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沫
编辑导语
古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正因为它包罗万象,却又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却又能意境深远。那虚实结合的写作方式,如梦如幻的时空转换,抑扬顿挫的语言节奏,无不令现代人叹为观止。泡一杯清茶,品一篇好文章。让我们在满纸的诗香中,一起品读小作者的诗书情怀吧!
教师点评
小作者数年读诗,感慨颇多,几次欲诉诸于笔端,今日终于有机会一吐为快。本文开篇仿苏轼原诗形式幻化内容为己所用,而后作者从诸多角度解读“诗之魅”的原因,这些一诗句有喜有悲,或豪放或婉约,以对唐诗宋词的认识为主流,较好地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悠悠余韵,同时也揭不了小作者对诗的心驰神往、魂牵梦萦。
指导教师:贺丽艳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诗!
闲居家中,而立卧坐行时时皆有诗集在手,佳句在口,不亦乐乎?
如果不是老师的点拨引导,我或许永远无缘神游这海阔天空的世界,也不会窥见诗中那旖旎的迷人风光,品味诗中千端万绪的情思,造访诗中自适旷达的诗人,忘我于诗之魅力之中。
你能想像到吗?置于我案头的薄薄诗卷中竟沉积着几千年的丹心碧血,悲欢离合,每当我轻轻读着那短短的诗句,似乎听到大漠的铁马金戈,江南的管弦丝竹;看到三月的烟花扬州,深秋的满山枫叶,或许还有清明的细雨飞来,打湿衣襟,夹杂着杏花村的酒香……啊,诗之魅,魅在风光无限,魅在气象万千,魅在不出家门半步便可纵游神州大地。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扑鼻而来的酒香中,分明有诗人的一股傲骨逼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引人入胜,慨叹生命的轮回;“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缱绻情愁,恍惚迷离,似真似幻;“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英雄失落之感,如垓下悲歌,动人心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发自骨子里的英勇无畏,大义凛然……啊,诗之魅,散溢在字里行间。品诗之后,自然感悟出动人诗情,得以获得精神升华,融自己于诗情之中,不禁双手背后,仰头望天,自比诗人,或悲歌,或惆怅,或旷达,或欢悦,种种情怀使人难以自拔。时常忘记炉上正烹调的美食,忘记与友人相约的时间,忘记日落而息的规律,步入诗海,偶尔误事。诗之魅力,不言而喻。
诗不离情,更离不开活生生的人,读诗让人自能从白纸黑字间熟识一张张鲜活的面容,他们诗书满腹,才气纵横,却又粪土王侯,淡泊名利;他们一心向往东篱采菊,田园归隐,却又心怀天下,不吝以一腔热血普救苍生。在我眼中,他们是真正的神州儿女,华夏的精神支柱,正是他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灵的诗句,守护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传世之宝……诗之魅,流芳千古,就如陶渊明的云淡风轻,王维的自然超脱,李白的放荡不羁,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命运多舛,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令人悠然神往。
读诗,得以超越时空阻隔,与诗人神交,不亦诗之魅乎?或许正是诗之魅,让古人、今人、后人收获一次超脱岁月的共鸣与感动。
读诗之乐如斯,我又安能不乐在其中?
责编: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