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学案教学初探

2009-07-24 08:51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6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学案检测

井 叙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开展了学案教学,把过去常常被我们视为不可“侵犯”的教师教案同学生的学案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把握教学的主导思想,从而更加能动地掌握课程的设置、目标,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反馈效果。

一、学案教学的模式

学案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笔者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将学案教学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1.学习目标

将本节课要掌握的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逐一列出来,让学生在自学时做到目标明确,并且把具体要掌握的程度也标出来,如了解、理解、综合应用,让学生能自觉认识到本节的侧重点。

2.课前预习

教师提出一些与本节知识相关的问题,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开展课前的学习活动。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本节所学的知识。

3.问题讨论

本阶段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阶段。讨论的问题包括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预设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想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讨论解决,特殊情况下可由教师帮助解决。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基本上能把本节的重点、难点通过讨论得以解决,并且学生在思维活跃起来之后,还能提出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使本节的内容得到适当延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学习和创新能力。

4.课堂检测

分层次精选一些能检测出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情况的典型题目,检测学生学习过关情况。对检测没有过关的问题再次讨论,再次检测,最后达到全部过关的目的。

5.学习小结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再由教师补充和总结。

6.教学反思

这个环节是在每节课后完成的,主要是教师对这一节课的设计有哪些成功的地方、哪些不足的地方加以总结反思,以便进一步提高。

二、实施情况

为了进一步改进学案教学,在学案教学实施一段时间之后,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所教的83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如表1所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案教学是很适应和满意的,满意度达到了95.2%。学案教学有效改善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大部分学生表示学案对自己的学习有益,对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有帮助。同时,学生还对学案教学提出了不少建议和希望,主要有以下几点:(1)有学生以为检测题太简单了,有的学生认为检测题太难了;(2)课前预习环节应把问题出得再详细些,便于自学;(3)问题讨论环节应经常变换形式。

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笔者对学案进行了改进:(1)把检测题分为三个层次,命名为“三关”,基础差的学生完成“第一关”即可,中等学生完成“第一关”和“第二关”,基础好的学生“三关”都要完成;(2)课前预习由问题形式变为填空形式,把知识碎化于题中,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路;(3)问题讨论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有讨论、辩论、演讲、学生讲课等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科学选择。

经过对学案教学的一番改进,学生一致认为改进后比以前的效果好多了,突出了学生资源对教学贡献的最大化,突出了学生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学什么?怎么学?学生了然于胸,突出了学法指导,使学生终身受用。

三、对学案教学的思索

我认为学案教学正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的有力武器,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由过去的想办法设计一堂课怎样来教,转变为想办法设计让学生怎样来学习,使教学思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拉近了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学案教学还能让学生清楚整堂课教师授课的意图,让学生有备而来,克服了过去学习时的被动与盲目,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但是,学案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想有更大的实效性,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断地探讨、研究、交流、改进,做到精选、精讲、精练。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其科学内涵,进一步提高其实效性,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 北京市知春里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学案检测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
做好课前预习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