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祭(外一篇)

2009-07-18 07:30石兴普
凉山文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华昌凉山变迁

石兴普

姑奶,再过几天,我就回来了。孙儿这久以来一直在心里默念着想和您说的话。告诉您我现在工作的地方离家更远了;告诉您每每夜深入梦,总是回到奶孙俩一起生活的幸福时光;告诉您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冷得我浑身瑟缩、心口悸痛;告诉您这个城市非常美丽和繁华,却总消减不了我无休无止的乡情乡思;告诉您不要总记挂着我的工作、婚姻,一切都会好的;告诉您在年关将近的这几天,我特别地想家,特别地想您,想您那枯瘦而温暖的双手,又捧起我漂泊的脸颊,想您听到我的脚步和声音时,苍老的脸庞泛起慈祥的微笑和喜悦的神情……

姑奶,我今天下午在邛海边吃饭,没有一点胃口。在深冬时节忧伤脆弱的守望里,眼眸里始终挥不去远山近海无尽的衰褪和沧桑。当层层浪头艰难地靠近岸边的栅栏,我突然发现这浪头竞和您满脸的皱纹一样深刻。晚风拂过,却带不走四处弥漫着的莫名的悲戚和心伤。由于出差,今年没能在您九十二岁高寿那天赶回来,我心里说不出的酸楚。一到冬天,金沙江的河风便直奔鹿鹤,您一定要注意身子骨啊。所以我日思夜梦的姑奶哪,当我接到学宽表哥的电话,听到他哽咽着说您一直呼唤着我的乳名,他正忙着去乡卫生院找医生;当我接着拨通天林大叔的电话,整个世界已天塌地陷,我的周遭已死寂般撕心裂肺的凄凉冰冷。再过几天我就回来了啊,我怎堪接受这猝不及防的人世永隔,我怎堪面对这凄风苦雨的人生愁恨……

姑奶,是的,这一切都是幻觉。在迷离的泪光中,我看见您了,姑奶。我正依偎在您的身旁,说着想对您说的那些话,听您平静地回想着那些过去的事情,回望着您坚韧高洁的一生。

姑奶,您一生慈祥仁爱,心宽如海。南于学校规定从三年级起要上早课,父母亲就将刚满七岁的我带到您家。那时的我年幼、懵懂无知又体弱多病。整整三年啊,是您每天无微不至地给我端碗递筷,洗脸洗脚,带我睡觉,送我上学,生怕哪一点照料不周。整整三年啊,您没发过一次火,动过一次怒,从没有看到您会有一点苦累和厌烦。您和我的父母、姐姐一样,是我最亲的亲人。在童年的印象中,您是那样的乐意帮助人,无论是帮人做活还是借送别人钱物,您从不拒绝从不计较。您一人将二姑奶身后的三个孤儿拉扯大,直到三位叔叔成家立业,在众人的口碑里,这是一份怎样的恩德啊。您慈祥仁爱,心宽如海,活了一辈子,好事做一生,您是多少人心目中的观世音啊。

姑奶,您一生艰苦朴素,辛苦勤劳。我来您家时您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但您一人种着四、五亩山地,养了二三十只羊,每年还要喂两头肥猪。一次我跟着您去小火地找柴,您突然头发晕了,原来是您小时候放牲口不慎被飞石打伤左脑留下的后遗症。我劝你说:“姑奶,您不要种地喂牲口了,太辛苦了。”你说:“孩子,劳动是农村人的本分,不是要挣金山银山,但这世上谁能不劳而获啊。”您用勤劳的双手置起这份在村中算是中上水平的家业,而您却从不乱花一分钱,从不浪费一颗粮食,勤俭持家,朴素度日。而再大的灾祸苦难,从未摧毁您的意志。

