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花了几年的功夫终于为自己的搜索换了一个品牌—Bing(必应)。 且不说全球,只说中文搜索市场,它会成功吗?
Bing目前最大的优势在于还没有商业化。跟谷歌和百度相比,它的搜索结果呈现方式特别,用户体验不错,并且足够干净,这最后一条很重要,它让已经习惯于在广告信息中再次进行二次检索的中国用户感觉清风扑面。如果它继续坚持非商业化,无疑将吸引更多的用户,关键是,它会不会这样做?或者,我们可以反向思考:微软如果不这样做,会怎样?
1.Bing比谷歌和百度强在何处?
我曾经问Bing的研发团队,它的搜索技术比之谷歌和百度有何不同?他们告诉我,这不是简单几句话能够讲清楚的。
这话很有道理,恰恰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对用户来说,搜索引擎的内核是什么,根本不值得关心,重要的是结果是否够满意,用户体验是否足够好。从这一点上看,Bing有长处,也有短处。长处在于在结果呈现上比谷歌和百度更进一步,分类更合理,预览功能更强,地图的本地化功能更强,减轻了用户在搜索结果中进行二次加工的工作量。短处则是由于其用户太少,可进行深度数据挖掘的空间不大,导致除了地图之外,无法推出像百度知道和贴吧那样可以提供更强用户粘性的产品。
2.Bing可能短期内从其他搜索引擎用户中分流吗?
从2006年到2009年,花去3年多时间,谷歌在中国终于抢到了2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在2009年第一季度,百度的数据又扩大到74.1%,谷歌连续3个季度的增长戛然而止。这一过程可以提醒Bing,试图成为主流搜索引擎,很难。
谷歌音乐的推出曾经令百度心惊,但这并未改变市场格局,也充分证明音乐频道现在已经不再是搜索引擎竞争的焦点,大众对mp3下载量的疯狂时期已经过去,那也是属于百度mp3频道的黄金时期。
谷歌音乐的尝试让人重新来审视百度的优势所在。除了新闻搜索不相上下外,百度网页由于竞价排名的关系,在搜索结果首页质量上明显落后于谷歌,当然也落后于Bing。但百度的最强大之处在于在2005年6月11日就开始推出百度知道这样的产品。在互联网资讯足够丰富之后,用户的搜索需求正在从搜索信息转向搜索“答案”,虽然后来者众,但无人再超越百度。
始终比谷歌更多争议的百度证明了一点,某款产品可以存在明显缺陷,但整体产品战略的成功才可以保证公司的成功。而谷歌与百度的战争史也表明,对Bing而言,试图兼顾商业与用户体验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
3. 微软的互联网战略是否明确与持久?
微软的互联网战略就像一个谜,它总是试图展示它的互联网肌肉,但又总是被传统的操作系统思路所颠覆。
面对日渐式微的雅虎,面对份额日益下降的Windows,微软完全有理由让Bing坚持走一条不同的道路。既然公司已经习惯于用Windows与Office创造的利润去培育互联网业务而不计回报,那么,为什么不再持久些?在没有找到除了竞价排名更好的业务模式前,为什么不只做搜索、不做商业?这会失去一些不成熟的广告主,但会赢得更多的用户。
如果微软没有下定决心,那么,试图成为主流的过程,将是又一次失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