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凌云
作为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他人,幼儿教师在儿童的认知和智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社会性和个性发展、身体健康成长、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幼儿教师队伍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最终影响着儿童的发展。本文对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
本文对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现状的分析,主要从幼儿教师的人数、年龄结构、学历、职称、工资待遇、编制、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获取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幼儿教师队伍的总人数有所增加,民办园的幼儿教师已成为幼儿教师队伍的主体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从2000年到2006年,全国幼儿教师的总人数增加了94270人,到2006年,全国幼儿教师总人数达到了1238567人,增长了约8%。其中,教育部门和集体办园的幼儿教师人数减少了231532人,减少了33.3%;民办园的幼儿教师人数增加了447122人,增长了2.36倍;其他部门办园的幼儿教师人数减少了121260人,减少了46.7%。
民办园的幼儿教师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主体。2000年,教育部门和集体办园的幼儿教师的人数占全国幼儿教师总人数的60.7%。到2006年,民办园的幼儿教师人数达到了636914人,占到全国幼儿教师总人数的51.4%。这一发展变化与我国在2003年颁布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构建以公办幼儿园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这一幼儿教育的发展思路直接相关。
2.幼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分布趋向于年轻和年老两极
虽然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幼儿教师年龄状况的准确统计数据,但已有的地区性调查显示,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分布明显地向两极发展,中间年龄层次缺少。如陈德枝、秦金亮在广西、浙江两省进行的调查发现,两省幼儿教师的平均年龄为27.6岁。[1]而焦天民等人对山东潍坊市幼儿教师队伍的调查则显示了另一种趋势,潍坊市年龄在36岁以上的幼儿教师所占比例近50%,其中40岁以上的幼儿教师所占比例达15%。[2]这些调查研究的结果反映出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上已经偏离了正常的正态分布状态。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幼儿教师的流动性较大。进一步的调查表明,由于幼儿教师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等原因,许多正当盛年、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和优秀教师在幼儿园工作一段时间后会想尽各种办法调入小学或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中间年龄层次的幼儿教师的缺少使我国幼儿教师队伍难以形成合理的年龄梯度,而越来越年轻化的幼儿教师队伍意味着幼儿教师的专业经验较为缺乏,在专业内涵的拓展方面需要不断努力。
3.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在不断提高,目前主要以专科毕业为主
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在不断提高。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从2000年到2006年,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情况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总的来说,幼儿教师队伍中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其中,以专科学历的增长最为迅速。2006年,拥有专科学历的幼儿教师人数达到403397人,是2000年时的38倍。同时,高中学历和高中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的人数逐年减少,其中,高中学历的幼儿教师的人数减少了51.8%,高中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的人数也减少了61.2%。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2000年时,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以高中为主,高中学历的教师占幼儿教师总人数的87%;到2006年,我国幼儿教师的主要学历已经转变为以专科为主,拥有专科学历的教师占幼儿教师总人数的46.7%;但同时拥有高中学历的教师还占幼儿教师总人数的41.5%。这说明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提高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
4.未评职称的幼儿教师的人数逐年增加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和《中国教育年鉴》的相关统计数据(见表1),可以明显看出2001—2006年间全国幼儿教师队伍职称的发展变化情况。总体来说,中学高级、小学高级、小学一级三类职称的绝对人数都是逐年增加的,这应该可以看做是职称评审所导致的正常变化。但是,拥有小学二级、小学三级两类职称的幼儿教师的绝对人数在逐年减少,而未评职称的人数则逐年增加。这说明很多刚刚进入幼儿教师队伍的新教师未能进行职称评审。2001年未评职称的教师人数占幼儿教师总人数的50%,到2006年占55.7%。未评职称的幼儿教师越来越多,职称问题成为幼儿师资建设中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5.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且地区差异、园际差异较大
对全国东中西部15个省市的30个区县的调查发现:我国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差,经济收入低。很多地区幼儿教师的工资收入在当地属中低层水平。如冯晓霞、蔡迎旗对某市35所示范园和一级园幼儿教师的薪酬状况进行的调查发现,尽管这些幼儿园的教师收入已令其他幼儿园的教师羡慕,但仍有16.5%的合同制或临时代课教师年总收入在4000元到8000元之间。而该市规定的月最低工资标准是450元,劳动者人均年收入为1.3万元,当时居民人均月消费性支出为605元。[3]
此外,我国幼儿教师收入的地区差距较大。通过对全国东中西部15省市的30个区县的幼儿教师2007年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的调查可以充分反映这种巨大差距。东部地区幼儿教师的最高年收入(40807元)是中部地区幼儿教师最高年收入(24000元)的1.7倍,是西部地区幼儿教师最高年收入(28220元)的1.5倍;东部地区幼儿教师的平均年收入(20899元)是中部地区幼儿教师平均年收入(11731元)的1.8倍,是西部地区幼儿教师平均年收入(11894元)的1.8倍。这说明我国幼儿教师工资收入的地区差异较大,这和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同时,调查还发现,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教师的工资收入相差很大;不同地区的同一类型幼儿园的教师工资收入差距很大;同一地区的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教师的工资收入差距也很大。如,东部地区教育部门办园的幼儿教师的年收入是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办园的幼儿教师年收入的8.4倍;东部地区政府机关办园的幼儿教师的年收入是西部地区同样类型的幼儿园教师年收入的6.6倍;西部地区教育部门办园的幼儿教师的年收入是这一地区国有企业办园的幼儿教师年收入的4.2倍。这种情况说明,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随意性比较大,工资待遇的确定缺乏相关的依据。
6.50%的幼儿教师有正式的编制,但编制类型比较混乱。
幼儿教师的编制情况是反映幼儿教师队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全国东中西部15个省市的30个区县的调查表明,东中西部有正式编制的教师为幼儿教师总人数的一半左右,而东中西部的临时编制的教师比例分别达到了23.5%、30.3%和38.4%(见表2)。临时编制没有合同制的各种约束,教师可以相对随意地离开幼教工作岗位,这必然不利于整个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同时,临时编制也意味着教师的权益不能得到保障。
同时,幼儿教师的编制类型也十分混乱。在所调查的15个省市的30个区县中,幼儿教师的编制类型就有教师、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等不同的情况。
7.持有教师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幼儿教师比例较低,且地区差异较大
总的来说,全国东中西部15个省市的30个区县的调查显示,2007年我国幼儿教师任职资格证书的获得情况不容乐观,持有教师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比例较低。即使在情况相对较好的东部地区,幼儿教师队伍中分别获得教师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的比例均为50%,而两证皆无的教师比例达到了14.6%。西部地区的情况则更为严重,获得教师证书的幼儿教师还不到全体教师的1/3,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比例也刚刚1/3强,而两证都没有的教师更是达到了1/5强。这说明我国幼儿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没有经过认定和考核的不合格教师,这必然会降低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并影响到儿童的发展。
