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依然 真实不再

2009-07-24 08:51王文斌
创作与评论 2009年3期
关键词:疯狂真实性现实主义

王文斌

2006年,《疯狂的石头》(以下简称《石头》)以不到三百万的成本取得了超过两千万的票房,并且赢得了评论界的一片叫好声,创造了中国电影界一个不小的奇迹。延续着《石头》的“疯狂”,宁浩的新作《疯狂的赛车》(以下简称《赛车》)在2009年岁初推出,在票房上最终突破了一亿。但笔者以为,一亿票房只不过是宣传、春节档期、《石头》留下的良好口碑等因素综合造成的自然后果,并不能证明《赛车》的成功。事实上,从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角度看,《赛车》已经从《石头》的现实主义和人本主义的高度,下降到了纯粹娱乐的低级趣味,令人倍感遗憾。宁浩将《赛车》称为《石头》的姊妹篇,笔者却以为,除了荒诞喜剧的形式外,找不到二者任何内在的“家族相似性”。《赛车》虽然在形式上依旧“疯狂”,在情节设计上依然奇思妙想,但却从根本上丧失了真实性,丧失了现实主义精神,偏离了电影的本体。

电影是空间的造型艺术,电影的真买,首先是空间的真实,正如电影理论家巴赞所言:“电影的特性,暂就其纯粹状态而言,仅仅在于从摄影上严守空间的统一”,“可以从电影画面中抽掉一切真实,唯独不能失掉空间的真实”。以下就从空间(场景)的角度,以《石头》为参照系,来分析《赛车》的空间真实性的丧失。

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提倡一种“街道美学”,他认为街道是“倏忽即逝的景象的集散地”,由于它所具有的偶然性,所以特别富于电影性,“电影对‘街道的永不衰竭的兴趣最鲜明地证实了它对偶然事物的近亲性。‘街道一词在这里不仅是指街道——特别是城市街道——本身,而且还包括它的各种延伸部分如火车站、舞场、会堂、酒馆、旅馆过厅、飞机场等等”。在《石头》中,场景之所以富有真实性,富有生活气息,正因为它们符合“街道美学”精神,不仅作为主要场景的罗汉寺及其附近区域都是典型的“生活流”,而且次要场景如缆车、机场、轻轨、酒吧、游戏厅等,无一不是与街道紧密相关的空间(场景)。在这些空间中活动着的人群,使电影表意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例如,打麻将的中年妇女,江边晨练的老头,调情的车内男子,追赶时髦的游戏厅女孩等,皆以他们无所不在的偶然性,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真实感。据此,《石头》营造出一个完全现实主义的空间背景:“既有来自香港的拥有高科技手段的前卫杀手,也有充斥着假名牌和伪劣赝品气息的内地城市;既有推倒的旧厂房,也有拔地而起的豪华住宅式酒店;既有地铁、缆车等现代化工业进程的象征,也有代表传统的古老庙宇。一个融现代与后现代于一炉、建构与解构于一体的异样社会,就这样被影片构筑起来了。”

而在《赛车》中,虽然也有一条作为主要场景的“U字形”街道,但是它实在太假了,不仅外表假,并且也缺乏街道最重要的内在要素:人群。这条街道没有任何生活气息,不具有任何偶然性和可能性,因而没有真实性。其它的空间场景,无论是货车车箱,还是防空洞,还是垃圾场,都是与现实世界没有多大关系的虚构空间,与真实相隔绝。由于失掉了空间的真实,《赛车》就像一个发生在冷冰冰的布景棚内的故事,失去了生活的质感。“生活流”不见了,偶然性的人和事也没有了。

空间(场景)是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场所,场景与事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部影片的前6个场景段落,考察场景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显而易见,空间的真实程度与事件的真实程度成正比,场景(空间)的真实性越高,事件的真实性就越高;场景(空间)的真实性越低,事件的真实性就越低。《石头》中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发生的都是真实的日常生活事件,而在《赛车》中虚构的空间中,发生都是近乎虚假的事件。

