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茶,每片茶叶都有故事

2009-07-20 04:25张玲玉
当代贵州 2009年10期
关键词:茶园茶文化茶叶

张玲玉

几片绿叶,一杯清水。香气之外,蒸腾的更是一种文化。

自神农尝百草识得茶叶之后,人类就开始了对这片叶子的探索。水与叶的痴缠,这是茶。清、甘、苦,百味之外,更融合种种人生况味。这也是茶。茶道、茶艺、禅茶,各种形式,不一而足。在叶与水的起伏中,人们悟美,悟德,悟性。

这一片树叶,与美有关,与生活有关,亦与战争有关。比如18世纪的鸦片战争,比如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后的美国独立战争,还有现代的抗日战争之于湄潭茶叶。

1939年,抗日战争爆发2年后,中国半壁江山沦陷。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农业试验所和中国茶叶总公司的40余位专家迁抵湄潭。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生产机构——中央实验茶场成立。从此推开了中国现代茶业发展的第一扇大门。

历史造就了故事,故事成就了风景。风景背后,是茶的影子。

几片绿叶,一杯清水。香气之外,蒸腾的更是一种文化。

有人说,茶离开文化就是水。而只有文化的东西才能被长久传承和记忆。

“千百年来,历代朝廷、文人甚至茶界,对贵州边远民族地域的历史与文化甚为忽视或逞顾及之,‘是不能也,非不为也,就以茶叶来说也同样。”贵州省茶文化专家张其生曾撰文分析道。张其生研究贵州茶文化多年,曾获中国茶叶界的最高荣誉奖“觉农勋章”和“老茶人贡献奖”。

文学家冯骥才说:“文化是老祖宗不经意间留给后人的永远的经济增长点。”

那么,黔茶文化深有几何?有哪些已为世人认可,又有多少需要挖掘探索?黔茶文化有哪些经济增长点?

说起黔茶文化,如果只是流连于历史或者掌故,似乎每个人都能拎出几个故事,一段典故,抑或半首诗词。可是一旦以“文化”的名义,我们就必须持以真诚和敬畏的态度,否则,就只是知识,而不能称其为文化。

要了解黔茶文化,需要时间和空间两个方向,从记忆到历史,从大山深处的村寨,到高坡上的茶园,去寻觅黔茶文化的馨香一脉。

君子爱茶茶无邪——茶馆文化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胯斗圆方,研膏入焙香。

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黄庭坚《阮郎归》

如果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仅点到“思、播、费、夷”,对贵州茶的描述不够详细,那么黄庭坚则是第一个比较确切地讲到贵州的贡茶、茶词和大树茶的人。

“汹汹乎如涧松之发清吹,皓皓乎如春空之行白云。”他在赋中这样写道。

今天,当我们在讲述龙井、祁门红、铁观音那些历远弥香的历史和故事时,我们可以一边品着都匀毛尖,或者湄潭翠片,一边回想关于贵州茶叶的过往。

客中何处可相亲,碧瓦楼台绿水滨。

玉碗新承龙井露,冰瓷初泛武夷春。

皱漪雪浪纤纤叶。亏月云团细细尘。

最是轻烟悠扬里,鬓丝几缕未归人。

——苏步青《试新茶》

1943年,浙江大学湄江吟社成立。刘淦芝、江问渔、苏步青等“九君子”经常聚会,饮茶,作诗。这首《试新茶》即是其中之一。

君子与茶,自古及今,长结妙缘。曾经,品茶乃是一种雅兴,是一种生活品味,众多茶馆应运而兴。

今天,当以咖啡、奶茶为代表的西方饮食文化,以其休闲、时尚、个性的姿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时,作为中国传统的茶饮文化如何打造自己的形象,开拓国际市场?其中,茶馆成为重要的载体。在贵州,倘若能在茶馆的茶艺、品质、环境上打造出特色和品味来,使喝茶成为一种时尚和生活时,茶馆文化势必兴盛。

“君子爱茶,因为茶无邪。”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曾有此妙言。

不一样的茶叶,不一样的喝法——西部山地草根茶文化

有人曾这样描述过道真自治县当地仡佬族的“三幺台”:

