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狂想曲》:废墟中的梦想

2009-07-20 10:06
电影文学 2009年3期

杨 昕

[摘要]自从电影有了声音后,绝大多数电影都将对白作为交代故事背景、推动剧情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而德国导演维特荷默的《浮生狂想曲》却探索了叙事的另一种方法,极少使用对白,用音响来取代对白,使演员回到无声时代最初始的表演,从而推动剧情发展。影片的风格化常常来自于与画面风格和影片叙事相融合的带有魔幻、奇异色彩的音乐,以及那些与画面相交融,能让画面说话的有源音响。

[关键词]有源音响;画面感染力;影片叙事

有声电影的产生被公认为电影史的重要进步,声音大大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段,推动了电影叙事的进一步发展。自从电影有了声音后,绝大多数电影都将对白作为交代故事背景、推动剧情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而德国导演维特荷默的《浮生狂想曲》却探索了叙事的另一种方法,极少使用对白,用音响来取代对白,使演员回到无声时代最初始的表演,从而推动剧情发展。在影片声音中,除去少量的对白,便是大量的有源音响的富于创造性地使用,这些音响对剧情的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它们和影片的画面融在一起,并和影片的配乐形成情节和情感上的相互呼应。因而,《浮生狂想曲》虽然是一部对白极少的影片,可是影片并不缺乏声音,影片大量的有源音响与影片的故事情节融在一起,富于节奏和变化,形成了一部独特的变奏曲。

第一乐章——破败

影片的故事围绕着一家老旧、破败不堪的游泳池而进行。男主人公的父亲是游泳池的经营者。从墙上的家谱图来看,游泳池已经在这个家族中延续了很多代,男主人公阿东就生活在这栋破旧的游泳池中。从画面上看,游泳池内部的墙壁上满是裂纹,地板上坏了一个大洞,水管上有了厚厚的铁锈。不仅如此,画面还是能发生声音的,一根水管一旦被敲击,就带动其他水管一起震动起来,发出咣咣的声音,水管中的水便刷刷的漏出来。更令人吃惊的是,女主人公在游泳池边竟一脚将地面的瓷砖踩碎,砰的一声差点摔倒在地。天花板也开始往下掉水泥块,在游泳者安静地享受水的美妙时,天花板上的水泥块掉落到泳池,咚的一声,水花四溅,惊醒众人,也为之后女主人公的父亲被砸死在游泳池中,泳池面临被摧毁的命运埋下了隐患。就是这样一栋破旧的游泳池,却充满着温情。泳池的生意越来越冷清,但是为了让父亲高兴,阿东总要打开唱机放那些人声,让失明的父亲以为泳池生意兴隆。游泳池的女招待也奋力拍门跺脚;创造热闹的假象。穷人们没有钱,只要给一颗纽扣,就能被允许进来。虽然设备破旧,人们还是很享受。在这栋破旧的游泳池中,唯一正常运转的是那只蒸汽机,虽然影片的年代感很模糊,但显然这已经不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设备,这台机器有节奏的轰鸣声不断在影片中出现,这台机器是这个游泳池的核心,它那有节奏的运转声音也成为泳池存在的象征。画面一向被认为是电影的核心元素,人们认为电影和其他艺术相区别的根本就在于它是用活动的画面进行表达的,然而,在影片对故事的环境进行描写和对背景进行交代的环节中,声音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下于画面之下的,如果没有那些生动的声响,仅仅靠几根生锈的水管、裂纹纵横的墙面是难已起到如此强烈而又真实的效果的。

第二乐章——爱情与梦想

盲老头卡尔的这栋游泳池孤零零地矗立在一片废墟中,周边都是土堆和废石。从天空望下看,这栋破旧的建筑在荒漠中摇摇欲坠。就是在这样孤立绝望的处境中,男主人公阿东仍有梦想,他的梦想是驾船远洋,离开现在的地方,去一个梦想中的美好世界。影片一开始画面中便传来一声轮船的汽笛声,阿东站在貌似轮船的屋顶奋力抵抗暴风雨。女主人公伊娃也有个梦想,她的梦想是驾驶着轮船航行到一个叫图瓦鲁的小岛。

阿东在游泳池和女主人公伊娃相遇,并迅速爱上了伊娃。伊娃和父亲失去住所,寄宿在阿东家,进一步增进了两人的爱慕之情。在一个阳光充足的早晨,阿东在擦洗玻璃窗上的灰尘,伊娃坐在泳池边看着阿东,主题为“Tunalu”的音乐响起,浪漫而温馨的乐曲预示着两人的爱情和远洋去理想彼岸的梦想。然而,伊娃的父亲却被阿东的哥哥从天花板上扔下的石头砸死,这使得伊娃对阿东产生了埋怨和误会。伊娃为了实现远洋的梦想。决定偷走阿东家游泳池蒸汽机上的阀门。为此,男女主人公发生了正面冲突,两人的关系进一步发展。伊娃将阀门偷走后,蒸汽机的声音开始变得急促而无节奏,将阿东从睡梦中惊醒,发现阀门被偷。在两人的争夺中,阀门跌落到水管中,两人没有对白,而是随着阀门在水管中的声音继续追逐,继而两人一直随着声音追到下水道,在整个过程中,阀门的声音是引导人物行动和剧情发展的线索。在影片的结尾部,又是那个常常伴随的蒸汽机的声音让两人重归于好。蒸汽机的阀门被阿东的哥哥拿走,没有了阀门,蒸汽机的声音又开始变得急促,伊娃将阀门还给阿东,在阿东父亲的指挥下,阿东和伊娃齐心协力将蒸汽机调节好,蒸汽机又开始发出有节奏的轰鸣声。这里,蒸汽机的声音和两人的关系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成为影片剧情的一部分。可见,巧妙的音响不仅能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还能代替对白,交代剧情,与影片的发展节奏、情感融在一起,成为剧情的主导力量,推动情节的发展。

