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授对比两岸学生

2009-07-28 19:38
环球时报 2009-07-28
关键词:厦大留学生教授

林念生

两年前笔者从台湾转到厦门大学任教。最近厦大请了一对也是来自台湾的中年夫妻教授到院作短学期讲学,一位是陈教授,另一位是魏教授,还带来几位他们的研究生。课程结束后,我们餐聚,顺便交流了对大陆学生的看法。

陈教授的一位学生发现“大陆大学生多能够条理分明,系统地表达观点,而且分析能力强”。她的看法印证了笔者在美国教书时的经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大学校园多是来自台湾和香港的留学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留学生。海峡两岸的留学生开始有了接触。台湾留学生对大陆留学生的印象多是“大陆留学生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为什么台湾留学生说不过大陆留学生?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大陆留学生经常开政治会议,训练出来的”。对这个解释,笔者心存异议。从1979年始,笔者曾连续四个暑假到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讲学。之后,又到过浙大,武大等多所高校讲课,才领会到大陆学生之所以“会说话”是因为他们受的教育内容和台湾学生不一样。台湾学生在大学之前没念过任何训练分析与思考的课程。而大陆学生从小就接受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如“从现象看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他们从这些哲学思想中学会了分析事物的方法。

大陆学生的学习态度普遍是十分认真的。一名台生形容大陆大学生具备一种“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勤奋不懈的精神。课后会积极找老师分享课堂心得或是提出问题。这些都是在台湾学生中很难看到的情况”。她又进一步评论说,大陆学生“充分地表现出自我提升的积极能力及旺盛的求知欲。无怪乎台湾报纸屡屡提醒岛内学生该拉拉危机警报了”。在台湾任教多年,笔者未曾见过一名学生清晨在校园念书。可是在大陆,清晨时光的厦大、武大、浙大等校园到处可看到专心念书的学子。每次从大陆讲学返台,我会忍不住告诫台湾学生,“人家一天多念一小时的书,四年下来,你们如何同大陆学生竞争”。

在台湾教书时常有学生到笔者家聚会,聊来聊去聊的都是一些吃喝玩乐的事。可是在大陆,二十多位来自厦大和莆田学院的学生在笔者家交流,讨论的却是国内的种种社会问题。诚如一名台生的观察,“他们对国家政治和社会都怀有理想抱负,对外也积极寻求各种学术和文化上的交流途径,这和当前台湾大学生很不同。也因此让我心生警惕,未来他们都是我们这一代的竞争对手”。

一名台湾硕士生告诉笔者,“在课堂上和大陆学生交流流行音乐时,发现他们对当前台湾的流行文化非常了解。反观目前台湾学生对于大陆的认知情况却是极度缺乏。对大陆的了解似乎仍留存在过去的呆板印象之中”。笔者发现,台湾的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天天报道的是耸人听闻的社会八卦新闻,即使是颇有份量的几份报纸,最多也只给一版或半版的国际新闻,报摊上找不到类似大陆《环球时报》、《参考消息》、《南方周末》……等一些具有宏观国际视野的报纸。台湾看似好像是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而事实上在国际资讯方面却是非常贫乏。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如何能培养出具有世界观的大学生!

谈及创意思维时,不少台生都认为“目前台湾学生暂时领先于大陆学生的应该是一些关于灵活思考和创意方面”。但是他们又认为,“这方面将在不久之后也不再具有优势”。同大陆学生接触后他们也意识到,“因为台湾学生目前所受的教育是相当缺乏文化深度和广阔的世界观,缺少了思维根基”,结果“只能想出一些华而不实,自娱的创意”。未来,“如果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我们会很难和他们竞争”。

此外,魏教授发现,有些大陆学生“丧失了方向”。受西方拜金主义的影响,一些大陆学生一味追求永远无法满足的物质欲,他们舍本求末荒废学业,忙于投资创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追求眼前利益上。▲(作者为台湾学者,现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厦大留学生教授
厦门大学:一场流动的圣洁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执此长情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
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