第一台为“茶席”。选取品质优良的茶叶,以腊猪油炒焦,掺水煮沸搅拌成羹状。起锅,煎炒,加水,放入食盐,或者油渣、芝麻煮沸即成。

第二台为“酒席”。酒为主食,配以“十盘子”下酒荤菜。

第三台为“饭席”。此时各色菜与饭上桌。

仡佬族是贵州最早的原住民,特别爱喝油茶,油茶一日两顿未断,被当地人称为“干劲汤”。

是的,别怀疑,这世上总有很多理由让人惊奇,并且欢喜。

侗族、苗族有种“打油茶”。先用茶油将粳米和茶叶煎炒至焦黄,放水烧沸,再放人事先准备好的炒黄豆、炒花生仁、米花、糯米粑颗、葱、姜片等,即可敬客。油茶香依可口,既充饥又解渴。自家食用的油茶制作简便,即将少量剩饭煎炒盛入碗内,放上米花,冲上茶水就成,一般用作劳作归家时的饭前小食,聊以充饥。

在贞丰,有种“状元笔茶”,因茶叶形如毛笔头得名;在黔西南晴隆、普安一带,有“擂茶”;盘县有团饼茶;贵州西北高寒地区的威宁、毕节、赫章等彝族同胞,自古至今沿袭喝“罐罐茶”习惯……

“贵州是个多民族聚居的产茶省份,境内48个民族尤其是17个世居民族都与茶结缘。这些先民千万年来生活在深山密林中,与野生大树茶为伴。他们开荒辟茶,护管茶山,制作特色茶,孕育和积淀了丰富的、鲜为人知的民族民间茶饮茶食茶俗文化,成为中华茶文化宝库中,不可再得的西部山地原生态的草根茶文化。”张其生分析道。

“这是黔茶文化的精髓。”张其生说。“也是贵州茶的希望所在。”

在云南,大理白族“三道茶”表演成为当地旅游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仪式。这种由少数民族茶饮风俗提炼而来的茶艺表演,既有独特性,又有观赏性。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已发展成茶文化之最,同时收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贵州,有着如此丰富且独特的茶饮风俗,如果开发提炼,势必成为贵州向外界展示独特风情和文化的窗口,更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每片茶叶都将打开一个春天——茶园景观文化

三月茶事春漫漶。

“在这里,你可以拥抱从茶园山林吹来的风;可以流连在茶园牧歌的步道上;可以在晨曦听林茶鸟鸣;可以在夜晚闻茶香花香;可以在茶庄读书;可以学锌硒茶艺茶道;可以览中国最清洁化有机茶叶生产线;可以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油茶技艺;可以体验采、炒、制养生茶技;可以品尝亲自制作的茶叶。”

这段文字是在一位游客的博客中看到的。“这里”指的是“中国西部茶海之心”凤冈。

“幽深不见人,苍翠万千里。”

凤冈现有茶园5万亩,湄潭亦拥有万亩山地连片茶园,云雾山有秀美绝伦的高山茶园,雷公山有奇特的高山森林茶区……

到2015年,贵州将建成500万亩茶园。这将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大地生态文化景观。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风景,取决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贵州的茶园,是和贵州的山、林、村寨、城市连成一体的。贵州的茶园,是贵州风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生态茶旅”一词在贵州点击率很高。人们对贵州茶叶的印象开始荡开层次,多元化起来。从茶叶加工生产销售,到茶馆经营,再到茶园旅游,产业链延伸的背后,是贵州人对黔茶文化的重新审视、挖掘和珍视。

2000多年前,大将唐蒙出使夜郎,带回“枸酱”。汉武帝品尝后,赞日“甘美之”。这种枸酱酒就是现今国酒茅台的前身。在发现枸酱的同时,唐蒙亦在夜郎发现了“夜郎茶”。

多少年后,茅台已实现了贵州地域文化弱势的单兵突围,以其丰厚的历史,优良的品质得到世人的认可和赞美。可是,当年一道被唐蒙发现的“夜郎茶”依旧知者无多。

今天,拨开云雾之后,人们依稀捕捉到了黔茶的身影。人们发现:每一片茶叶都在讲述关于贵州的故事,古老的,神秘的,美好的。有一位名叫陆羽的先人,曾在书中开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猜你喜欢
茶园茶文化茶叶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茶园观色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Cup of Tea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