巴赞说过:“电影本质上是大自然的剧作,没有开放的空间结构也就不可能有电影,因为电影不是嵌入世界中,而是替代这个世界”,“与舞台空间相反,银幕空间是离心的”。电影的对象是整个无限的外在世界,戏剧的对象是有限的舞台空间,电影的本性是真实性,戏剧的本性是假定性,这是电影与戏剧的最大不同。通过比较不难发现,《石头》与《赛车》两部电影在空间上的最大区别表现在,一个是电影空间,一个是戏剧空间;一个是离心的,一个是向心的;一个真实,一个虚假。《赛车》尽管有着电影的形式,却没能把自己营造成一扇可以眺望广大世界的“窗户”,反而雕琢成一个脱离真实世界的“画框”,将人物和事件局限于一个狭窄的戏剧空间中,最终远离了电影的本性。

什么是艺术真实?笔者认为,艺术真实归根到底就是人的真实,就是写真正的人。凡是表现“真正的人”的文艺作品,都可称为真实的、现实主义的。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知、情、意合一的人,就是真正的人,理性、意志和情感统一的人,就是真正的入。反之,只表现人其中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就不是写真正的人。总之,人物塑造是衡量艺术真实的重要标准。

《石头》的最大亮点,正在于它的人物塑造。正如《南方人物周刊》所指出的:“我们格外关注的,是这部在喜剧(指《石头》,引者注)的外表下有着民生关怀立场的电影所塑造出的近十位角色(这些令人捧腹的角色,无疑是鲜明和生动的),以及他们生活其中的广阔的社会背景。”就主要人物来看,无论是在生活中不得意,迫于生活压力甚至患上前列腺炎的中年男人包世宏,还是想着买彩票一夜暴富的三宝,无论是老奸巨滑、罪行累累的奸商冯董,还是为虎作伥、狐假虎威的四眼秘书,无论是不思进取、浑身洋味、成天想着如何泡妞的小青年谢小盟,还是三个自作聪明的小贼,都是当下中国社会中活生生的人物,令人一看就觉得亲切。就次要人物而言,无论是市场上油嘴滑舌、短斤缺两的小商贩,还是边磕瓜子边玩手机、态度恶劣的宾馆女服务员,无论是在庙门口转悠的棒棒军,还是与女青年调情的车内男,无论是追赶时髦的游戏厅女孩,还是嘻嘻哈哈的众保安,都是我们周围世界中的真实人物。《石头》以妙笔生花的手法,描绘了一副现实社会栩栩如生的众生相。

与《石头》中真实动人、个性鲜明的众人物相比,《赛车》中真实的人物少之又少。主要人物方面,黄渤饰演的自行车手耿浩,算是个真实的人(行为符合逻辑),但遗憾的是他没有任何个性,纯属一个在命运摆布下的牵线木偶,一个缺乏自由意志的倒霉蛋,所以这个人物在本质上也是虚假的。唯一一个既真实又个性鲜明的人物要数奸商李法拉,他惟利是图,心狠手辣,无恶不作,令人印象深刻。而其余的众多主要人物,包括黑帮,杀手,警察在内,都是虚假的人物(行为不符合逻辑)。例如,台湾黑帮在影片一开始,就以令人匪夷所思的原因杀了船主(黑帮老大把装满钞票的手提箱放在自己的座位底下开始打麻将,后来换位置以后,他找不到座位底下的手提箱,误认为是船主拿了,竟把他杀了),如此愚蠢的人竟然能进行毒品交易,太过虚假了。两个农民工模样的人(即《石头》中的

小贼形象)竟然一跃成为杀手,也太假。警察,全副武装的警察竟然让手无寸铁的犯罪嫌疑人耿浩几次在眼皮底下逃走,处处都是一副无能的形象,大陆的公安民警真的有如此窝囊吗?(可以与《石头》中现实主义的警察形象对比)除了主要人物的虚假外,在次要人物的塑造方面,《赛车》的水准也与《石头》相差甚远。

