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的传承

2009-07-27 09:24赵玉娥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09年14期
关键词:儿子同学老师

赵玉娥

导语

和谐社会美德相传,举手投足温暖人间。且不说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更不必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单单那对父母尽孝道、对粮食不浪费、对朋友真诚相助等举手投足之间的点滴小事,就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发人深思。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感恩思报传美德,那么人间的真情至爱便可薪火相传,便能形成爱的良性循环,那时神州大地将充满友善、关爱与温暖,全民族的亲和力、凝聚力、向心力亦将大大增强。

他,托起我的手臂

刘继荣

我和孩子经常在林间小路上散步,从前他总是抓住我的手一甩一甩,边走边蹦蹦跳跳的,而现在他常常下意识地把我的胳膊向上托,我奇怪地问:“妈妈很老了吗?”他笑嘻嘻地说:“没有啊,妈妈年轻得像小草一样呢!”“那你为什么要这样用力扶我呢?”

孩子没有解释,笑着跳着跑远了。

星期六的下午是儿子的生日,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聚在了一个自助餐厅,这里居然还有两个孩子也在过生日,索性三个人坐在一起,饭店的老板兴奋地表示要向他们赠送生日礼物。

礼物拿来了,儿子眼睛一亮,紧紧盯住其中的一支蓝猫枪,他曾经给我描述过许多遍的一支枪。

老板提出他将问一个问题,回答得最好的孩子可以第一个挑选他最喜欢的礼物。

问题出乎意料的老套:你的理想是什么?要求说出理由。儿子偷偷地笑了,眉目间是藏不住的得意。我也笑了,冲他做了一个必胜的手势。

第一个孩子说要成为一个警察,第二个孩子说要做警察局长,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终于轮到我的孩子了,他站起来,烛光点点如同花朵开在他的脸上,那一刻显得异常安静,亲友们的目光格外殷切。

他用清亮的声音说:“我的理想是永远和安锐一起上厕所。理由我不会说的。”

哄笑声,惊呼声,大人们惊诧的眼神,交头接耳的议论,家人尴尬的脸,一些就餐的孩子边笑边做鬼脸,其中一个肆无忌惮地喊着:他脑子有病啊!而我可怜的儿子目光还没有从蓝猫枪上收回来。

我的直觉告诉我,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带我的孩子离开这里。他刚刚七岁,他有权说愚蠢的话,有权做愚蠢的事情,只是没有任何人有权如此伤害他!我牵起他的手,这时候,他的手居然又轻轻地托起我的胳膊,这个习惯性的动作让我的心隐隐一痛,在众人的目光里我们逃跑一样离开。

我们没有回家,在那片姹紫嫣红的树林里走着,这里没有嘲笑,没有伤害,只有满地的落叶铺开一条金黄的路,圣洁而美好。

“妈妈,你记得安锐吗?我上幼儿园的同学。”孩子握住我的手说。

我当然记得,三年前这个孩子从五楼的阳台上跌下来,媒体做了大量宣传,安锐的父母流泪满面的大幅照片至今还烙在我的心里。

儿子告诉我,安锐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他的腿软弱无力,在学校上厕所的时候总是要跪着上,而偏偏他每节课都需要去卫生间。有许多同学去帮助他,可是安锐无法忍受老师在表扬那些同学的时候,总是要提到安锐上厕所这件事。我的儿子告诉安锐,他会为他保密,他不要表扬,不要小红花,不要奖状,所以安锐接受了他的帮助。

我终于知道了,儿子的头脑没有病,我还知道,我没有老,我的孩子搀扶安锐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所以才会那样去托起我的手臂,他的善良已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到每一个玩具商店去搜寻蓝猫枪,走遍大街小巷也没有找到。我握着儿子的手,心底里充满骄傲,因为我从孩子这里得到了一个做母亲的所能得到的最贵重的礼物。(选自《青年文摘》)

【鉴赏评价】

这是一篇“小中见大”和“细节中见真情”的典范散文。原本一件极小的事情,一个习惯的动作却折射出儿子那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儿子为了维护安锐的自尊,为了履行自己的承诺,默默无闻地帮助他,“不要表扬,不要小红花,不要奖状”,这些稚气未脱的语言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这种爱,不计报酬,不掺杂功名利禄,有的只是真诚,无论接受和给予都是纯净无瑕、美丽无比的。而这种无私的品德正是当前经济社会和浮躁心灵所缺失的。读罢此文,我们欣慰:孩子托起的,不仅是母亲的手臂,同学的手臂,他托起的更是一种温暖的信念,是一轮挂在树梢上的明月。

【思考练习】

1.文章结尾说“我从孩子这里得到了一个做母亲的所能得到的最贵重的礼物”,这里“最贵重的礼物”是指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2.文章运用了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使人物形象丰满,试举例说明。

3.有人说,母亲这一角色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你赞成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孝是一种美德

胡弦

近日去乡下,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村子里高大的楼房或平房的后面,会出现一些低矮的小房子,较简陋,有的屋顶甚至是用石棉瓦苫顶。一问才知道,原来有些人家儿子结婚后,就会独霸原来属于全家的院落,父母就住在那些凑合着盖起来的小房子里。

也是前不久,妻子的远房亲戚里一个老太太患病,需要动手术,她有四子两女,每家出一千元即可,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出钱。她边吃我们带去的盒装八宝粥,边说好吃,一辈子也没吃过这样的美味,那情景令人落泪。后来我听说她临死之前的几天,只跟去探望的亲邻说话,却不跟自己的儿女说一句话。她大约是带着怨恨离开人世的。

