,例如哪些学生这段时间在谈恋爱,哪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哪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班主任都必须了解清楚,这样才能真正对一些问题有提前预防措施。同时班级心理保健员是与班级学生朝夕相处的,对班级学生比班主任可能更加熟悉,而且他们接受了学校和学院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开展工作有一定的针对性,心理保健员每两星期一次的汇报制度是班主任和辅导员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因此提高心理保健员的工作能力、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尤为重要。
3.4要提高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们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这样学生才会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才会对这方面的活动有兴趣。今后我院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开展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心理协会作为学生社团,参与的学生来自各个班级,因此心协的影响力是渗透于每个班的,所以心协开展的活动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让心协的成员感觉真的有所收获,再把这样的收获带回班级,这样就可以对全体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同时我院的院报也在学生们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心苑》今后也要改版,让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下学期我院还和这学期一样,在每个班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本学期我院的主题班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辩论会、心理测试、心理小课堂等,下学期的主题班会还将邀请辅导员和班主任参加,让活动的影响更深远,让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下学期我院将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为活动契机,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发挥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朱爱胜,崔景贵等.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与对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徐畅,吉梅.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