现实中不会有这样的黑社会分子,也不会有这样的杀手,也不会有这样的警察。艺术的本质是虚构,虚构并不是判断艺术品真实与否的标准,真实的标准应当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艺术的可能性”,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某一类人可能会说的话或会做的事”,如果一个艺术品具有“可能性”,那么它就是真实的。因此真实的人物应当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真实的人物性格,应当是普遍性与独特性的结合,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是观众眼中“熟悉的陌生人”。《赛车》的人物基本上都不具有“艺术的可能性”,因而没有真实性,使影片从根本上丧失了现实主义的质感。

人是一种存在者,现实的人总是以一定的方式存在于世界上,总是处在一定的行动(状态)中,没有行动的人是不存在的。“人”与“事”(行动)的本质关系表现在,“人”是“事”的主体,“事”是“人”的具体规定性,生命就是“人”与“事”的统一。因此,“人”与“事”的结合,是人的本体论结构。艺术以“行动中的人”为表现对象,以上我们从“人”“事”两个方面,综合论证了《赛车》的非真实性。简单来说,《石头》有生活气息,有本土气息,有市井气息,总之是无比真实的,而《赛车》没有生活气息,没有本土气息,没有市井气息,总之,就是彻底的不真实。

杰出的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早已教导我们,电影的本体是“复制物质现实”,他因而提倡实景拍摄的“街道美学”。比他稍早的巴赞在分析丹麦导演德莱叶的《圣女贞德受难记》的电影真实性时指出:“但是,我更以为德莱叶最高超的电影思维在于如下的处理:别的导演必然在摄影棚中拍摄的场面,他则采用了外景”。在电影实践领域,无独有偶,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倡导者们发出“将摄影机扛到街上去”的口号,以“生活流”为对象,捕捉街头巷尾的日常生活,探索现实背后的意义,创作出了一大批电影杰作。以贾樟柯为代表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为榜样,他们对中国电影的艺术贡献,正在于他们回归街头生活、尊重“未经改动的现实”(克拉考尔语)的真实美学。《石头》的成功,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现实主义的“本土化”,取决于其对符合当下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的“物质现实”的尊重,取决于其对“真实美学”立场的坚守,而不仅仅是由于形式和技巧上的新意。但宁浩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中国导演有一个通病,在成名前用小成本拍出了好电影,出名后用大成本拍电影,反而越拍越差,资金越多越拍不好电影,宁浩如今也不幸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导演手里有钱以后,迫不及待地将摄影机从街头拉回摄影棚,用专业演员(明星)替换群众演员,用“宏大叙事”取代“生活流”,抛弃现实生活本身以及作为其主体的人,抛弃真实,从而在根本上偏离了电影的本体,最终陷入艺术的失败。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国产大片运动之所以少有艺术上的成功之作,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就在于它们违背了现实主义精神,偏离了电影的本性——复制物质现实。

《赛车》的失败给中国影视创作提供的经验教训至少有:1.真实是艺术之魂。从影视心理学的角度看,真实是审美过程的第一道门槛,跨不过这道门槛,观众就会从本能上排斥一部艺术作品。而在以人为表现对象的叙事艺术中,最重要的真实就是人的真实。2.情感是艺术之源。苏珊·朗格说过,艺术是情感符号,艺术所作用的领域就是人的情感和感性,只有打动观众的情感,艺术作品才能取得成功。一部影视剧哪怕情节荒诞不经,但只要其中的人物及其情感是真实的,那么它依然能够吸引观众。3.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电影艺术对真实性的要求更高,因为电影的本性就是复制物质现实。总之,与世界先进电影相比,中国电影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从《石头》与《赛车》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不难发现,能否早日回归电影本体,回归真实美学,是中国电影能否迅速崛起的关键。

猜你喜欢
疯狂真实性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
什么是现实主义?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