第三乐章——斗争和毁灭

在《浮生狂想曲》中,游泳池内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是隔绝的,在主人公阿东的眼中,游泳池内的世界是温情的,外面的世界是冷漠的,泳池内部的场景画面,导演采用了黄色的暖色调,而外部世界,则用了蓝色的冷色调。这实际上就是阿东的主观视点。现代化的进程来势凶猛,迫不及待地要将所有旧事物摧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文明世界”。伊娃的家就是这样在电钻的呼啸声中,随着一声爆炸的巨响而夷为平地。新旧事物的对峙总是如此的激烈和粗暴,伊娃家的摧毁预示着游泳池即将覆灭的命运。阿东的哥哥作为现代化的鼓吹者,成为阿东及其父亲的对立面。阿东的哥哥第一次出场,导演就通过阿东的哥哥刺耳的擦皮鞋的声音,展现出兄弟二人的对立,因为在影片中,阿东是没有鞋的。由于伊娃的父亲在游泳池中被天花板上的水泥砸死,政府决定对游泳池进行评估,这决定了游泳池未来的命运。由于游泳池的设施不够“morden”,阿东哥哥带来了一台现代化的自动售票机。机器看起来很人性化,还有两只手。女招待将硬币投进机器。机器便开始唱歌并自动出票,而当放进去的是一颗纽扣时,机器开始发出尖锐的警报,并张开双手。这和人工售票时靠一颗纽扣也可进入的情况大不相同了,人是变通的,有感情的,机器却是冷冰冰的。同时,这台机器的产生意味着许许多多这样的女招待将面临失业。机器的警报声成为对人类的拒绝和威胁。第二次检查的日子到了,阿东想出了蒙混过关的办法,用瓷砖图案的纸来糊墙,在天花板上的洞里装上铃铛,让一群朋友在吹风机的另一头打气,在楼顶上打伞挡住屋顶的漏洞……巧妙的是,阿东通过敲击声来指挥朋友们,配合政府的检查。整个过程也没有对白,当扮成警察的阿东的哥哥也发出敲击声时,戏剧性的场景发生了,

配合者们不知道应该向哪里走了,最后,阿东还是通过敲击声解决了问题。

在展现现代和传统的冲突和斗争,旧事物的被摧毁时,声音显示了其卓越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大楼的轰塌声是一个终结,也是最后一声反抗。机器的警报声像是现代化的叫嚣。阿东和其哥哥的敲击声所创造的戏剧张力也是不需其他言语,几次敲打就将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检查顺利过关,但是游泳池被摧毁的命运仍旧不可逆转,阿东的哥哥歇斯底里式的叫嚣着,开着大吊车猛烈地撞击这栋破旧的建筑。吊车上的铁锤撞击墙壁的声音、游泳池内物体掉落的声音、水的冲击声混杂在一起,阿东的哥哥的咆叫声,将这座游泳池彻底地毁灭。阿东的哥哥被当作精神病,在一阵救护车的鸣叫声中被医生带走了,现代化就是这样使人疯狂地着迷。

第四乐章——驶向彼岸

尽管游泳池彻底地毁灭了,但是导演是乐观的,没有将阿东和伊娃的世界彻底地毁灭,他们在最后时刻抢救出了那台蒸汽机。他们获得了驾船远洋的条件,影片最后,阿东和伊娃在轮船的甲板上,操纵着轮船离开故地,驶向远方,轮船上的蒸汽机发出有节奏的轰鸣声,正像伊娃梦中经历的那样。音乐响起,既轻松愉快又带有一丝超现实意味。主人公理想中的彼岸是否真如他们所料想的那样美好,仍旧是个未知数。在片尾的轻快音乐和主人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中,一种悲伤的情绪油然而生,或许那美好的彼岸根本不存在,而对于主人公来说,那条船仿佛是他们逃离曾经的灾难世界的诺亚方舟。

结语

《浮生狂想曲》是一部极为风格化的影片,它既是魔幻的、超现实的,又带有浓重的现实色彩,画面中充满隐喻,表达了人类面对工业化的现实困境。影片的风格化不仅来自于它那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非自然色调和超现实的场景,还来自于与画面风格和影片叙事相融合的带有魔幻、奇异色彩的音乐,以及那些与画面相交融,能让画面说话的有源音响。在这里,音响不仅仅使得画面更具真实可感性,其更为重要的作用是表情达意,它所构建的四个乐章与影片情节、人物发展是结合在一起的,音响成为影片叙事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电影诞生以来,画面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爱森斯坦、巴赞等人都为丰富电影画面的表现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到今天,仍有许多导演在为画面创新而继续探索。而对其他元素表现力的探索却寥寥可数。可以说,电影的其他元素相对于电影画面来说,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浮生狂想曲》的尝试宣告了这样的事实:电影音响也能参与叙事甚至主导叙事;而对于创作者来说,非画面元素的探索是一片富有魅力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