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高伟
精彩素材
带着蜡烛头上学的翟志刚
翟志刚读高三时,班里每天晚上补课,但由于总停电,教室内只能用汽油灯照明。翟志刚坐在班级后排,汽油灯光线不足,非常累眼睛,于是他每天口袋里都带着一小截蜡烛头。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是这一小截蜡烛头,翟志刚也只是在上课时用,一下课马上吹灭,用纸包起来装进口袋里。
他当年的班主任徐东升说,翟志刚当时是班级的劳动委员,成绩好、能吃苦、组织能力强。因为家庭困难,翟志刚各种农活都会干,到农场义务劳动时,他是全班的领队,组织大家干活,他始终挑最苦最累的活儿干,因而他在同学中威信很高,老师们对他评价也非常不错,是个公认的好学生。
龙江县小有名气的个体户张福仁说,当年我们全校的男生几乎都报考了飞行员。但只有翟志刚一个人被录取。他的身体素质非常好,是当时班级里的掰腕子大王,几乎没有男生能赢他,我们俩经常较量,但相持一阵后,我总输给他。
“稳重,能吃苦,独立性强,善于自己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同学对翟志刚的评价。”张福仁非常佩服翟志刚的毅力,“他在学习时遇到难题先自己琢磨,能自己解决的从不问别人,这也许和他能成为航天员有很大关系。”
适用文题
吃苦与成才、成功需要毅力、独立思考的作用……
精彩素材
刘伯明:一个农家孩子的飞天之路
“伯明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孩子,要说特别的地方,就是特别能吃苦。”在神七航天员刘伯明的老家黑龙江省依安县,当被问及刘伯明的成长过程时,他的父亲和老师几乎说了同样的话。
刘伯明兄妹6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1983年,刘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读高中时,家里要负担5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刘父深感乏力。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决定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而是走读,每天骑自行车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学校离家近lO公里,全是坑洼土路,好天气时走路都吃力,遇到下雨天就变成黑泥水,连下脚都难。冬天路面结冰,非常滑。刘父说,高中3年,刘伯明每天三四点钟起床,走时天不亮,回家时天又黑了,两头不见太阳。
老师张福林说,高中3年,锻炼了刘伯明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空军存依安县招飞行员,严格的身体素质标准使很多报名者在第一关就遭淘汰。而刘伯明却轻松过关。
刘父说,刘伯明刚到部队,每天早晨要跑l万米锻炼身体。刘伯明曾对他说过中途也想放弃过,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后来养成了习惯,如果哪天不跑万米还觉得不舒服呢。
从长春飞行学院到牡丹江初教机场,再到锦州飞行大队,由于刘伯明一直表现出色,1991年,他开始单飞,并独立驾驶歼八。1998年,他和翟志刚等一起被选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
刘父曾在北京航天城亲眼见证儿子训练的艰苦:坐在高空旋转椅上,疾转100多圈后,下来还要辨别方向;有几天要24小时头朝下躺在30°角倾斜的床上……回忆起这些镜头,老人的眼中流露出对儿子的怜惜。
适用文题
“成功需要坚持”、“让生活中多些磨炼”、“苦难是^生的财富”等。
责编:张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