还记得那年冬天,您在庙子老包收地,一场火突然从地边的林子里迅速蔓延开来,您不顾年迈的身躯冲进火海,大火扑灭了,留在您身上的烧伤一个多月才基本痊愈,还是火,二十一年前正月里的那把火,将您和四爷爷两家的所有房屋、财产化为灰烬,乡亲们清理废墟时,发现了您节衣缩食积攒的一叠厚厚的10元券现金,风一吹就变成了一捧灰尘。驱散火魔的阴霾,在四爷爷一家的劝说下,您和他们生活在了一起。但您吃不惯闲饭,听大婶说就在您离开的前两天,您都还在煮早饭,还去院墙边的地里摘牛皮菜喂猪。

姑奶,您一生抱守清律,德范堪钦:冲破封建藩篱,守身如玉,建行立德一生无悔;您的一生信念净洁,与世无争,祈福行善众口皆碑。这就是您啊。还是在年少时代,为了避免自己不喜欢的包办婚姻带来一辈子的痛苦,在委曲求全和反对抗争面前,性格刚毅的您选择了后者,毅然决然地冲破封建枷锁,只身去会理州钟鼓楼束发修行,吃斋念佛,在清规戒律中求得内心的宁静和生命的超脱。多年后,鹿鹤当地财主在庙子老包修葺庙宇,将姑奶请回住持。1947年农历4月19日特大地震,寺庙坍塌后姑奶回到家人身边,和母亲一起操持家务,照顾兄妹遗孤。终身未嫁的姑奶,一生同守自已高贵圣洁的生命和精神家同,从不杀生,从不和别人发生口角,坚持每月初一、十五吃素等等,升华着您的生活,净化着您的灵魂:您怜悯众生,慈悲为怀;您重情识理,与人为善;您清贫节俭,与世无争;您洞悉凡尘,心平如镜;您高风亮节,教导子孙。从您的身上彰显出人性的光辉,生命的尊严,折射出经历了新旧两种社会变革的中国普通女性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优秀品质。在村邻乡亲的眼里,您就是道德的楷模,高尚的化身。听您讲伦理,摆故事,听您说处世,谈做人,总获教益,总受启迪,总催自新。

流水夕阳千古恨,凄风苦雨百年愁。今夜无眠。同事朋友们得知姑奶辞世的消息,发来节哀顺便、祈祷逝者早入天堂的问候。惨淡的月光在静寂的风声中呜咽无语,默默伫立在临河的小窗前久久不肯离去。姑奶,我之所以特别敬重我的父老乡亲,是因为他们爱戴您感恩您关心您;我多么感谢我的彝族同胞,因为漂泊异乡的我总能在每年的火把节拾得假期回乡为您祝寿;我不能原谅自己的是,太少的看望太少的孝道,这注定让我的内心一生不得安宁。

寿终德永在,人去范长存。亲人们拨通了我的电话。告诉我您去得清醒,睡得坦然,神态安详。安慰我说您已是熟透的果木,选择在冬天最后的夜晚离开我们,是想让最后一场凛冽的寒风带走我们无尽的悲痛。而在即将来临的春之山野,您是想看到族人后辈面对新的生活,呼吸新的气息,播种新的希望。平凡书写伟大,坚强直面人生,高洁绽放永恒。姑奶,我一定赶在明天的黄昏回到您的身边,跪磕默哀,燃香烧纸,抬棺筑冢,送您乘鹤西去,深藏您的音容笑貌,铭记您的风范品德。

一个记者的敬礼

还是在2008年农历3月间,春光明媚的美好时节。凉山日报社编辑老师拨通了我的电话,叫我在会东选择一个能见证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变迁,具有较强代表性的行政村进行采访报道。县委常委、宣传部冯祥明部长听取汇报后,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最终确定了堵格乡堵格村这个典型。4月21日,我来到了堵格村。

这注定成为我短暂的新闻报道生涯中最难忘怀的为数不多的采访之一。一整天时间,村文书曹华昌和县委组织部下派的村支部副书记汪德成带着我访群众,逛市场,进山林,走地块。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画卷,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一句句朴实感人的话语,那样直接而温暖地迎面而来,让我心潮起伏,激情澎湃‘而难以平静。当晚回到县城,才感到腰酸腿痛一身疲惫,我知道从那一天起这个村庄已铭刻在我的心壁,而成为永远的、宝贵的记忆。5月8日,《凉山日报》将我采写的《春风吹绿堵格

