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琳
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也被赋予了更多内涵,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清新形势下民生工作的思路,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克服当前国际性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更有效地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更扎实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把握时代发展的新特征,科学认识民生问题
从历史的视角看待民生问题。我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休戚相关。翻阅中国历史典籍,“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等论述,充分反映了历代先贤以及当政者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民生决定民心,民心决定国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党和国家从政治的高度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一贯治国思维。对丹徒而言,努力保障并不断改善民生,不仅是当前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从长远来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导向。
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民生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生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从我区情况来看,2008年,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再攀新高,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5%和15.6%;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3.7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276部,电脑拥有量45台,恩格尔系数为36%;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达99.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1.2分。这一组组数据,充分表明丹徒已全面进入小康时代,民生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相比先进地区,我们的差距还比较大,少数特困群众生活困难问题还比较突出,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社会治安、食品安全、文化娱乐需求等问题也亟待更好地解决。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民生问题。不断寻找差距和不足,努力研究如何建设一个更高水平、群众得实惠的全面小康,让人民群众的生活随着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得到持续的改善和提高。
从政治的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当前,丹徒的发展已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2008年全区人均GDP达到3.63万元,这既标志着丹徒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标志着我们已进入工业化发展中后期。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这一阶段鲜明特征就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同时也伴随着就业压力凸显、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公共服务需求增长等民生问题突出。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拉大,二者之比由1.68:1扩大为2.25:1。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将继续存在。如果这些民生问题得不到改善,就会削弱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工作,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处理好民生工作的几个重要关系
既要注重加快发展,也要注重优化发展。民生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而最终只能通过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离开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既不可能,更不现实。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特别是推动大项目、好项目等税源经济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增加社会财富,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打下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优化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优经济结构,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建设生态文明,突出重视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坚决不要只看GDP但损害民生的发展。
既要关注共性问题,也要关注个性问题。民生的共性问题涉及广大群众的衣食住行以及医疗、养老、文化需求等基本保障,需要通过政策、制度的完善来逐步解决,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民生的个性问题主要是针对部分困难群体而言。从我区来看,目前还有为数不少农村低保户、低收入家庭等困难人员。这些弱势群体的困难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或改善,社会的整体和谐稳定就无从谈起。只有在提高保障水平、扩大普惠性的同时,通过政府救助、社会帮扶等层面多措并举,解决好这部分特殊群体的困难,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逐步减少和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才能真正达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的。
既要坚持尽力而为,也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讲的是负责的态度,量力而行讲的是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保障和改善民生,既需要制度上的支撑,也需要财力上的支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事关民生的每一件事情,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尽量解决,最大限度地缓解人民群众的困难,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到尽力而为。但同时,也要做到量力而行。近年来,我区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历史欠帐较多、负担较重,特别是在当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较多的情况下,我们改善和保障民生,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稳步扎实推进,切忌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三、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扎实推进民生工程。造福一方百姓
进一步提升富民水平。突出富民的鲜明导向,大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以全民创业带动更多的社会就业。重点做好创业、就业,扶贫帮扶和农民增收文章。不断增加群众工资性、经营性、资产性收入。把推动全民创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来抓,努力营造“政府营造环境、群众创造财富”的良好氛围。以培育创业主体、完善创业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为目标,加快建立百姓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结合推进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之路,提高农民群众的经营性收入。进一步抓好结对帮扶工作,强化扶贫帮困,最大限度地改善弱势群众生活,尽力减少低收入人群的比重。通过多方帮扶、自我发展、财政转移等方法,确保在年内消除年人均收A2500元以下的贫困家庭。消除年集体收入15万元以下的行政村。
进一步健全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稳定器。我们将紧紧围绕“人人有保障”的目标。加快构建城乡统筹、覆盖全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把新增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保障,巩固和扩大社保成果。扎实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认真落实低保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和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大对被征地农民、低保困难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帮扶,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积极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向自由职业、灵活就业人员的扩面工作,加大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向非公有制企业的扩面征缴力度,全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使城乡每一个居民都享有充分的社会保障。同时,结合丹徒实际,加快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广泛开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保障,切实关爱弱势群体。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好全区人民群众老有所养、劳有所保、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社会和谐程度。首先,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履行惠民承诺,坚决打好改善民生的主动战,对年初确定的区域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全覆盖、10万平方米农民安置房工程、45座农村危桥改造等12件为民办实事工程,不遗余力地抓投入、抓推进,一件一件地办实办好。其次,着力提高生态建设水平。按照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进一步优化发展路径,统筹考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严格落实项目环评准入制度,强化环保执法,加强环保设施建设。结合“双创”活动的开展,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全区所有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镇标准,建成全国生态区,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再次,着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整合全区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提升办学水平。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平安建设、应急管理、信访稳定等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对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充分发挥“大调解”机制作用,妥善处理人民来信来访,确保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