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素萍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且有一定的癌变率,故需积极有效地治疗,防止恶变。近4年,我院采用夏枯草口服液加托瑞米芬治疗乳腺增生症,现报道如下。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8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乳腺增生症患者320例,按就诊顺序分成A、B、C 3组。A组120例,年龄35~55岁,平均44.2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3.5年。B组100例,年龄36~57岁,平均45岁;病程4个月~19年,平均3.8年。C组年龄35~54岁,平均44.5岁;病程3个月~18年,平均3.7年。3组病例间年龄、病程、症状、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① 有乳腺肿块,且伴有乳房疼痛等症状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② 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如经前乳房胀痛,青春期乳痛及仅有乳痛而无肿块的乳痛症。③ 用远红外线乳腺诊断仪、B超和钼靶检查,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其他乳腺疾病[1]。
1.3 治疗方法
A组:夏枯草口服液(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mL 口服2次/d,托瑞米芬(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40mg,1次/d。 B组:口服托瑞米芬40mg,1次/d。C组:口服夏枯草口服液10mL,2次/d,20d为1疗程,月经期停服。一般治疗2~3个疗程,根据病情轻重可适当增减。
1.4 疗效标准
按照《乳腺增生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2]判定。痊愈:乳痛和乳块消失,停药后3个月内不复发。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疼痛消失。有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近1/2,疼痛减轻,或肿块缩小1/2以上、疼痛不减轻。无效:肿块不缩小或反而增大变硬,或单纯乳痛缓解,而肿块不缩小。疗效评定以月经1周后的检查为准,并排除生理因素对乳房疼痛及肿块形态的影响。お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A组总有效率为94.2%,B组总有效率为83.0%,C组总有效率为76.0%。A组优于B组(χ2=6.998,υ=1,P<0.01)。A组优于C组(χ2=14.87,υ=1,P<0.01),(表1)。お
2.2 不良反应
A组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仅少数患者有一过性的月经紊乱或轻度面部潮红、多汗、恶心及上腹部不适,患者均能忍受,且停药以后这些症状自行消失。お
3 讨论
乳腺增生症是中年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30~50岁达发病最高峰,青春期及绝经后则少见。尸检资料显示,有乳腺增生的妇女占58.0%~89.0%。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多数学者认为与内分泌失衡有关,尤其与性激素水平的失衡有直接关系:雌激素分泌过高,而孕激素相对减少时,不仅刺激乳腺实质增生,而且使末梢导管不规则出芽、上皮增生,引起小管扩张和囊肿形成。也因失去孕激素对雌激素的抑制性影响而导致间质结缔组织过度增生与胶原以及淋巴细胞浸润,这种增生及复旧的紊乱就是该病的基础[3]。乳腺增生症临床症状以乳痛、乳胀为主,触诊时可及增厚的腺体,腺体可及结节样改变。乳腺腺病组织中,存在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既往对于乳腺增生症的治疗,多以雌性激素等药物治疗为主,疗程长、效果差。托瑞米芬是芬兰Farmous研究组自1979年开始研制的新一代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物,是非甾体类三苯乙烯的衍生物,用于人体并非使体内雌激素含量减少,而是与雌激素受体竞争性结合,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托瑞米芬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时,它便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大量的雌激素受体被抢占,从而阻断了雌激素与其结合,有效的抑制了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生物学效应,使乳腺组织避免了炎症递质的损害,避免了周期性乳房疼痛和硬结的出现。托瑞米芬毒副作用轻,长期服用尚未发现肝细胞癌变、子宫内膜癌、增生性结节及视网膜改变等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但长期单一服用托瑞米芬可导致月经紊乱,且停药后症状易复发[4]。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乳癖,其产生原因为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瘀、痰凝成核而引起肿块。从辩证施治来看,仍以肝郁气滞为多。因此,在治疗时以疏肝解郁、活血化淤、软坚散结以及调经通乳为主。夏枯草口服液是纯中药制剂,它的药理作用在祖国医学史上已有阐述:《神农本草经》——主寒热、破症、散缨结气;《本草纲目》——解内热、缓肝火;《本草经疏》——治乳痈、乳岩;《本草从新》——治瘰疬、乳痈、乳癌、症坚、瘿瘤鼠瘘;《生草药性备要》——去痰消脓、治瘰疬、清上补下、止痛。故夏枯草口服液具有清火、明目、散结、止痛、消肿等功效,可消除乳腺增生的原发因素,加托瑞米芬,阻断了雌激素对乳腺导管上皮和纤维组织持续过度的刺激,以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尤其是对乳腺增生伴有双腋下胀痛、淋巴结肿大或高血压、头痛眩晕等症,更有异病同治的作用。
乳腺增生症临床上多见而难治,加之其与乳腺癌的关系而倍受医生和患者的关注。采用夏枯草口服液加托瑞米芬治疗乳腺增生症,既可加强夏枯草口服液的疗效,又能减少托瑞米芬的剂量,长期服用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お
4 参考文献
[1]王立恒.乳腺增生诊断标准.中医病症诊疗标准[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0:195.
[2]刘天虹.疏肝化瘀加理疗治疗乳腺增生58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
[3]王钟富.现代实用乳房疾病诊疗学[M].河南:河南科技出版社,2000:378-381.
[4]张浩,李伟汉,刘平贤,等.平消胶囊加托瑞米芬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学,2006,7(14):15-16.
(收稿日期:200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