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缎红
民众对媒体的喜好倾向,是精神的物质化表象,反映了人们的性情和心态。美国人崇尚大众文化、全球化、金权社会,我们看到美国人喜欢cNN有线电视新闻网,喜欢《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喜欢《华尔街日报》。
前一阵子台湾大报业之一的《中国时报》被食品业旺旺集团收购的事件,让两岸三地的人们惊觉到一个现象,港式媒体移植台湾之后,不仅生长良好,且打败了台湾本土媒体,并至少让一家台湾大型本土报业关门停刊,重写台湾大报问维持了30多年的排名顺序。旺旺集团收购《中国时报》,据说让一部分台湾人安了心,他们惧怕如果大型媒体再落入港媒大亨手中,台湾的媒体风气不知又将走向何处了。
港式媒体是一股超级旋风,它使得台湾各家报纸生存困难,《中国时报》被迫被收购的事件,正是港式传媒打败台湾本土主流媒体的一次重大胜利,使我们有机会一窥台湾民众精神的表象。媒体是一个地区人们的精神家园,就像建筑物是人们精神的物质化形象一样。香港的狗仔队文化是从英国小报而来,香港被殖民百年,继承了英国的报业文化很是自然,但台湾为什么短短时间就毫无抗拒能力,完成照单全收吸收了这种文化?
在媒体方面,从社会集体精神面貌观之,台湾的以政治挂帅娱乐化著称:香港是八卦领军、流言四窜的城市,而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则是生活被政治高度”和谐”的城市。台湾媒体的生态反映出什么呢?
一座城市的建筑形态反映出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多样性。一座城市的媒体形态也反映了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创新活力。一座城市有老建筑、新建筑、传统建筑、实验建筑、政府建筑多种混合形态,这才让一座城市显得精力充沛、趣味横生。一座开放多元的城市其流行的媒体,也应该能反映文学,政治、艺术、色情、消费,运动。主观和客观各方面的民众需求。如果言必时政,那这个城市肯定就太政治挂帅,太八股无趣。香港媒体,政治就是政治,娱乐就是娱乐,不相互干涉,政治和生活好像完全没有关系,壁垒分明。但它们同时存在,就算政治娱乐化的情形,也有节有制。绝大多数时候,生活和政治是分开的。似乎香港人很早就明白,政治和媒体诈伪合作根本便不足为信,于是让它们分道扬镳。我们看到香港有大量生活类杂志,倡导的是消费文化、八卦流言。台湾则不同,台湾媒体在港式传媒《壹周刊》、《苹果日报》登岛之后,原来媒体关于知识分子、政治学术、道德经纬那一套传统精英的流行口味就彻底破了产。有人说,这是百姓揭开了知识分子、官员、学者的伪君子面具,是《苹果日报》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要不是《苹果日报》,台湾媒体只能是立场分明,派系倾轧,连最后一点新闻理想也没了。但《苹果日报》也不是没有负作用,台湾媒体这10年,是万事娱乐化,原本严肃的政治、新闻都改了学究面孔变得玩世不恭、八卦、腥辣、偷拍,显得真实而残酷,成了彻头彻尾低俗化的写实主义,这不能不归咎于《苹果日报》的风格。
世纪初香港壹传媒的《壹周刊》、《苹果日报》进入台湾,虽然二者并非港式传媒的正宗血脉,只是美、英式传媒的嫡系,但是二者八卦腥膻,激情图片,超低价营销,还是很快对台湾主流报业和新闻杂志的格局产生剧烈冲击,成为最重要媒体。台湾传媒圈成功将政治与娱乐合二为一,并将真实生活浸淫其中,完美地融合,人们活在高度政治化和娱乐化的生活当中,有新世纪“混沌”之态。而内地的媒体种类多元,但除了财经类与时尚、文化类内容成熟程度较高外,其他类别不论是开拓读者市场还是专业团队的培养,都还有待成长。或许台湾人是终于找到了“对味”的文化消费产品,借以看到更为真实的世界。但就像所有文化都是两面刃,八卦和娱乐一方面增长了我们某方面的见识,一方面它也败坏了公共领域的精神格调。台湾人一面该主张揭开真相,另一方面也该警惕它的坏处。
编辑 晓渡 美编 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