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晓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写作的血液。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文章之中,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读者喜、怒、哀、乐的心弦,产生使人“心动”“情动”“神动”的艺术魅力,我们也不难发现每年高考语文优秀作文中很多都是感情真挚的心灵之作。
下面结合高考优秀作文来谈如何用艺术手法点燃文章的真情。
一、用构建意象描写意境,含蓄传情
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血不能流在外面,正如头破血流就不美一样,所以“情”要“隐”,隐到不直说而读者也能感觉到,效果就会更好。如何做到“隐”而不发,就需要我们善于用特殊的意象来描写意境,通过如画的意境来传达欢乐或痛苦、甜美或酸楚的情思。
如《亲情》(片断)
雨蒙蒙地下着,杨柳静静地立在路边。
一对老年夫妇要过马路,尽管汽车不多,还是很小0的样子,他的身体似乎不太好,拄着拐棍。还要老伴挽着:她虽然满头银丝,苍老的身体微微地颤着,却还要小心地扶着自己的老头子。并为他撑着伞。雨雾濛濛。将他们茏住。就像笼住两棵相依相偎的老树。
一辆奥迪从他们身旁减速驶过去,她为他擦一下脸上的雨水,竖竖领子,互相搀扶着蹒跚地踱过马路。老人的亲情就像这春雨一般,并非充满激情,却同样沁人心脾,令人感动。
该片断如同画了一幅水墨画,淡淡的雨,浓浓的情,特殊的意象是“濛濛的雨,静静的杨柳”。烘云托月,美的人,美的景,和谐统一。深情地歌颂老年夫妇相濡以沫的亲情,连那一辆奥迪也“从他们身旁减速驶过去”,人与自然融合而成整体的美,含蓄而隽永。
又如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心灵的选择》(片段)
“妈,苗弱小的。你便给锄了。那……那我这个残疾的儿子,你会舍弃吗”?
看着儿子失神的眼睛,看看儿子残疾的一条腿,妈妈的泪水止不住地流出来,将儿子紧紧抱在怀里。“不。妈妈不会舍弃你的,你们哥仨我一个都不舍弃,你们全是妈的心肝。”说着,泪水已经成了断了线的珠子。
河里的水声似乎变大了。太阳的光辉冲开了晨雾,洒满了整个山谷。金色的阳光笼罩在那对母子身上。
最后一段由水声、光辉、晨雾、山谷构成一个特有的山村幽远清丽的意境。水声变大寓指世界为母爱而喝彩,光辉冲开展雾寓指残疾儿子心头的疑惑被爱融解,阳光笼罩母子寓指母子情深。寓情于境,意味深长。既使文章内容充满诗情画意,为情感的表达感染了气氛,又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并推动了情节发展。
我们再来看2002年高考佳作《昭君的选择》(片断)
“啪”玉钗落地,断为两截。昭君的心剧烈地颤抖着!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
烈焰吞噬了她粉嫩的外衣,却没有压垮她不屈的心灵!在生之涯,死之角,幼小的心灵发出对生的呼唤、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让她从压迫、死亡中振翅飞出!
昭君震惊了,若有所思地看着蛾儿,看着她越飞越远,飞出围墙,飞出重重封锁。飞向遥远的自己的天地!
这一夜,昭君无眠。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非常精妙地选择“飞蛾”这一意象。描绘飞蛾扑火的意境,在此处,作者不是纯客观地描写昭君的内心世界,而是将“飞蛾扑火”这一意境描写和昭君强烈的“心灵”选择过程融合起来,形象而又隽永含蓄地传达出昭君此时此刻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作者对昭君崇高抉择的讴歌,增强了文章的艺术美感和感染力。
二、用凄楚的笔调,叙写悲情。撼人心魄
生活并不都是馥郁的鲜花,也不都是浓香的美酒,它充满了酸甜苦辣、千般滋味。谁不向往杂花生树的春光呢?然而生活并不完全等于欢乐与幸运,它毕竟还伴着失落与悲伤。有位文学批评家说,“悲剧的效果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悲剧留给人的震撼和思考常常胜过喜剧”。利用人们这一艺术欣赏心理,在考场作文中,学生抒写哀婉凄楚的悲情与不幸,往往能震人心灵。动人心魄,取得高分自然在情理之中。
如2007年高考全国Ⅱ卷满分作文《摆渡手》(片断)
我觉得只要有我爸在,我就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然而有一天,一个陌生的女子突然站在船舱外。我爸叫我唤她为“阿姨”。从此以后,这个“阿姨”便在我们狭窄的船舱里住下了。她对每个人都笑嘻嘻的,每次我爸在摆渡,她总套帮我爸檫汗、递水。
可是我却不喜欢她,她占去了我爸太多的关注,这让我感觉到备受冷落。于是我千方百计扔掉她遥给我的东西,不穿她做的衣服。不吃她做的饭菜,可是这样不仅没有得到爸爸关切的问候,而且我爸还狠狠地瞪我,要我听她的话。看着“阿姨”满脸的泪水,我更加不知所措和莫名的愤怒。