村》作为大型系列报道“让历史告诉未来——见证凉山农村30年巨变”的开篇之作,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推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稿件获得会东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大赛一等奖,并被2008年《凉山文学》第6期——“凉山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题材专号”采用。

在记述这段采访经历的此时,我正坐在异乡临时住所的小窗前。案头摆放着凯迅印刷厂秦飞兄弟带来的《变迁》清样,捧读《变迁》中熟悉的文稿,见到亲切的名字,一切记忆犹新,鲜活如初。像是自己又来到了这方充满激情和希望的热土,又在和华金、华松、华昌众兄弟问杯把盏,品读他们和全村群众写就的精彩华章,欣赏美好的锦绣蓝图,又在听曹兴奎老爹、石远明大哥畅谈堵格的发展历程,仿佛看到了堵格牲畜交易市场中蔬菜、华山松、优质马铃薯上市的热闹景象,又走进了白墙绿树的新农村,看宣传队跳蹢脚舞,听石远国念七字经……我之所以记述这段采访经历的另一个缘由,是想表明我用心读过这部和泥土一样真实、厚重的书稿后,才发现当时的采访仍只是眼前的浏览,现在更多了一种内心的撞震。昨天,我为您感动;今夜,我更想向您致敬。

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和编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是最根本的使命和责任,不能把新闻稿件铺陈渲染为颂诗赞歌。但当我们以一个记者的视角审视堵格这个前行在中国改革开放洪流中的村庄,她无疑就是一部从贫穷落后向现代文明的变迁史,就是一支继往开来、奋斗不息的进行曲。今天的堵格,正是中国广大农村日新月异、不断走向富裕和谐的生动缩影。透过《变迁》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是在党的关怀和党在农村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基层农村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更解放,发展理念更开放,致富意识更强烈,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更具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法制不断完善,三个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社会新风得到大力倡导弘扬,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拂中国大地,吹拂广袤农村。凉山的每一个村寨,都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30年发展,30年进步。30年历程,30年巨变。今天,让我们走进农村,去回顾和见证30年来凉山农村的改革成果,农民的生活变迁,农村的发展经验,去展望农村未来的美好前景。”这是《凉山日报》“见证凉山农村30年巨变”大型系列报道的编者按语。一部“小村志”,更显“大气魄”,《变迁》的编写出版,给了我们“打开”以堵格为窗口的广大新农村的一把“金钥匙”,让我们去真切感受她的沧海桑田,崭新容颜;她的勃勃生机,不竭动力。

这里,我还想说说我的好朋友、好兄长曹华昌。2005年3月,我收到了华昌寄来的第一篇稿件《难忘傈寨》,便被他真挚深沉的情感和流畅优美的文笔所打动,后来我们一见如故,心灵相通。凭着扎实的文字功底、勤奋的实践和执著的追求,几年下来华昌在省、州、县报刊媒体发表了上百件新闻和文学稿件,每年都有作品获奖。而他,只是会东山区的一个普通农民,一个村干部。眼前的《变迁》,更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印象中的第一部村志。华昌曾做过代课教师,后出外打工闯荡,由于难舍故土家小,五年前毅然舍弃在烟草行业的丰厚待遇回到堵格,让人诸多不解。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华昌在别人认为没有舞台的地方找到了舞台,在难以干出成绩的地方干出了成绩。他哪里来的动力和干劲?他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变迁》给了我们答案,华昌这些年来的努力工作、勤奋写作给了我们答案。他对生他养他的村庄和亲邻无比深挚的爱,他的坚持、坚守和坚韧,让他的人生没了缺憾。

临海听风,枕夜望月。这是我到西昌后的第一次提笔,我把这些不够精美凝练但绝对真实的文字奉献给堵格,奉献给和堵格一样的我的故乡以及我曾经采访过的山乡村寨,奉献给一直让我感恩,让我敬重的家乡人民。

猜你喜欢
华昌凉山变迁
浙江华昌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华昌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锌硼友”助玉米优质高产
清潩河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