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日本、俄罗斯特派特约记者 温宪 林雪原 张光政 ●本报特约记者 陈一●本报记者 王跃西 康娟
中美首次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时间27日早晨隆重开幕,美国给中国的礼仪就像是在操办两个大国的“世纪婚礼”。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到会致辞,称“中美关系将塑造21世纪”。会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财长盖特纳还罕见地在《华尔街日报》上联合撰文,呼吁中美“同舟共济”。各国媒体昨天对中美关系的关注混杂着惊讶、担心还有不屑。中国学者牛新春2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国把这次对话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应保持清醒,要警惕美国“用表面上的礼仪换取中国的实际利益”。27日环球网的网上调查表明,对奥巴马任内的中美关系,中国网民并没有过多期望,有54%的投票者认为奥巴马任内的中美关系将“和布什任内差不多”,有28%的投票者认为“会比布什任内差”,认为“比布什任内更好”的投票者仅占18%。
开幕式上双方热情致词
27日上午9时,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联合开幕式在罗纳德·里根大厦正厅准时举行,到场的各国记者就有150多人。希拉里首先致词,她高度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说她“走在北京三环路上,就像在看一部色彩斑斓的电影”。
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在致词时说,“我们在参与创造一种历史”。他问“我们能不能做到?”接着他用英文回答“We can(我们能做到)”。众所周知,“We can”是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时的常用语,戴秉国的这几句话赢得场内的长时间掌声。
9时35分,奥巴马到场致辞说:“中美关系将塑造21世纪”。他还说,有人对中国可能取代美国表示担心,“我对此有不同意见,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国应该成为美国的合作伙伴。”但他在致词中也暗示中国“不尊重人权”,说“支持人权和人的尊严是美国的习惯”。
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在开幕式上宣读了胡锦涛主席的致辞。致辞中说,“作为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美两国在事关人类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肩负重要责任,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
白宫对于此次对话的重视随处可见。26日晚,王岐山出席了盖特纳举行的晚宴。与此同时,戴秉国则在华盛顿出席希拉里的家宴。因为右肘仍未伤愈,希拉里在会见戴秉国时,还行了双手合十的礼节,笑称这是从刚刚访问过的泰国学来的。就在前一天,希拉里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中国的好话。她说:我特别想强调的是,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发挥了特别积极和有成效的作用。
美国两部长联合撰文
《华尔街日报》27日发表希拉里和盖特纳的联合署名文章“同舟共济的美中关系”。文章说:“30年前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时,未来将会怎样还远未明朗。1979年,中国仍在摆脱文革之祸,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1760亿美元,是美国2.5万亿美元GDP的零头……如今,中国GDP已逾4万亿美元,每天有成千上万个电邮和手机通话跨越太平洋两岸,到明年,美国和中国之间每周将有249个直飞航班”,“为跟上这些对我们的民众乃至全世界都会产生影响的变化,我们需要更新与中国政府的官方关系”。
文章这样描述中美两国的地位:“简言之,极少有全球问题能由美国或中国单独解决,也极少能在美中不携手合作的情况下得到解决。”
当天这段话被世界各大媒体广泛转引。日本时事通讯社27日评论说,中美战略对话从布什时代的经济对话扩大到安全保障和政治领域,中国派出最大规模的代表团,标志着中美已经进入新时代。英国天空新闻网说,希拉里和盖特纳正在寻求与中国一种“深远”的合作关系,“他们在文中没有提及中国的人权问题……却谈到对两国之间的分歧必须坦承面对”。
法新社报道说,希拉里和盖特纳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让中国出力帮助全球经济复苏。关于两人在文中提到的“全球经济复苏得益于中美两国的经济刺激计划”的说法,法新社记者不以为然,并将两人称为“一对演员”。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27日描述道,“中国将占据奥巴马今天的日程”,他将在演讲中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定下合作和建设性的基调”,从而拉开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序幕。文章同时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