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新课程理念,在稳定中求创新

2009-07-27 07:31倪豪孔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4期
关键词:命题试题考查

倪豪孔

高考是检验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对新课程改革发挥着积极的导向作用。2009年高考是福建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届高考。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高考到底怎么考?命题会有什么特点?师生应如何应对?笔者结合2008年我国实行新课程的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等省区的高考政治试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对2009届高三师生有所启发与借鉴。

新课改省区高考政治试题的命题特点

从2008年实施新课程省区的高考来看,政治学科试卷结构和考试方式虽有文科综合卷(山东和宁夏)与政治单科卷(广东、海南和江苏)的区别,但政治试题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命题遵循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原则,在注重考查学科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同时,将课本知识与考生生活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融入试题之中。命题坚持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注重考查考生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坚持能力立意,引导考生以正确的思维方法观察和思考身边的各种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反映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做到了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

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基础性。什么是基础、主干知识呢?一是考纲规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观点等;二是与当年高考热点问题相联系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基础、主干知识是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必备知识,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知识,所以命题特别注重对这二者的考查。2008年新课程卷都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程度,如广东卷8-17、23-31、34-36题:山东卷15、16、19、22-24题;宁夏卷12-19、21-23、39(2)题;海南卷1-3、6-7、10-13、16-17、21-23题;江苏卷7-13、16-17、19-21、24-28、31、33题等。同时,试题淡化了对单个知识的简单识记,避免了过多地考查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将相关的知识通过题干与组合备选项的方式整合在同一试题中,突出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这样既增强了试题的灵活性,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和时政热点,体现时代性。高考政治试题的命题从不回避热点,当今社会重大的热点、焦点问题常常被用作命题的背景材料。2008年新课程卷政治试题,大都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素材,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实现了考纲的考点、教材的重点、社会热点的有机统一。试题设计大都设置内容丰富的背景材料,这些素材的时代感很强,充分反映了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人民幸福与社会和谐,同时又是目前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实际问题。热点材料的选取,既注重了具有全局性、长效性的重大现实问题,又突出了本土化和区域性的重大现实问题。试题以反映现实和热点问题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如广东卷第9、10、ll、12、13、14、16、28、30、32、34、40、41题;山东卷17、18、20、21、29题;海南卷4-9、14-15、18—20、24、26题;江苏卷15、35、37题;宁夏卷39、40题等都是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了解情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迁移能力。试题把政治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既考查了教材的知识内容,同时也考查了时政热点,落脚于运用与能力的考核。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善于积累,关注社会生活,了解时政大事,而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只读教科书”。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探究性。新课程倡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亲身探究,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力求探究性和开放性,是政治新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势,考查探究性、开放性试题的力度,已被越来越多的命题者所接受。开放性试题不仅内容有丰富性,解法具有探索性,思维具有发散性,答案具有多元性。效能具有创造性,而且考查的目标直接指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在回答这些试题时,以所学知识为依托,发挥丰富的想象,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视角,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培养情感态度,并在考试中增进与体验这样的情感。2008年新课程试卷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试题的创新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大大加强,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学生的责任感和价值判断能力明显。如广东卷41题第(3)问“根据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山东卷28题第(3)问“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全面简述自己的观点”;宁夏卷38题第(1)问“你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第(3)问“如让你制定方案,首先应抓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你主要应做哪些工作”;江苏卷探究题第37题第(1)问“结合《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从北京奥运会会徽和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你发现了什么?”第(2)问“你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请各举一例)”第(3)问“请你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角度,就上述主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拟出演讲要点。”上述试题在设置上体现了探究性与实践性的特点,答案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给学生发挥个性特长留下了充分的余地。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试题巧妙地运用了“转化”技巧,把本来是被考查的学生“转化”成试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从被动的答题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索者,进而突出了试题的体验性。

乡土内容占有一席之地,体现地域性。2008年新课程卷政治试题命题素材坚持结合本地实际,日趋乡土化,试题充分反映了本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地方特色突出,这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考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广东卷第7题“人选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世界遗产名录》的广东文化遗产”、第19题“广州方言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第41题“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及人民币升值对珠三角传统加工贸

