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夫熊猫》看美国文化的价值取向

2009-07-20 10:06
电影文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个体主义功夫熊猫阿宝

张 炎

《功夫熊猫》是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梦工厂动画室于2008年6月出品的一部动画大片。这部耗时五年制作的动画片还未上映就备受关注,6月6日首映之后,更是成为梦工厂有史以来首映周末票房最好的非续集动画片;在中国的暑期银幕上更是所向披靡,票房过亿只是时间问题。

《功夫熊猫》的情节非常简单:又肥又迟钝的大熊猫阿宝在父亲经营的面馆里工作,但他梦想成为一位功夫高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意外成为保护整个和平谷的龙战士,最终这个幽默搞笑、不会半点武功的笨家伙战胜自己、学得本事,顺利打败恶人,捍卫了正义。

就是情节如此简单的一部动画电影却让观众痴迷不已,除了电影情节的幽默和不断笑料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俯首可拾的中国元素:中国山水画的风格,面条、包子、筷子、绚烂至极的中国功夫,乌龟师傅的羽化成仙等等都让人觉得这部电影很“中国”。这部动画电影的核心主创人员没有一位是中国人,虽然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功夫非常迷恋,潜心研究十几年,但毕竟美国文化的影响对他们来说是根深蒂固的,因此,这部看似“很中国”的电影的核心依然体现了美国文化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Value Dimensions)理论是荷兰教授Hofstede提出的。他是最早用大量的数据来检测不同文化价值取向的人士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他对40个国家的跨国公司的上千万员工进行了调查,经过认真的分析和对比,以数据的形式对这40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价值取向作了总结并提出了这个理论。价值取向理论包括以下核心内容:权势距离(Power-distance),避免不确定的程度(Uncertainty Avoidance),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等。从这三方面展开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功夫熊猫》所体现出的美国文化的价值取向。

首先,权势距离。Hofstede把各国文化从权势距离的角度由大到小作了分类。“权势距离大(High-power-distance)的国家的人们相信权力、权威是现实生活中的事实。这种文化有意无意中教给它的成员: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不是平等的,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属于他的位置。但处于权势距离小(Low-power-dtstance)的文化中的人们则认为,每个人都有得到权力的机会,等级制度是不合理的。”

影片中的熊猫阿宝出身卑微,喝面条汤长大,自身条件也有些先天不足,不仅不会功夫,还显得十分笨拙,但他做梦都想当英雄,偶然的机会,被乌龟仙人指为龙战士,肩负起了拯救和平谷的重任。但由于不会功夫,遭到功夫高强的浣熊师傅和五徒弟的质疑,不被他们接受,还因此受到了歧视,遭受了种种磨难。但他生性乐观,为实现改变平凡自己的目标,从不放弃,向自己的梦想一步步走近。因为阿宝相信,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思想充分体现出等级制度的森严。《功夫熊猫》中浣熊师傅的五个徒弟都对他毕恭毕敬,唯恐冒犯,对师傅的命令从不违背。但在阿宝心中没有中国人惯有的这种等级观念,他敢于拿师傅调侃,对师傅嬉皮笑脸,甚至质疑师傅的命令,这和对师傅唯令是从的五徒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可以看出,美国文化属权势距离较弱的文化。熊猫阿宝更像是一个充满幽默感、满怀梦想的美国青年。

其次,避免不确定的程度根据Hofstede的研究,“避免不确定的程度强的文化,试图通过给它的成员提供稳定性,建立规则来避免模糊和不确定性……而避免不确定的程度弱的文化更容易接受生活和社会中的变化,对各种变化的容忍性较强”。每个文化中的人们对于模棱两可和不确定事物有着区别其他文化的容忍度以及应对变化的方法。避免不确定的程度弱的文化易于容忍非传统的行为举止;而在避免不确定的程度强的文化中,人们习惯生活在确定性强的环境中,追求稳定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熊猫一直是憨态可掬的国宝,被塑造成各种可爱的形象。没有人会把它想象成一个笨拙、贪吃、穿着破裤衩的家伙,但美国导演颠覆了传统的中国熊猫形象,创造出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熊猫。不仅如此,在人物的关系上,导演的安排也出人意料。按照中国的思维习惯,“龙生龙,凤生凤”,但熊猫阿宝的老爸偏偏是只鸭子,或许这是导演为续集埋下的伏笔,但这种反传统的设想还是让中国观众稍有不适。

片中,阿宝家的面馆开得红红火火,他的鸭子老爸一心希望阿宝能继承面馆,当听到阿宝说梦到面条就欢喜雀跃,认为阿宝应该也需要像他一样继承家业,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子承父业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阿宝敢于抛弃安稳的生活,抛掉家业,为自己的英雄梦不断地奋斗,他身上所具有的正是美国人的冒险精神。

因此,这部电影从导演到主角熊猫所体现出的美国文化是避免不确定的程度较弱的文化。在这样的文化中,人们敢于抛弃传统,迎接各种挑战。

最后,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Hofstede指出,在个体主义文化中“我”是第一位的:个人目标优于集体目标;人们在情感上不依附于某个组织,每个人都有他拥有个人财产、思想、观点的权利。与之相对的是集体主义,处于这种文化中的人们把社会分为群内(In-group)和群外(Out-group)。人们依赖群内人(亲属、宗族、组织)的照顾,相应的,人们也要对这个群忠诚。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大家联合起来才能战胜困难。中国功夫片的设计大都是正义势力团结作战打败恶势力。而在《功夫熊猫》中能够打败雪豹太郎的不是苦练功夫,配合默契的五将士、也不是功夫高强的浣熊师傅,只能是被乌龟仙人指定的唯一的龙战士——不会一点功夫的熊猫阿宝。阿宝苦练武功,甚至自己琢磨出了浣熊师傅的绝学——吴氏断骨指,并历经艰险,单枪匹马解决了雪豹太郎,拯救了和平谷的父老乡亲。就像好莱坞的大片一样,能够拯救人类、拯救地球的都是一个英雄,而非一个群体,影片突出的都是个体,即“我”的成就。《功夫熊猫》最终成就的是阿宝的梦想,这和影片开头阿宝做的梦不谋而合。

美国文化的个体主义倾向在阿宝——这个个人英雄主义者身上有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影片中看似最“中国”的人物——熊猫阿宝其实是最不“中国”的,他的一举一动更像是个痴迷于中国功夫的美国青年。这部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功夫包装出的影片其核心仍然体现的是美国文化的价值取向。

美国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这部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夫熊猫》可能会更加激励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功夫的热情,但同时美国文化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也有很强的反作用,“两个月以后,中国人再看到真大熊猫、活大熊猫时,脑子里的第一反应会是这只美国大熊猫。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猜你喜欢
个体主义功夫熊猫阿宝
开心堡垒
阿宝向前跳
English Clause Syntax
熊猫阿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