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彪
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信息闭塞,学校教育改革氛围不浓,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低。校本教研本身所具有的经济性和实效性的特点,使其成为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S中学为例,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校本教研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探讨。
S中学创建于1987年,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是一所寄宿制农村初级中学。该校地处本地回族主要聚居区,这里是本县主要的马铃薯产区。学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94平方米。2008年,该校服务区内有适龄儿童1005人,入学率为98.9%,其中女童500人,入学率为98.6%。学校现设1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26人,教职工52人。
S中学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很少,与发达地区相比,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落后,发展水平低。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学校现代化教学仪器和图书十分有限;由于教师进修和提高的机会少,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相对比较淡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应试倾向严重;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低,第一学历专科以上的只占教师总数的56%,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水平较低。面对这种现状,如何尽快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成为了S中学发展中的关键。
2007年9月至2008年11月,S中学在世界银行/英国赠款项目资助下,进行了《S中学校本教研探究》的实验研究。笔者受到邀请加入宁夏回族自治区教科所组成的专家顾问组参与了此次活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S中学在专家顾问组的指导和当地教育局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尝试。笔者先后六次深入实地,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一、S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一项目起始阶段,笔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访谈、观察和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了该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发现S中学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在学生教育观上,很多教师仍然认为学生是“不打不成器”,体罚学生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谈到新课程改革时,很多教师表示“对新课程的相关理念不能接受”;在学生评价观上大部分教师仍然认为“学习成绩是最主要的指标,而学生其他的方面并不重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表现出明显的应试色彩。
教师J:我是个老脑筋,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嘛。家长打孩子很正常。现在的学生不好管,一点儿不听话,尤其是班里那些学习差的学生,不好好学习,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还不少,我看见就生气。
(二)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水平较低
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合理表现为学科知识较为丰富,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学科知识缺乏。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当谈及自己所教学科的相关知识时,很多教师都能侃侃而谈;但当问到“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时,大部分教师则支支吾吾,不知所云。这种不合理还表现在教师掌握更多的是应试性的学科知识,对于学科以外的尤其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了解得很少。当问及“除了您自己所教学科外,您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了解的程度如何”时,大部分教师回答自己了解得很少。
教师M:我是教语文的,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我知道得很少。平时老师们下课在一块,也是侃侃家常,很少讨论学科知识方面的问题。再说了,你教什么的,知道什么就行了,我觉得花时间去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对自己上课也没多大用处,对我来说,把初中语文那几本教材搞熟就足够了。
在调查中,笔者翻阅了一部分教师的教案,通过教案,在一定程度上能看出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较差。另外,学校虽然已经配置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但问到教师“您是否会制作和使用电子课件”时,90%的教师都做了否定的回答。
校长W:虽然学校中所有的教师都通过了教师资格认证,但认证的标准很低。在我们这儿,只要是师范专业毕业的,有普通话证,就可以申请到教师资格证书,没有别的什么要求。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按严格的标准去评课,我们学校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不合格。
在与S中学教师的接触中发现,教师普遍缺乏一种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也很少。学校虽然也有一些听课、评课活动,但按教师们的说法,基本上都是应付差事。教师大都各自为政,没有相互的激励和促进,加之出去学习或进修的机会很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三)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缺乏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兴趣。长期以来,由于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主体性的缺失,导致许多教师缺乏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在S中学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教师T:搞研究不是我们普通教师的事,对我们来说,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做研究太辛苦了,也没有多大意义。对我们做不做研究,学校也没有要求。我的课也比较多,一周22节课,太忙了。另外,我家就在附近,平时下班回家还要做农活,哪有那闲时间?