易企业带来的影响”;海南卷第25题“海南建省20年以来取得的经济社会建设的显著成就”;山东卷第28题“山东省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江苏卷第5题“江苏省义务教育”、第14题“江苏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第18题“江苏省电力公司依靠自主创新首创‘电网安全自动防控系统”、第23题“南京中山陵的建筑风格”、第29题“江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的许多可贵精神”、第34题“2004--007年江苏农民人均收支状况,农牧民收入”等事例。上述这些试题设置凸现亲和力,拉近了试题与考生之间的时空距离,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氛围,有利于引导考生加深对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了解和关注,增强了考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情感。可以预料的是,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和进一步推进,校本教材、乡土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乡土内容将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

尊重考生个体差异,体现发展性。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生考试的过程就是学习政治学科知识指导生活,运用政治学科知识表达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政治学科知识的过程。这一要求在2008年新课程省区高考试题中得到了体现,试题既有必修的内容,也有选修的内容,如广东卷35《经济学常识》选做题、36《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做题;山东卷36《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做题、37《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选做题;江苏卷36《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做题等。

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要认真研读新《考试大纲》,明确高考方向和要求。新高考因为启用了新教材,许多与新教材配套的教辅资料和试卷都还未能保质保量地投放于市场,教师和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教辅资料和试卷。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依纲据本”,要严格按照新《考试大纲》的要求,以新教材内容为主,准确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新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新高考政治将涉及四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教材有许多新增内容,而且很多知识不再是以简单机械的记忆为目的来呈现,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中要采用新思路、新方法。既要时刻关注各种复习和考试信息,又要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和方法,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既要对近两年新高考的试卷形式、命题思路进行深入研究,又要认真分析《考试大纲》,同时要借鉴新课程省份的《考试说明》,以便于把握复习的重点,努力确保复习有的放矢,确保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夯实基础知识,注重能力培养,不断强化基本技能。有人认为新课标下的考试可能会淡化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的重要程度会降低,而近两年新高考试题证明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新的高考改革趋势从表面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更高要求上的,它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政治新高考要求的各部分内容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应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如对于经济生活。同学们应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对于“农业”这个重要的知识点,可以从“是什么”(含义、分类)、“为什么”(地位、作用、现状、意义)、“怎么办”(根本出路、我国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来加以整合。对于哲学,应按照“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部分的知识体系来进行归纳总结。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应突出主干知识。对于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则可以通过典型例题来逐步培养。

要关注社会热点和地区特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考试题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国内外的社会热点、焦点是政治试题设置情境的原材料,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因此。考生在平时要注重把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大事“拉近”到身边,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要关注社会生活热点,学会思考、分析热点问题和实际生活的关系,尤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身边的生活现象,将热点与其对应着的经济、哲学、文化、政治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这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以知识点带热点复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二是以热点专题带知识点复习,做到实际联系理论。要把党的大政方针和众多的时事热点问题整理成重点突出、脉络清晰的一系列专题,分析其对应着的经济、哲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要学会重新整合学科知识,将学科知识进行迁移、组合,达到社会热点和学科知识的有机统一。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关注和搜集地方性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信息,特别是本地区的有关报刊、杂志提供的信息,精选一些生活中的材料和事实,进行示例性分析,来培养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审题答题能力。考生最头疼的问题莫过于主观题下笔千言,却往往离题万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考生缺少必要的解题方法和技能,不能将所学知识与所考的题目有机结合起来。针对新高考政治的四种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可从三个方面努力:一要提高审题能力。审题要仔细,先审设问,要注意设问的指向性要求,是发散思维还是集中思维,要注意设问的考查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再审材料,要抓住材料的主题和关键词,要读懂材料(包括数据、图表、漫画)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二要合理构思与组织答案。要多层次、多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地思考和分析。要有效利用“三个点”,即教材点、材料点和时政点;要努力实现“三化”,即答案要点化、层次化、专业化(准确运用学科术语)。三要精选巧练、限时限量。平时练习必须要有针对性,不能陷入题海战术。同学们可把近两年新高考的政治试题系统地做一遍,也可以精选一些优秀的模拟试题进行练习,但都应注意练习后的总结和反思。在考试中,考生有时对时间掌控得不好,从而影响成绩。为此,建议同学们在平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对于客观题,首先应该明确设问。区分“说明什么”“之所以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等设问要求我们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其次还要分清问题中的“这”指代的是哪些内容,并有针对性地作答。而对于主观题。切忌“漫天撒网”,要坚持“所答即所问”的原则,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生成”答案,一定要记住答案是蕴含在所给的材料中,要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避免“答非所问”现象。

猜你喜欢
命题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