最终有一天,我半故意半失手地将“阿姨”推进了河水的旋涡里,爸爸发疯似的跳进河里抱上了奄奄一息的“阿姨”。
“我到底是不是你女儿?”随着爸爸抡起的巴掌落下,我声嘶力竭地喊。
“你不是我女儿!她才是你妈!”爸爸脸上的青筋暴起,对着我大吼。
我转头望着躺在床上的她。呆呆地望着。许久爸爸说话了:“十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在外打工的青年,因为学历不高,所以连肚子都填不饱。于是万念俱灰,喝了几瓶酒便昏沉地往这条河里跳。当时天很黑,我认为没人知道,但是你爸就是这船原来的主人,他用尽力气将我推上岸,自己却被奔腾的河水卷去了!当时她,就是你妈,抱着一个月的你失去了理智,狠狠地将你扔在船舱里,之后不知去向,醒来的我只看见船舱里的你。是我的错。而使你原本美好的一家破裂。你的亲生父亲好心救了我,自己却没了,这让我知道人不能仅仅为自己而活。能帮助人。甚至失去生命也并不可惜!”爸爸泣不成声。
这是一个凄婉悲壮而感人的故事。读来让人感叹,让人欣慰,让人热泪盈眶。
两个父亲,两个摆渡手,两个品德高尚的普通人:一个为救人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个为感恩锲而不舍。一心为孤儿寡母重建幸福的家庭。不幸与哀婉的叙述让人心灵得到灿烂人性的洗礼:伟大出自平凡,高尚源于普通。两个普通农民身上闪耀着美丽的人性之光,一切追名逐利者在他们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一切忘恩负义之徒在他们面前彻底暴露出自己卑劣丑陋的灵魂。如此真情催人泪下的文章不得高分是很难的。
三、用传神的细节特写来聚焦深情,扣人心弦
细节,是文章生命的微细胞,是生活感应的微神经。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至微”就是那些饱含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离开了细节,文章也就失去了灵动的感人元素。
如2007年江苏语文高考满分作文《怀望天空》(片断)
那是星期一的早晨,按照惯例,我们要去参加升旗“形式”。“向右转45度”。主持人无力地指挥着。学生队伍也如风划过沙做的塑像——一下子全散了,我们懒散地挪动了几下小碎步,队伍蛇形般扭动了起来。
“下面进行升国旗仪式。”主持人说道。广播喇叭一下子安静下来,可是挖土机的嘈杂声却更加大了。“该死的农民工!,'我不禁抱怨起来,“难道不能让人耳根清净一点吗?连速点道德也没有,难怪受人歧视!”
“下面升国旗奏歌国”。忽然。挖土机的嘈杂声一下子消失了。只见农民工们停下了手中的活,笔直地站在了原地,目光有神地盯着国旗。一个高个子农民工不知怎么进入了我眼帘,大概是来不及找个相对平坦些的地方吧,他的双脚竞站在高低不平之处。一脚悬空。可他丝豪没有摇晃。仅凭一只脚死死地抓住地面,其费力程度可想而知。他的脸上写满了“辛苦”可是嘴角却带着笑容。
如果说,刚才一幕只是对我的一次震撼,那么,接下来的一幕则是对我心灵的一次洗涤。国歌乐曲响起,校国内一片沉寂,可校园外却响起了农民工们嘹亮的国歌声。
短短四个段落写了四个细节:一个是升旗前学生们的“懒散”细节:一个是“我”对农民工在升旗前让挖土机嘈杂声依旧的抱怨心理的细节特写:一个是开始升旗时,挖土机的嘈杂声戛然而止。全体农民工注视国旗的细节,特别是对高个子农民工注视国旗升起的姿势特写令人震撼:最后一个特写是农民工唱国歌。让人感动。这些细节特写,从艺术效果上讲,既是作者表达真情的“承载物”,也是激起读者动情的浪花。就其内容来讲,很生动鲜明地传达了作者要表达的中心:“人人头顶有一方天,农民工并没有因为社会上的某些歧视而丧失自已的天空。他们,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撑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那片天空。明净、辽阔、深远!”(满分作文的最后一段)
这一范例恰好说明了细节描写之具体是以心灵感悟,情志涌流为依据的,即使廖廖数笔也能让境界全出,真情尽显。
我们再来看2008年湖北语文高考优秀作文《举手投足之间》(片断)
后来外公还是去了另一个再也触不到的世界。后来的第一次没有外公的年饭,是在酒店吃的。外婆来了。却不太高兴,原来是因为大家准备的餐具,少了外公一份。可是当服务员送来一张椅子时,外婆却拒绝了,并谢了她。
外婆说:“昨晚老头子托梦说了,他也想吃点,他想吃的,你们都孝顺,都记得点了,他该是高兴的。不过,老头子说要和我挤一张椅子坐,就够了,……
一个不高兴的神情细节,一个十足迷信的说辞特写,举手投足之间彰显出外公外婆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深情,感人肺腑。
总之,情真为一切优秀作文之核。以上所述只是从技巧上来谈论如何写出真情的问题。真正要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我们平时的积累——积累生活、积累阅读、积累感情,才能写出真情、写好真情,才能让真情飞扬,让文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