第二,没有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对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调查发现,教师基本上都不写教学日志,大部分教师完全没有记录自己教学行为或反思自身教学的意识。当笔者请求查看他们的教学日志时,大多数教师不知所云。在经过解释之后,部分教师表示从没有写过日志、没有日志本。有少数教师虽然有一些反思记录,也多是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反思,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反思。
第三,缺乏教育科研的能力。总的来看,S中学的教师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较差,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能力更差。在过去几年里,S中学很少有教师公开发表论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S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较低,校本教研原有的基础十分薄弱,起点很低。
二、校本教研取得的成效
随着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逐渐在S中学“扎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校长W: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教研活动,我现在才真正认识到了校本教研的作用。作为校长,我也考虑过如何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但原来自己只是抱怨学校教师的基础太差,学校没有条件,教师走不出去,所以教师的基本素质老上不去,但我们并没有认识到校本教研本身的重要作用。现在看来,是我这个做校长的犯了个很大的错误。以后即使这个项目结束了,我们也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而且还要把我们学校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其他学校。
(一)较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对于封闭、落后的S中学来说,校本教研是一种新鲜事物。它如一股春风,给学校带来了生机。随着校本教研的逐步开展,学校教师了解到了更多外界的信息。为了配合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S中学开通了远程教育网,教师们了解到了更多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信息。在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我明显地感觉到了教师观念上的变化。
1.学生观的转变
教师们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新课程的理念开始慢慢被教师们所接受。他们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教师J:我现在基本上已经不再打学生了,对于班里那些调皮的学生,我现在已经试着多花点时间去和他们交流。说实话,平时我还真没有发现,这些学生身上也是有很多优点的。看来,原来我的一些想法是错误的,学生毕竟还都是孩子,他们需要的是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新课程强调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原来我们老师们在评价“好学生”和“坏学生”时,主要看这个学生听不听话,学习好不好。这显然是太片面了,现在我在评价学生时,还会考虑其他方面的一些东西,新课程中强调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成绩好只是一方面嘛。
2.教学观的变化
随着学生观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上的变化也是明显的。教师们开始更多地尝试一些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方法,课堂教学的气氛越来越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教师M:现在学生已经明显地越来越喜欢上我的课了,我自己也非常高兴。现在上课,我尽量多地让学生去参与,鼓励他们积极地回答问题。虽然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付出很多的精力,但我现在觉得这很值。原来我总觉得我们这儿农村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现在看来我有点太“霸权主义”了。
(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1.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
随着校本教研在S中学的深入开展,学校掀起了理论学习的热潮。S中学也利用有限的经费对学校的图书资料进行了一定的补充,但这还是远远满足不了教师们的需求。在实际进行教研的过程中,教师们都感觉到了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他们开始主动去借书、买书。尤其是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这也使不同学科之间教师的交往增多了。
教师M:原来自己就只是抱着一本教材,很少读其他的书。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其他学科的知识我知道得很少。现在教新课程的内容,我已经感觉到有些吃力了。这一次参加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才真正觉得自己落伍了,不学习是不行了。我最近从资料室借了两本书,自己上次去市里又买了几本。这两天我学得很认真,在学校组织的评课和学术研讨中,我怕自己知道得太少,让人笑话。
2.专业技能的发展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明显提高了。尤其通过“三课”活动和课例研究,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控制能力、教育教学艺术水平等都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很多教师也学会了制作电子课件,到了后期,除个别年龄较大的教师外,大部分教师都能用课件上公开课。
教师T:原来教师们之间很少听课,即使有,那也只是应付一下。自己也不知道课上得好不好。现在不仅要互相听课,还要评课,写教学反思,虽然压力很大,但自己的进步也是明显的。上次我的课在学校被评为优秀课,参加全县的优质课大赛,我还得了二等奖呢。
(三)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1.科研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
随着活动的逐步开展,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体验到了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主动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
2.形成了反思的习惯
到了后期,不管是在“三课”活动中,还是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写教学日志、教学反思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教师反思日记的理论水平也在逐渐提升。
教师M的一篇反思日记:
通过这一轮的集体备课、上课,我发现一些老师在备课和上课中,因为对教材理解得比较透,抓住了重点,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所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值得一学。正如新课程中所提到的,要尊重并承认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尊重并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教育传统的影响,教学中形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不习惯、不选用学生主动性的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因而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3.科研的信心和能力增强
从刚开始教师们都认为自己根本没有科研能力,到后来大家都觉得自己还行,校本教研使教师正在逐渐成长成为教育研究者,科研的神秘面纱也被逐渐揭开。在后期的课题研究中,一些教师已经基本掌握了课题研究的一般知识,有些教师也能够独立地去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并能进行相关的研究。
校长W:原来在我们学校,很少有老师主动撰写和发表论文,自从校本教研开展以来,在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老师们已经公开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学校现在研究的气氛很浓,老师们研究的能力也比以前明显提高了。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S中学开展校本教研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师通过校本教研,各方面的专业素质都有了一定进步。这一事实说明:校本教研确实是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坚持持久、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必将能有力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有效地提高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王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