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连翔 缪同武
对执政党作风建设而言,领导干部良好作风的养成是一个战略性的课题。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作风优良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历史任务的。同样,在经历60年执政、30年改革开放后,执政的共产党要继续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小康与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如果没有一大批作风良好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无论如何也完不成这样的历史任务的。
为什么党执政以后要强调领导干部良好作风的养成?根本在于领导干部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是执政党生存发展的关键。这是因为:在执政党的作风建设上,一方面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关键在领导干部。这是共产党成立至今党的作风建设历史经验的基本结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养成了许多优良传统与作风,毛泽东同志曾经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将其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把这三大作风看成是我们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成为中革命胜利的法宝。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发展的各个时期,党又形成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等优良作风。党的这些优良作风的养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历经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倡导,总结发展,身体力行的结果,是广大领导干部在革命建设实践中,言传身教不断发扬光大的实践成果。当然,我们还必须看到另一方面,党内不正之风的生成与发展关键往往也在领导干部。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证明,党内出现不正之风,总是和一些领导干部的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不正紧紧连在一起的。就目前党内生活出现的问题而言,由于一些领导干部政治观念、群众观念淡漠,宗旨意识、理想信念缺失,不关心群众的疾苦,官僚主义严重,热衷于拉关系、奉迎拍马,为达目的甚至不择手段,从而造成党内的思想作风和学风的不正: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严重,说一套做一套,在工作中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好大喜功搞花架子,造成党的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的严重不纯;由于一些领导干部生活腐化,贪图安逸享乐,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追求奢华,造成党内艰苦奋斗传统的丢弃,生活作风严重不纯。上述这些问题,尽管是少数领导干部的问题,但在群众中造成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历史与现实一再告诫我们,如果不注重领导干部优良作风的养成,昕任不正之风在领导干部队伍中滋生蔓延,就必然会损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民心丧失政权,最终会断送党的前途与命运。
那么,如何解决领导干部良好作风的养成呢?从党内生活的实际出发,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领导干部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的工作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养成。党组织有效制度方式的构建。具体而言:领导干部要通过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学风与思想作风。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根本在于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想方法,坚守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是领导干部良好作风养成的科学路径,是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能动过程,即自省、自警、自励、自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干部首先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其次,是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认识能力。再次,要通过学习强化终身修养意识。良好作风的养成是领导干部的终身课题,这是因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良好作风必须以坚强党性作支撑,而坚强党性又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实践证明,一个领导干部要有坚强的党性,需要持之以恒的历练。过去坚强,不意味现在坚强,今天优良,不等于明天优良,只有坚持终身修养的观念,才能不断养成良好作风。特别是改革发展新时期,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职位越高,责任越重,权力越大,诱惑和考验也越大。因此其党性修养和良好作风养成的任务也更艰巨,更需要领导干部坚守党的信念不动摇,只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才能始终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人民的考验、历史的考验。
领导干部要通过形成正确的工作方式,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所谓正确的工作方式,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大多数人利益的实现。坚持工作作风要实、领导作风要勤、话风要真。所谓"212作作风要实”,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求真务实的原则。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光荣感,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攻坚克难上狠下功夫,不怕辛苦,不畏艰难,开创工作新局面。所谓“领导作风要勤”,就是要坚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基层难在哪、急在哪、苦在哪,听听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忧什么,少会议、少应酬、少走马观花,出好主意、解决好问题。所谓“话风要真”,就是要养成良好、端正的话风,小心谨慎地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话语权,讲话要管用、有效。要彻底改变少数领导干部不讲真话实话,空话、大话连篇,“不会说话”,“话没人听”,“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回去”的种种尴尬局面。说话温和一些、平等一些、谦虚一些,多说一些知心、贴心、交心的话。多说一些明理、鼓劲、励志的话。真正使群众能听得进去、听得下去,领导干部只有把这些事做好,工作才会有成效,群众才会信服。
领导干部要通过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水准、知识水平、性格品质的综合体现。判断一个领导干部的优劣,不仅要看其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而且还要看其生活方面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高尚人格。所以,领导干部要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要注意个人的生活要素的健康。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生活要素健康不是小事,但要做到也并非是件难事,只要有决心、有毅力,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在家庭生活中做到量人为出,勤俭持家,讲究吃、喝、穿、行、玩、乐等生活的合理、科学安排。在社会公德上,模范遵纪守法,这也不是过高的要求。尤其是要把好人际关系关,要讲原则、讲人格、讲正气,坚持党性原则。给自己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圈”、“交际圈”,在这个圈内,坚持讲操守,重品行,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高尚的精神品质。力求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领导干部尤其是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由此生成一身正气、高尚人格,形成合乎规律而又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
形成有效的制度方式,为领导干部良好作风的养成提供制度保障。所谓有效的制度方式,就是党组织通过构建党内生活良好作风养成的长效机制,为领导干部良好作风养成提供制度平台、监督屏障、价值导向。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背景下,领导干部要养成良好作风,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归根到底需要一套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的良好作风养成的制度机制。这一机制包含领导干部良好作风养成的教育、管理、监督等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各种不正之风的滋生,培育良好作风的生成。为此,各级党组织一要把领导干部优良作风养成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落实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工作和措施上。特别是围绕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各方面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包括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制等,形成有利于领导干部良好作风养成的制度环境。二要强化领导干部良好作风养成的教育制度,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教育和党的纪律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从思想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三要完善领导干部良好作风养成的监督机制,形成党内、群众、舆论、社会各方构成的立体监督网络。把领导干部良好作风养成原则、要求落到实处。特别是要加强惩戒力度,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依法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充分发挥惩治的威慑作用,警醒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养成良好作风,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的人格力量引领群众、成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