从乡下坐车回来,途经户部山下,我忽然想起徐州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孝子——权瑾。《明史》记载,他曾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又据清代张廷玉等所修《明史•孝义》载,权瑾十岁丧父,即哀毁,奉母至孝。永乐四年荐授乐安知县,迁光禄署丞,以省侍归。母年九十终,守墓三年,致泉涌免驯之异。有司以闻,仁宗命驰驿赴阙,出其事状,令侍臣朗诵大廷,以示百官,即拜文华殿大学士。

这段文字后半部分无疑是实录,权瑾因孝举惊动了天子,被破格提拔为高官。从他后来担任太子的老师看,他不但是个孝子,还是个大学问家。

权瑾牌坊最初坐落在徐州市统一北街,几年前改建于户部山东侧山腰上。刚改建好不久,我去看过一次。院子很小,除我之外没有游人,但在院子里站上一会,就觉得仿佛那不是一座纪念性建筑,而是有真实的人生活着。如果打开房门,就会看到最寻常的家居安乐图,比如白发皤然的母亲,捧来汤汁的男子,条几上摆着兰草,灶间散发着蔬食的馨香,甚至会有狗儿摇着尾巴跑出来,嗅客人的裤管……

在户部山众多的景点中,权瑾牌坊并不起眼,大体上属于存在而又被忽略的,一如在徐州的历史名人中,权瑾也很少被人知道。那么,人和建筑所代表的孝文化是否也出现了式微呢?

利益与道德,常常处于矛盾冲突状态。这种冲突,在转型期的社会中,往往会体现得更突出。在权瑾牌坊里,古老的碑刻犹存。石头,一直为我们保留着历史的脚步声。而乡下那些低矮的棚屋却在提醒,在某些特定的时期,承载传统美德的人却又是脆弱的。强势的利益观,可以迫使它不认同的文化和道德被掩埋、蒙蔽。

但孝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毕竟源远流长,早已熔铸在民族文化的链条中。而且文化一旦成为传统,就具备一种不易被消灭的能量。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在想:那些有悖于传统美德的小屋子,也可能明天就会被拆掉吧。(选自《连云港日报》)

【鉴赏评价】

作者以一双善于观察社会的慧眼和一颗敏感体悟生活的心书写着对现实的感悟,对美德的期盼。本文的选材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规律,而不露痕迹的精妙构思使文章内涵丰富,揭露当前的社会现象,议论深化,发人深思,催人警醒。

【思考练习】

1.请结合上下文解释黑体词“式微”的含义。

2.本文开篇选取了两个不孝敬父母的生活实例,请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结尾处“那些有悖于传统美德的小屋子,也可能明天就会被拆掉吧”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那堂课,我泪流满面

尹玉生

教我们高二语文的侯老师是所有任课老师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五十多岁,头发有些斑白却总是很板正地向后梳着。侯老师古文知识非常渊博,加上他一手漂亮的楷体板书,同学们一致认为,他是从小受过严格且正统的中式家教的。

侯老师的确非常传统,但并不古板,也不严厉。相反,他很和气,极像一位脾气柔和的慈祥父亲。对于在课堂上捣乱或者没听讲的同学,他通常会走到那位同学面前,微笑着说道:“我讲得不够好,请你多提意见。”事实上,在各科的课堂上,语文课的课堂秩序是最好的。

侯老师教授我们语文长达两年,在这两年间,温文尔雅的侯老师还是发过一次脾气的。那一次,简直可以说是雷霆爆发。

那天,如同往常一样,侯老师手捧课本,边在教室巡走,边抑扬顿挫地朗读着,他的诵读很有韵律和节奏,让人感觉根本不是在朗读,而是在弹奏一首曲子。但这首美妙的曲子,却在就要进入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好似琴弦猛然绷断。同学们都为这不寻常的中断而惊讶疑惑,齐刷刷的目光向侯老师望去。侯老师停在了后面的垃圾桶前,他的脸因为气愤而涨红。同学们大为困惑地看着他,弄不清楚垃圾桶中有什么东西令儒雅的侯老师愤怒至极。沉默了几秒之后,侯老师弯下腰来,从垃圾桶中捡出一样东西。大家定睛一看,是一个完完整整的馒头。

侯老师踱了几步走上讲台,两眼冒火,厉声问道:“谁干的?”

同学们都被这威严的质问吓晕了,没有人站起来承认。侯老师似乎并无意继续深究是谁干了这件令他勃然大怒的事,而是做出了一个令所有同学都目瞪口呆、震惊不已的举动:他在馒头上狠狠地咬了一大口,边咀嚼,边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一首每位同学都烂熟于心的古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当侯老师咽下最后一口馒头时,他环视了一下大家,发现有几个女同学已经泪水盈眶。他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小学就学过的诗,直到今天你们也没有真正领悟。现在,一人给我抄三十遍,少一遍也不行!”说完,侯老师愤然走出教室。

教室里,没有人对侯老师的惩罚措施提出异议,一个个都超常自觉地拿出纸和笔,认真书写起来。

我以最认真的态度,抄写了五十遍。因为,那个丢馒头的人,就是我。

(选自《四川新闻网——教育导报》)

【鉴赏评价】

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华丽的辞藻,读来却有一种泪流满面的冲动,这一切源于作者选材的精当和构思的精巧。

前后对比和融情于事的娴熟运用,使文章感动人心,催人警醒。传统而温文尔雅的侯老师一次意外的“雷霆爆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次大发脾气是情理可容的,既对我们的不良恶习敲响警钟,也体现出对当前社会勤俭美德丧失的担忧,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思考练习】

1.为什么说侯老师朗读像是“在弹奏一首曲子”?请联系上下文分条概述。

2.第二自然段中“我讲得不够好,请你多提意见”一句体现出侯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关于侯老师咀嚼垃圾桶里的馒头一事,众说纷纭。对此,你如何看待?试说明理由。

猜你喜欢
儿子同学老师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六·一放假么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