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大阅兵

2009-07-22 05:15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22期
关键词:长安街法国总统

张 静

好热闹、识大体的北京民众表示了理解。就连那点磕磕碰碰,听到外地人耳中似乎都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

“明天我们只上半天班!”北京人王睿的语气中透着一丝兴奋。

9月18日晚10时,北京国庆大阅兵前最后一次综合演练将拉开序幕。当天下午2点,长安街沿线写字楼里的白领们,享受了一次难得的提前放假,处于预演区域的学校也都停课半天。虽然距离长安街沿线交通管制还有1个半小时,商场、饭店、银行也都纷纷打烊。乘班车回家的路上,王睿看到四环上大巴一辆接着一辆,载着满满的学生向天安门方向驶去。在那儿,将聚集近20万名游行群众和受阅官兵。

正是周末黄金时段却要早早关张,难说商家没有抱怨。交通管制范围涉及8个区,从二环一路扩至东五环及京通快速路等主干道,非长安街沿线的企业给员工放假的屈指可数,不知在公交、地铁甩站的情况下,他们如何穿越偌大的北京城。

不过大阅兵毕竟是“十年等一回”,好热闹、识大体的北京民众表示了理解。就连那点磕磕碰碰,听到外地入耳中似乎都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

下午5点,受阅战车开始排成一条长龙,浩浩荡荡开出阅兵村,当第一辆抵达天安门时,最后一辆还在阅兵村。和平时期大阅兵更像是一场盛大的“生日Party”。既然是大喜的日子,军民保持着高度默契。天安门广场上的游人在警戒线外翘首以待,大望路口也早已挤满了看热闹的群众。当上百辆坦克装甲车驶过湿漉漉的路面,整个区域都感受到了轰鸣与震颤,街边一阵沸腾,惊叹声、相机喀嚓声此伏彼起。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1999年一位新郎官大喜的日子,恰逢CCTV直播建国50周年大阅兵,他率领众伴郎看得入迷忘了时间,险些误了终身大事。对这样的超级“月饼族”而言,“国庆租个长安街酒店客房看阅兵”,可能是最大的心愿。

此前,位处西长安街的长安街酒店公寓便打出广告,公然宣称自家这位置“是大阅兵的主要观看路段,看国庆大阅兵选择公寓没错!”旅行社也不失时机推出了“国庆北京阅兵游”。

但据了解,租酒店看阅兵,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50年大庆之时,某外国知名通讯社曾一掷千金,欲豪租贵宾楼总统套间专门用于拍摄阅兵实况,合同都签了,最终还是泡了汤。此次从9月29日到10月2日中午,北京饭店将被国家征用,客房一律不对外销售。贵宾楼饭店、北京国际饭店、北京饭店莱佛士、新闻大厦也不对外营业。民族饭店、中国大饭店、凯莱大酒店、万达索菲特等酒店虽然没有被征用,但在庆典期间面临长安街的客房将被清空,客人可入住不靠近长安街一面的客房。而且无论什么人进入酒店都要过安检,跟机场的一样严格。

办公地点就在长安街两侧的日本共同社、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和香港有线驻北京新闻中心颇令同行艳羡。但据大阅兵当日香港有线邀请的直播嘉宾徐光裕将军透露,他在另一个房间,通过大屏幕看着中央电视台的直播点评,虽然实况与他只有咫尺之遥。

同样位于长安街沿线的中国社科院的一位青年学者说,他们自明2813起就不用去单位上班了。同时得到叮嘱,武警会逐个房间检查,抽屉不要上锁,临街的窗户也会被封起来。

“肯尼迪总统怎么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暗杀的?美国人最清楚。杀手在一所公共图书馆仓库的六层窗前射击,用的就是一把高精度的狙击步枪。莫斯科大剧院的爆炸是怎么发生的?就是提前几个月将炸药、武器拆散了,一点一点囤积到附近的一个地下室。”徐光裕将军认为,像酒店、社科院这样大的单位很难被恐怖分子所利用,关键是一些地下旅馆和私人出租的房子。

