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军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和微观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整体的宏观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倾向也受到巨大的心理冲击。当前,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基调。本文对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政府制定刺激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居民消费 消费倾向 政策刺激
当前我国民间市场消费力不足,加之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断恶化,2009年2月份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5%,为自1999年3月以来的最大跌幅。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我国政府已经提出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计划,主要用于大型项目。同时在促进居民消费方面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实行以购物券的方法来刺激消费,而这种刺激消费的方式对居民消费有多大的影响?居民消费影响又是什么?当前我国政府如何对居民消费进行政策刺激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消费心理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都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支配下进行的,是消费者根据自身需要与偏好,选择和评价消费对象的心理活动,它支配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通过消费行为进行体现,这种在消费过程中发生的心理活动即为消费心理,又称消费者心理。消费心理的变化引起人们对消费品的判定标准的改变,从而改变消费需要的指同、构成;由消费心理因素引起的消费流行(时尚)还决定着消费需要热点的转移。从公开数据来看,1995年至2007年12年间,政府财政税收增长了5.7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长了1.6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只有1.2倍。相应地这一阶段中居民消费所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最低时降到35%的水平。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失衡的经济结构不断恶化,直到2008年遭遇到全球性经济危机后这一问题被集中放大了。以扩大消费需求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为了启动消费,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如连续下调银行利率、增收利息税、增加居民收入等,但这些措施远未达到顶期效果。居民收入仍大部分存入了银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逐年增长。出现如此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着一定的消费心理障碍。
(二)居民收入
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水平。众所周知,形成消费行为的根本条件是消费者存在有效需求。消费有效需求是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或购买力的需求,它有两个条件:第一,消费者愿意消费;第二,消费者有支付能力。消费者的收入偏低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原因。收入偏低就意味支付能力有限,则不能满足有效需求的第二个条件(即有支付能力)。一个收入偏低的居民,其收入主要用于购买维持生活的必需品,对必需品的选择一般以物美价廉为准则,对于商品的外观、品牌、包装等则无过多要求,更不会有对汽车、钢琴等“生活奢侈品”或外出旅游等高消费。
(三)消费预期
消费者对来来收支不乐观的预测是消费需求偏低的另一要因。预期收支不乐观将导致谨慎心理,进而表现为不敢或不愿意消费。这就不能满足有效需求的第一个条件(即愿意消费)。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工作的薪金,能以股票、期货等投资回报作为重要经济收入的人还很少。因此,所在单位经济效益状况决定着绝大部分居民的收入。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破产、裁员、降薪现象也会发生,不但单位效益差的职工对未来收入预测不乐观,企业状况好的职工对预期收入也不敢一味看好,况且还要担心下岗、失业。再加上住房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税收制度等改革尚不完善,住房、治病、就学等费用有增无减,致使居民增加对未来支出的预测值。在这种预期收入不保证,预期支出增加的夹攻下,居民自然而然对消费产生心理障碍,减少支出、增加储蓄成了许多居民的优先选择。
(四)房屋购买
房屋购买是当前居民消费倾向偏低产生原因中的重要因素。我国从实行福利分房制度到货币分房时间已经很长了。但是,目前对于一般收入的居民来说,购房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房价与收入的巨差令居民只能“望房兴叹”。虽然现在有贷款购房政策,且不说贷款利息高、手续复杂而令人生畏,单就每月1200元左右的分期付款就“实在让人喘不过气来”。现实生活中,量入为出的观念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大多数人愿意攒够钱再购房,而不敢也不善于花未来钱,即贷款购房。因此,未能赶上实物分房末班车的人,为了购房,免不得省吃俭用,严重阻碍了即期消费。
(五)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是国家为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的实质是通过社会成员的互助互济来解决的。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使企业摆脱以往对退休职工生老病死的统包统揽。从而减轻企业负担;而离退休人员也可摆脱对企业的依赖,退休后收入由社会提供了保障。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正逐步改革,但尚不完善。不管是领到了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还是在职的正在缴费的职工,仍存有顾虑:一是虽然政府出台政策将养老金额提升但现在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额总体水平还是较低,二是养老金大都由社会养老金和原企业的各种补贴构成,其中企业补贴部分纯属企业行为,得不到保障,使本就不高的养老收入再打上一个折扣。另外,每年的养老金增幅能赶上物价上涨幅度吗?因此,已退休及将退休人员都在顾虑重重下谨慎花费。至于尚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退休后收入无保障,则更为担忧。虽然自去年开始我国已经出台《劳动法》等法律规章制度要求企业必须为员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但由于企业的执行情况差异,还有相对一部分人员没有参加。所以说,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是当前居民消费倾向偏低原因的一部分。
