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之隋唐五代诗歌

2009-07-27 09:24赵冰莲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09年14期
关键词:首诗赏析诗人

赵冰莲

【阅读技巧】

一、了解背景,知人论诗

诗歌与所有文学作品一样,都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矛盾。所以考生鉴赏诗歌,首先要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一般情况下,命题人都会在题干或注释中注明作者所属的朝代。作为一般常识,考生应该了解:唐诗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初统治者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采取了一些开明的措施,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盛唐时代,一度出现了安定的社会局面。徭役、赋税相对减轻,社会经济日益发展。晚唐,藩镇拥兵自重,外族入侵,国家动乱,民生凋蔽。其次要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如2008年高考语文湖南卷两首唐诗(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王昌龄的《龙标野宴》),考生如果了解: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便与王昌龄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而唐代诗人王维,在奸臣李林甫将宰相张九龄排挤出朝廷时,感到非常沮丧,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于是随俗浮沉,开始过着半隐半仕的生活,知道了这些,就能抓住2008年高考语文天津卷《山居即事》的主旨。

二、分析意象,探究内涵

诗歌因篇幅限制,所以其意象具有跳跃性。鉴赏诗歌时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一般流程。如2008年高考语文福建卷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通过“茅斋”“江上燕子”“泥点”“琴书”“飞虫”等意象,写出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生活安定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三、揣摩语言,品味意境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作具体、深入的开掘,有助于进入作品美的意境,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倾向。如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三),从茅斋江燕着笔,用“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蕴涵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缘情体物,神物妙合。

四、紧扣诗眼,体会主旨

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题中,全国卷I、全国卷II、北京卷、天津卷、湖南卷、安徽卷、浙江卷等都考查到对作品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如2008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王维《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颔联中的“遍”和“稀”是这首诗中的重点词语。“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在阅读古诗词时一定要注意关键词语,从词性的角度讲,一般情况下关键词语是动词或动词化的名词、形容词等词语。

五、明晓要领,高效答题

根据多次考试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考生在做诗歌鉴赏题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能理解诗词,但不知如何组织答案,诗歌鉴赏术语贫乏。所以考生应掌握一些答案的模式,积累一些诗歌鉴赏题的术语。综观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题,其答题模式一般是:先针对题干中的问题回答问题。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诗歌进行简单赏析,要能自圆其说。最后,根据问题的角度再进行总结,比如针对重点词语理解方面的问题,要总结其作用;针对把握诗歌情感的题,要照应第一层的回答,使其结构完整。当然这是上面两种题型回答时的一般模式,如果遇到针对性比较强的问题,只要能回答清问题就可以了。

【巩固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这首诗写离别之情,集中表现在“悲”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写的是送别,但不同于一般的赠别诗,请结合颈联,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请简要赏析诗中大雁的形象。

(2)试以颔联、尾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①,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②。

[注]①九月寒砧催木叶:寒风吹落木叶,妇人们为征夫准备冬衣。②流黄:一种绢,此处指帷帐。

(1)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定两个特点,适度展开)。

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第二联的妙处(80字左右)。

(2)请简要赏析尾联在写作方面的特点。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汴河①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②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③事,共禹论功不较多④?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1)这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简要分析。

(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人日①思归

薛道衡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注]①人日:古俗以正月初七(夏历)为人日。②薛道衡(540-609年):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人。历仕北齐、北周及隋,后因隋炀帝妒其诗名而被害。诗与卢思道齐名。有《薛司隶集》。薛道衡在隋初作过聘陈内史,此诗可能作于此时。

(1)试赏析诗中“雁”这一意象。

(2)据说作者写了这首诗后,南朝陈人看了第一、二句,觉得薛不会作诗而加以嘲笑;等到看了三、四两句便立即夸赞说:“真是名不虚传的诗人。”试赏析第三、四两句,说说它好在什么地方。

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野望诗

杨广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1)宋代婉约派词人代表对“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巧妙点化,将其引入词中,遂成《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一句。

(2)在诗歌史上,此诗因其意象的优美而出名,堪与唐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媲美。请简要赏析。

8.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②凤阙:皇宫。

(1)第三联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写出了战争的什么特点?

(2)最后两句采用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支离笑此身”中的“笑”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水槛①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②。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水槛:指成都草堂水停之槛。②赊:远。

(1)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颂该诗第三联“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赏析这两句诗。

(2)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你认为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

兰若①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②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①兰若:香兰和杜若。这是《楚辞》里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②蕤(ruǐ):花下垂的样子。

(1)请简析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

(2)试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的“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

本期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复习之隋唐五代诗歌》

1.(1)本诗以“悲”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送别的伤悲之情。首联以“故关”“衰草”“遍”写送别环境,含悲;颔联继续以“寒云”“暮雪”写送别情景,寓悲;颈联写“少孤”“多难”的身世,揭示送别的深层社会原因,堪悲;尾联以“掩泪”“空相向”直接写悲伤惜别之情,以期待再会的问句将笔锋转向遥不可知的未来,抒写悲伤的送别之情,余音未尽,耐人寻味。(2)这首诗的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加深一层,再者人生“多难”,知音绝少(“识君迟”),诗人感叹的就不只是个人身世的飘零,更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泊不定的生活,揭示出送别的深层社会原因,已超越了一般的离别之情,感情沉郁。

8.(1)第一句从视觉出发,写飞雪弥漫,遮天蔽日,连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第二句从听觉出发,写出狂风呼啸声和雄壮的军鼓声交织在一起的场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悲壮。(2)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决心保卫边疆、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以及投笔从戎、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壮志豪情。

9.(1)用得好,一个“笑”字与前句的“悲”相呼应,是对一生经历的自我嘲笑。作者追忆往事又回到现实,满怀无奈、辛酸与不平之气。(2)满腹愁绪,日渐衰老,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让作者备感凄凉,使他的愁苦心情更加沉重。

10.(1)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儿,欢快地游到水面上来了;灵巧的小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出”写出了鱼儿的跳跃状态和欢快;“斜”写出了小燕子飞翔的动感和轻盈。这句诗写出了水中鱼儿和天空燕子在微风细雨中的动态特征,遣词用意精微细致,自然天成,透露出诗人此时此刻的愉悦心情。(2)诗歌描绘了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11.(1)“分”“挂”两个字用得好。“分”字写出了野竹在青霭中时隐时现的动态美;“挂”字写出遥望泉水飞流直下的形态,在青碧山峰的应衬下富有生机。(2)描写景物的特点是清新幽静、超凡脱俗。蕴涵了诗人造访道士不遇的惆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2.(1)这首诗所咏之物是香兰和杜若,它生长于春夏,凋零于秋天,花红叶绿茎紫,幽雅清秀,独具风采。(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或象征)的手法,诗人以香兰、杜若自喻,前半首以其“幽独空林色”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借此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半首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借写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

13.(1)不好。“冲”字描绘出战士们在雪夜冲锋前行的生动画面,更表现出将士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使诗歌充满了一种高昂激扬的情绪。“冒”字也能表现冒雪前进的情形,但在力度上没有“冲”字强烈。(2)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诗歌通过衣着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戍边将士们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猜你喜欢
首诗赏析诗人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诗人与花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