一位北京市民觉得,要不要到现场去看阅兵,就像当初把奥运开幕式门票拿到手上,有些犹豫。不去,舍不得;去,又担心安全问题。

就在17目下午6:30,距离天安门广场南端不远的旅游闹市区大栅栏发生了一起持刀伤人事件,造成2死12伤。

“作为首都,北京既是保安条件最好的地方,又是一个目标最突出、最容易造成影响的地方。为确保国庆60N年安全,我们已经动用了大量的警力,有些警察还配备了武装。在六环路上进行人车检查也已经有20天了。如果有什么不满意见想表达,其他地方不好下手,这些人便会看上大栅栏、王府井、东单、西单这些重要的旅游地。这也说明在这些地方巡逻的入布的点密度不够。”但徐将军认为这也是一个两难。如果“三步一岗、两步一哨”,又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境外媒体说成是“高度神经紧张”。

尽管苏珊·桑塔格这样的西方文化人一直对诸如阅兵的美学保持着“警觉”,给大阅兵挂上一个“集权主义美学”的标签,但也有境外观察人士给予严苛方式训练出来的方队极高评价:“以中国的国情和军事传统,军入的作战意志要比武器来得重要。”

徐将军认为:“方队走步的形式和高度的纪律性传递出了一个信号:我们国家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什么苦都能吃,他们自觉地愿意为国家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庆50周年前后,有人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为准备这次大庆,花掉了上千亿的钱,一切的一切都是踵事增华。”

徐将军算笔细账后说,此言差矣。“他是把所有武器装备的费用都算进去了。整个游行的队伍共35个方队,游行的群众10万人,广场的学生6万。这16万人,每人的开销为500元,共8000万。彩车20辆,每辆100万改装费,共2000万。受阅部队1.2万人,按10个月300天的训练算,每天补贴50元,开销近2亿元。再加上广场装饰,把天安门广场路面换砖头都算进去,差不多能凑到最多6亿元,这不过是半架美国第四代战机F22的价格。”

在他看来,不能仅抓住国庆是否阅兵,来判断一个国家尚武不尚武。“美国人也阅兵,只是不放在国庆节,而是放在总统就职仪式。在展示国防力量上,美国人最卖力、办法最多。他们一点都不忽略爱国主义和尚武精神,经常通过军兵种的纪念日、总统的庆典以及各种各样所谓的开放日来鼓动。”

“阅兵确实能够提振老百姓的爱国主义意识。”王睿说,“我平时没有机会考虑爱国主义情感。这段时间听交通广播,天天有一个小女孩在唱《我爱你中国》,我还是非常有感触。但在阅兵的‘表面功夫之外,我更在意其背后的国力和军事实力。相比较而言,人口红利和出口这样的话题会让我思考更多。”

关于阅兵的争议

宋鲁郑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相互借鉴也是常有之事。但如果硬把一方当做另一方的标准可就谬以千里了。

7月14日,是法国国庆节。与往常一样,在法国的象征香榭里舍大街举行了阅兵式。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也举行阅兵式,因此,对中法两国进行一番比较还是颇有现实意义。

和中国不同,法国国庆节年年举行阅兵仪式,已经常态化。因此,想必与阅兵相关联的机构、人员平时都要保留,而且好别出心裁的法国,几乎每年游行队伍的构成都有一定的变动,不提前计划和安排怎么保证

阅兵的成功?不过这样下来。每年的国庆阅兵耗资是相当巨大的。中国现在的惯例是十年一阅,其声势自然不凡。毕竟要展示十年间军事上的各种进步,其规模自然不可能小。况且,在西方阅兵最大成本是人力,在中国却并不是。

法国每次国庆阅兵都是三个总动员:政治总动员、三军总动员和媒体总动员。所有的政治人物都要出头露面,甚至包括卸任的前领导人、反对党领导人等。陆海空三军更是齐齐亮相,一展雄姿。媒体更是不遑多让,从一大早就开始现场直播,直到全程结束。而贯穿全程的是爱国主义教育。法国自路易十四和拿破仑时代,就形成了大国意识。这种大国自豪感无时不在。这当然与历代、历朝、历届政府的努力分不开。