(六)医疗制度尚需完善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深化城镇医疗制度改革,其核心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运行机制,降低成本,给患者提供及时、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但是,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配套措施滞后等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对未来的医疗制度有疑虑,目前,医疗改革的好处尚未体现,医疗费用却居高不下,“治个感冒有时竟需上百元”。对此,居民们一方面盼望医疗改革尽快完善,降低医疗费用;另一方面就是把现有资金存入银行,以备万一。不难看出,医疗制度不健全给即期消费带来阻碍。
(七)教育体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教育被国民看作消费性的公益事业,政府理所当然要对其投资、管理、控制,但我国长期以来对教育经费投入偏低,教育基础薄弱等情况抑制了教育体制的发展。在这种体制下,教育体系在许多方面限制过多,形成了长期以来中国教育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局面。进入2000年以来,教育系统大力进行了改革,努力构建使我国束缚过多的教育模式与欧美比较放任的教育模式相结合、使我国传统的集权管理模式与欧美的分权管理模式相统一的教育新体制。目前我国教育新体制还不健全,旧体制仍起作用,在这新旧体制交替时期,教育领域滋生了许多问题,尤为突出的是教育收费问题。
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政策刺激方式
(一)减税
减税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最常用的反危机工具之一。减税不仅包括降低收入所得税,还包括减免消费税;不仅针对居民家庭,也针对企业。对消费税进行减免不仅作用最直接,而且效果也最明显。因为对收入减税只是针对现期收入,而降低消费税相当于对长期收入进行减税,而且消费支出越大,所得到的税收优惠就越多。当前我国政府在借鉴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减税工具下,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具体现状对消费者进行了减税的政策刺激。其主要目的是增强短期内消费者对收入变化的反应力度,不仅刺激消费有明显增加,还有助于强化居民对收入变化持久性的判断,从而起到稳定预期、刺激消费、扩大有效需求的作用。自从我国政府出台减税政策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居民消费,但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刺激手段,减税对经济刺激的有效性还有待观察。
(二)降低利率
降低利率也是世界各国在刺激经济时常用的政策手段。人们一般认为,降低利率不仅有利于刺激投资需求,也能起到直接刺激消费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在经济危机蔓延初期采取了一系列的降息措施,从2008年9月份开始连续五次降息。然而,经过专家分析和经验检验并没有发现利率水平对消费和储蓄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的原因在于,人们进行储蓄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预防性的,即预留出一部分钱以满足未来的消费支出或不时之需。虽然降低利率并不能起到直接刺激消费的作用,但是间接影响还是有的,这就是通过刺激投资需求促使经济形势好转,从而扩大就业、稳定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进而起到增加消费的作用。
(三)发展消费信贷
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品正在成为更多普通人的消费目标,但人们的现期收入和短期积累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在金融危机情况下,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启动家用汽车、商品房消费市场。认真解决消费信贷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努力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在发展消费信贷方面的刺激政策在我国范围内起到了很大的刺激效果,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住房、汽车等消费信贷业务,例如:房贷利率七折优惠,小排量汽车补贴等措施,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一定作用,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房屋市场有了一定的回暖。因此,政府要持续坚持消费信贷的政策实施,认真解决消费信贷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探索、努力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四)对消费进行补贴
在西方国家,消费补贴大都只针对低收入者,这样也可以同时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美国上世纪60年代约翰逊政府大力推行“伟大社会”的福利计划时就包含了多项对低收入者的消费补贴措施,如住宅补贴、发放实物券等。我国各级政府在面对金融危机的肆虐也采取了这一方式,地震灾难所在地四川省的省会成都是最先发放购物券的城市之一。2008年12月,成都向超过37.9万的低收入居民发放了近3900万元人民币的代金券。杭州市曾向67万低收入居民发放了1亿元人民币的代金券,用于在商店和娱乐中心的消费。杭州的贫困家庭和退休人员每人得到10张20元的代金券,可以用来在购物中心购物;学生们每人得到5张20元的代金券。而且还向上海等毗邻省市的居民发放了4000万元人民币的代金券,用来在旅店、旅游胜地和餐馆消费。同期黑龙江国旅向周边市县发放了旅游券。这种经济刺激方式只在短期内起到作用,发放后只能产生一次性的刺激作用,缺乏一定的刺激政策延续性,在人们用完代金券后,有关方面需每月连续发放,这样才能保持刺激经济的作用,但显而易见这是不现实的,我国当前的最重要的是改进国民收入结构,通过少征税和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国富民穷”的状况,才是拉动内需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小婷.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J].探索,2007(5)
2.贺京同,霍焰,程立超.消费平滑性及其对中国当前消费政策的启示[J].经济评论,2007(3)
3.赵慧,魏静.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昆明大学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