此外,不同地区的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取情况的差距比较大。如东部地区拥有教师证书的教师比例是西部地区的近2倍;西部地区两证皆无的教师比例比东部地区两证皆无的教师比例高出近7个百分点。因此,地区差异在改善幼儿教师队伍状况时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8.幼儿教师期望得到专业发展的机会,但目前具有实效性的专业学习和交流极为缺乏
陈德枝、秦金亮等研究者对浙江、广西两省幼儿教师的调查表明,有76.6%的幼儿教师在专业需求和专业期待方面“希望幼儿园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硬件与软件条件,参加与专业发展有关的学习和交流机会”,40.3%的幼儿教师“希望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幼儿教育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社会教育条件,例如参加学习、培训和交流”。[4]对全国东中西部15省市的30个区县的调查也显示,有近90%的园长认为“教师的培训机会太少”是她们在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继续教育与在职培训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对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到,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
身份不明确、编制紧缺、工资收入和社会地位较低、职称评定难以落实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我国的幼儿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特别是当前民办园教师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师的主体,而民办园教师的身份、收入、编制、职称、培训等方面的保障基本没有法律依据,在实践中更是难以操作与落实,民办园幼儿教师的流动更为频繁。
2.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至2006年,我国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教师还占幼儿教师总人数的45.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及其以上学历”,显然,还有近一半幼儿教师的学历没有达标。如果从教师证和教师资格证的获取情况来看,则情况更为严重,获得国家认定和考核的幼儿教师的比例很小。而且,我国幼儿教师通过在职培训和学习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有限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大多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效。这些现状都表明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农村幼儿教师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凹陷”
由于政策上的原因,我国的农村幼儿教师不在教育部门的教师编制之内,绝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属于临时聘用性质,工资低,没有社会保障。可以说,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状况和管理令人堪忧:教育管理部门对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松散、混乱,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人员流动过频;人员鱼龙混杂,专业训练不足,专业素养低下。可以说,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不良现状已经妨碍了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影响到了农村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改善的对策与建议
解决我国幼儿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有的问题是教育系统内部经过努力和调整能够得以解决的,但有的问题则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文化、体制等各个方面。我们认为,以下一些思路和措施将有助于改善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
(一)政府主导,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幼儿教师队伍的规划和建设
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有政府的主导才可能真正取得实效。因为只有通过政府的行政管理才可能协调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合作,调动各方资源。教育部门代表政府主要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管理职能。
1.将幼儿教师纳入国家统一的教师资质管理系统
将幼儿教师纳入国家统一的教师资质系统进行管理,可以使幼儿教师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身份编制、职称评聘、在职培训等方面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权利。
2.严格和规范幼儿教师资格制度和幼儿教师聘任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严格的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和规范的幼儿教师聘任制度、职称评定制度是提高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内在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有效外在措施。
3.完善幼儿教育法律体系,明确幼儿教师的法律地位
加强学前教育立法有利于明确幼儿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同时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教育实施管理的前提。幼儿教师的法律地位的明确也有助于社会、公众、管理者等对幼儿教师专业活动的认识。
(二)加快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
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要行业内部和幼儿教师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主动获得社会和政府的认可,逐步树立起整个行业在社会中的专业形象和地位。
1.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起点
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起点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实践表明,中专学历起点的幼儿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时代与社会的需求,大专层次的应用型幼儿教师应该成为幼儿教师队伍培养的方向。
2.在幼儿教育系统中和幼儿园内部搭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幼儿园教育管理者、园长等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现实基础。如构建区域教科研机制和园本教研系统等具体措施,都有助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学习与提高。
3.幼儿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提高
真正有效的专业发展最终有赖于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研究与学习。反思性的教学实践有助于幼儿教师形成专业认同感,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积极、主动的发展。
注释:
①对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现状的分析的数据和信息依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教育年鉴》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在全国东中西部15各省市的30各区县所做的调查,其他研究者的相关实地调查。
参考文献:
[1][4]陈德枝,秦金亮.两省区幼儿园教师现状抽样调查与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7)、(8) .
[2]焦天民,等.当前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2).
[3]冯晓霞,蔡迎旗.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人民教育,2007,(11).
本文为袁振国主持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课题《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战略研究》的研究报告之一部分。
(作者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瑞芳 朱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