法国国庆阅兵,还往往把外交与内政裹挟进来。去年,总统萨科奇邀请地中海沿岸国家包括颇有争议的叙利亚总统出席,建立地中海联盟。以进一步突出法国的大国地位。今年,法国更邀请印度军队参加阅兵式,印度也是年年都举行国庆阅兵式,400名印度士兵组成的方队走过香街,格外引人注目。不过这一次邀请印度士兵和总理出席,其表面目的是为了军购。但恐怕还有借印度平衡中国的战略目标吧。法国的阅兵式也曾出现过中国方队。说起裹挟到国庆阅兵式上的内政,更为有趣。去年由于前总统希拉克反对邀请叙利亚总统未果,毅然决定抵制。谁都知道希拉克和萨科奇虽然同属一党,但双方却存在历史积怨,希拉克也不支持萨科奇竞选总统。所以,萨科奇去年第一次阅兵就颇不给希拉克面子。另外一个有趣的事情是阅兵前一天总理还生龙活虎地工作。但到了国庆这一天。如此重大的场合却称病不能出席。国庆一结束,他又再次生龙活虎地工作了。

其实,法国阅不阅兵,如何阅兵,是法国的内政。外人自然不必说三道四。但是奇怪的是,面对今年中国将要举行的国庆阅兵,海内外却已经掀起一股浊浪。要求取消的噪音不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其取消的理由居然是“阅兵是极权国家的传统和偏好”。这么说来,法国和印度都是极权国家了。如果中国十年举行一次是极权国家,那么每年都要举行阅兵的法国和印度岂不成了超级极权了?还有人说,今年是世界经济危机,应该取消。难道法国和印度都不是全球化中的一环,不受经济危机影响?(法国总统萨科奇国庆节当天已经声明,不会因为经济危机而减少国防开支。)难道经济危机的发源地美国。不知道世道艰难,还要举行历史上规模最大、斥资最多的总统就职仪式?

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关注中国的一言一行。这本无可厚非,也是中国成为大国的证明和必经的考验。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上面所提到的双重标准。另一个就是一切以西方为标准来衡量中国。其实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如果硬要把一方当做另一方的标准可就谬以千里了。从历史上看,还真的有不少荒唐之事。比如中国强大的时候,许多国家自动地把中国作为标准。日本就认为自己的万世一系不如中国的改朝换代科学,应该向中国学习。法国启蒙大师伏尔泰也曾把中国当做偶像。当然,西方强大时,许多国家不由自主地把西方的一切都作为标准。除了弱小一方主动把强大一方当做标准外,还有强大一方强要把自己的标准当做全球标准。这其中,还曾造成过极大的误会。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向来讲究礼仪的中国却被英国描绘成野蛮之徒。除了宣传的需要外,确实与一件“误会”有关。中英在广州对峙,英国希望谈判解决(实是以武力相威胁,不战而屈人之兵),于是派特使打着白旗去要求谈判,结果遭到中国军队炮轰。于是英国痛斥中国野蛮、落后。其实,打白旗表示谈判这种规则仅在当时的欧洲通行,在其他地区并没有形成共识。此后东西方多次冲突都和不同的标准与规则有关。而这个过程也就是西方标准强迫他国接受的过程。中国只是由于不够强大。战败后也只得接受西方的规则罢了。否则,如果是中国取得胜利,肯定还是中国的“朝贡体系”成为全球规则。但是,当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美国最大的债主时,再把西方的一切作为标准,这种思维定势可以休矣!(作者为巴黎文化沙龙副会长、秘书长,法国《欧洲时报》时事撰稿人)

(摘编自《新民周刊》)

猜你喜欢
长安街法国总统
斯总统确认明日辞职
莫奈《睡莲》[法国]
春分的秘密
中华第一街
总统害羞了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法国浪漫之旅(二)
在帕劳见证总统就职
总统过生日
法国凯乐美我涂我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