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继续转好

2009-07-29 07:11姚景源
经济 2009年6期
关键词:中西部经济发展

姚景源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推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随着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住,国民经济已呈现回暖迹象。

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投资增速加快,消费较快增长,国内需求持续提高。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比去年同期和四季度分别提高4.2个和6.4个百分点;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8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5.9%,增幅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在“家电下乡”和小排量汽车减税等政策带动下,家电、农机等行业产销大幅增长,汽车销售创历史新高。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8.2%,初步扭转了持续一年多的下降局面。二是工业生产逐步企稳,农业形势总体稳定。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增幅比前两个月提高4.5个百分点;消费品工业呈现回升态势,装备制造业和部分原材料工业出现转机。强农惠农政策加快落实,产生积极效果。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夏粮长势较好;农资供应充足,春耕备耕进展顺利。三是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强,产业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增势较强。四是城镇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68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分别增长11.2%和8.6%。五是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社会信心提振,市场预期改善。

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新变化

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新变化:一是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超过工业的同时,还缩小了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的差距,即从上年同期的7.2个百分点缩小为4.3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85.0%、26.8%和29.1%,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均快于第二产业。二是从单位GDP能耗方面看,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6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2.5个百分点,比2006年至2 008年平均增速回落13.1个百分点。其中,钢铁回落14.5个百分点,有色回落9.7个百分点,化工回落10.4个百分点,建材回落11.9个百分点,电力回落11.7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由上年同期增长13.7%转为下降5.4%。6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1.2%,比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三是从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看,今年一季度,医疗设备及器械增长11.0%,化学药品增长14.0%,信息化学品增长15.5%,生物、生化制品增长17.2%,通信交换设备增长34.7%,均大大超过规模以上工业5.1%的增长速度。这些变化无不表明,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继续转好。

与此同时,今年一季度GDP为657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尽管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但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巨大冲击,这个结果应当说比预期的要好。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一个好于预期的增长结果,说到底是因为我们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了。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98亿元,同比增长15.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9%,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4.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0.2%,汽车类增长11.1%。从分类数据上看,积极变化更为明显:一是县及县以下市场销售快于城市。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9834亿元,增长1 4,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564亿元,增长17.0%。

二是中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于东部地区。今年一季度,中部和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9.1%、18.3%,增速分别快于东部3.4个和2.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的变化,都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由于我们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把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全面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上,着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加快形成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推动我国经济向更加均衡的发展方式转变,从而使我们在出口依存度相对下降的同时加快了国内需求增长,并且增强了信心、稳定了预期。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在新增投资计划中,重点加强了农村建设和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地说,一是着眼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田水利重大工程建设,增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能力;二是加快修建农村道路,改造农村电网,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三是着眼于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特别是围绕发挥中西部地区优势,建设煤运通道、西部干线铁路和机场;四是着眼于扶持落后地区,帮助困难群众,积极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及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等。

从统计数据看,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29亿元,同比增长28.8%,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3562亿元,增长28.6%,加快2.7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567亿元,增长29.4%,加快11.1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高于城镇。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城镇投资增长19.8%,中部地区增长34.3%,西部地区增长46.1%。中西部投资增长明显快于东部。与此同时,我国内陆地区经济增长也呈现出快于沿海地区的态势。今年一季度,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快于东部8.1个百分点,快于中部6.6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看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也是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所在。随着相关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必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广大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发展环境必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激发,从而对我国经济协调发展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就业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加快推进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住房等民生领域改革,改善居民支出预期和消费意愿。

从近些年的数据看,不论是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还是调整时期,居民收入增长均慢于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长。因此,在改善居民支出预期和消费意愿,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今年以来,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已经有所改变,居民所得也随之有所增加。一季度的数据表明,财政收入已由上年同期增长35.5%转为下降8.3%;今年1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由上年同期增长16.5%转为下降37.3%。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8.6%。与上年同期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格局。一季度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这种变化,说明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方面已经取得积极进展。这种变化是有利于增加居民有效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的。

当前经济结构出现的新变化,总的来说还只是初步的。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大。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我们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又要充分估计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惠意识,宁可把形势估计得严峻一些,把困难考虑得充分一些,做好应对更大困难的长期准备。这是始终要牢记的。

至于说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的新变化,我认为,与以往经济回升期相比,其不同的特点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更加重视节能降耗,经济增长回暖与单位能耗下降并存,这与以往高耗能行业率先恢复形成鲜明对比;二是经济扩张方式向高度化方向发展,高技术产业带动整体工业回暖的作用增强;三是改变了以往主要依靠东部地区率先恢复的应对危机模式,中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快于东部地区;四是更加重视对民生事业的投入,收入分配向民生倾斜的力度比以往明显加大。

猜你喜欢
中西部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魏县组的建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