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的个性特征

2009-07-17 03:48方艳红王志川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学校

方艳红 王志川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桥梁,是知识的传输地,能力锻炼的磨刀石,德育发展的训练基地,智慧的摇篮,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熔炉。在这里学生汲取着社会的营养,改变着自己的无知,填补着自己的不足,奠基着祖国美好未来的“大厦”。但它是以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前提,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感触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只有正视校园文化,才能正确把握学校发展的脉搏,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这个“复杂综合体”,既包括人类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等,也包括人类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人类创造的物质环境,它所包括的内容遍及人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将文化的内涵折射到学校校园之中,我们可以发现校园的每一项活动,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文化气息,充满文化符号。

所谓校园文化,我认为就是校园人的文化,可以将之理解为:校园人在校园世界和校园外部环境的互动之中,校园人所特定的价值观、情感表达和信仰等。校园人群主要由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不过校园的存在首先是为了学生,校园里的学生也就成为校园文化能够保持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

校园文化,同时也应该是在办学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具有校本特征的和校本意义的,为全体师生所创造的敬业精神与求学态度或是在其中所追求的精神状态和成果期待,它包括情感的价值拥有与憧憬,态度的热情参与与人文启冀,并外化为对事业或学习的情感追求与意志坚持。校园文化不光是外显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内涵的丰化,使之成为学校质量发展与品位提升的动力支持。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品质,是人本追求的价值导向,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支持。

从本质属性来看,校园文化应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的一种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文化普遍特征,同时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又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现象的个性特征。

学生主体性

由于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共同处于成长到成熟的边缘,他们怀着提升自己心智的目的共栖于校园这片相对宁静的天地,他们创造着并使用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他们在相互的沟通与学习中完成自己成长的历程。他们虽已逐渐告别少年的单纯,但还没有学会与适应社会人的假面和练达,他们比一般人群更加执着地求索,同时,骨子里比一般人群充盈着更多的浪漫和诗意。他们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同时却又对现实的变动保持着敏锐的感知,应该说校园人是社会独特的一群。

课外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性

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其中的课外活动尤显其重要性,因而,要正视课外文化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这是他们生理和心理基点的必然反映,通过文艺、体育、科技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学生的文艺欣赏水平,科技创新的能力,增强了身体素质,又达到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目的。一台好的文艺演出,既能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提高鉴赏水平,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自身素质;一项好的体育竞赛,既能使学生在胜利的喜悦中体验体育的精髓,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又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一次科技成果的擂台展示,既向学生传递了科技知识,培养了科技的兴趣爱好,同时焕发出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文体科技活动起着促进体育、文艺、科技运动发展,深化和活跃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也为广大同学增长才干、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精神核心性

校园精神文化,我认为是校园人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它包括反映人类认识成果的思想理论体系,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以及认知方式、创造能力、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它蕴含着四种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校园精神文化所造就的氛围,弥漫在每个个体周围,使个体的言行举止都染上它的痕迹和色彩,从而形成某种趋向和定势。这种氛围的传承,便诞生了一所学校的传统和风气,即校风、学风等。校园文化的精神具有令人振奋、催人进取的激励作用。这种激励作用应是校园文化在发挥其文化认知功能、价值导向功能和生活娱乐功能的基础上,能够激励和鼓舞人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面貌。同时,美丽的校园建筑、优雅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秩序、和谐的校园氛围,有利于人们保持良好的心境,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空间性

校园文化不是固定的,具有很大的空间性。教室是校园文化的主阵地,在这一方乐土上,学生尽情享受着知识的丰硕成果;操场又给我们的校园文化平添色彩,丰富了它的内涵,在这里,学生较大范围的享受着体育、文艺、科技活动给学生们开来的激情与理想的放飞,在这里,校园文化进一步得到升华;嘹亮、清脆的校园广播宣传着时代文化思想,进行德育教育,每周一歌校园歌曲健康而具有时代特征,校园文化在这里形成氛围,熏陶、感染着未来的建设者;实验室里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勤劳的智慧创造着成功,享受着知识赋予我们的无穷魅力;微机房里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下描绘着自己的宏伟蓝图;多媒体教室中学生展示着素质教育下新型学习模式,学生的智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学习园地、队刊、橱窗、标语极具思想性、启发性、警示性,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在这里既有文化知识的传递,也有课本之外的各项技能的锻炼,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在文化的空间中自由地穿梭,享受无尽的快乐,创造着自己理想的世界。

素质性

用现代化的文化价值观引导教师努力工作,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是构建“校园文化”的真谛所在。而其间的内涵是精神的,其外延应该是面向素质化的。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素质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是学校教育的追求与憧憬,建立文化背景下的素质教育机智是每一所学校的主题。“校园文化”的丰富性决定了它的价值趋向的素质化程度,如果没有教育的素质化成果,那么,其文化的功能也就削弱了许多,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内涵了,其本质也是同初衷相饽的。为使之有效果,所以,文化的内涵必须与校园的精神追求相吻合,与激励老师的工作热情为基准,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相联系,与发展学校相融合,具有提高全员素质的本质与为此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只有正视校园文化,才能很好地把握学校发展的脉搏。

(作者单位: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下寨乡下寨中学

卢龙县下寨乡下寨小学)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学校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