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启示

2009-07-17 03:48邹毅琴
江西教育A 2009年6期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性事物

邹毅琴

创造能力是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标准。未来社会的发展与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能力的竞争。而创造力的相关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力应从小开发。儿童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子女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本文拟从中美两国家庭教育比较的视角,结合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对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提出一些策略。

一、儿童创造力的特点

研究表明,幼儿就有创造性的萌芽,表现在幼儿的动作、言语、感知、想象、思维及个性特征等各方面的发展之中,尤其是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想象的发展是他们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

与成人不同,儿童的创造力通常表现为:在日常生活里遇到的问题情景时,表现出与他自身相比较有新颖性的举动或有创意的“成果”的一种潜在性能力。儿童的创造力具有不自觉性、不稳定性、可塑造性强等特点,在理解儿童创造力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性。儿童创造力具有发展性特征,它是一种潜在的创造力,而不是已经定型的能力。

2儿童创造力表现方式的情景性。儿童创造力是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情景”中展现出来。通过各种随意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如绘画、歌唱、舞蹈、言语等。

3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全面性。影响创造力的因素众多,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既要注重智力的开发、知识的掌握、方法的训练,还要塑造积极的人格特征,培养兴趣等,其培养是全面的。

4儿童创造力评价的个体性。儿童是否表现出创造力或者说儿童创造力水平达到什么程度,评价标准应依据儿童自身原有的发展水平情况,即对其评价要指向他自身的下一个“最近发展区”,而不是与其他小朋友更不是与成人相比较。

二、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和洛巴特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创造力的多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创造力能否充分发挥,受六个因素的影响:

1智力。它是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影响个体对问题情境的感知、表征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等过程。有研究发现,智力是创造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知识。即有关的经验体验、知识结构,它给创造性思维提供加工的信息。众多研究和实践都表明,知识技能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知识结构不合理、学习偏科,知识不能相互渗透,不能灵活使用,就不利于创造。

3认知风格。即认知过程的风格和倾向性。斯腾伯格和洛巴特认为认知风格有三种,分别为立法式认知风格、执行式认知风格和司法式认知风格。创造型个体常常具有立法式认知风格,即乐于建立自己的规则和善于解决非预制的问题。

4人格特征。个体的人格特征对创造力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对新鲜事物模糊的容忍力、冒险性、毅力和坚持性至关重要。

5动机。动机是驱使个体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动力。

6环境。环境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也可以抑制创造力的发挥。

斯腾伯格和洛巴特指出,以上六个因素对创造力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是以综合效果发挥作用的。

三、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巨大,中美两国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比较显著,导致中美两国在教育观和知识观上极为不同。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美国的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与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和自立的意识,而中国的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严格、严密和严谨的态度。具体在家庭教育层面,笔者认为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差异:

1价值观与发展观不同。中美两国对孩子的价值期待是极为不同的。在中国,在传统的思想影响下,父母都希望孩子出人头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单一的价值取向导致有的家庭重智轻德。过分看重考试成绩,造成小孩压力过大,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而美国的父母相对来说,对孩子的价值期待更宽松,他们更看重孩子个性的发展,认同孩子个性发展的差异,注重其潜能的开发。

2亲子观不同。由于中国现行的生育制度,大多数父母只有一个小孩。以至于很多父母对孩子常常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过度溺爱,另一种是过分严厉。前者容易使孩子骄横并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人相处:后者往往使孩子习惯于顺从父母的意愿,导致成年后很难自我决策,甚至胆怯,无法独立。美国的父母则相对民主,他们尊重孩子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热心参与孩子的活动。因而,美国的孩子大多比较活泼大胆,在父母面前会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被尊重的同时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

3教育观和学习观不同。中国的家长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培养,却往往忽视对其品德及个性的培养,重视学习的结果即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来说,美国的家长在孩子的智力培养方面更注重能力的锻炼,乐于培养孩子如何去发现问题,他们鼓励孩子多思考、多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多动手实践。并注重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自信、敢于探索等个性。“如果你不放弃,你永远不会失败!”从美国总统林肯这句名言中,我们看到了美国人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与美国的教育观念是分不开的。

4评价观不同。受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在方式上往往简单直接,如一味表扬、奖励,或严厉批评,容易造成孩子自傲或自卑。在评价的对象上往往单一,如只表扬学习成绩而不鼓励体育运动取得的成绩。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是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表扬的范围也相当广,孩子会因为做好一件小事而得到父母的表扬,他们对孩子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真为你感到骄傲!”激励性的评价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乐于挑战新的问题。

四、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创造潜力提供安全的环境。环境是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麦金农等人的研究发现,创造性儿童的父母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其一,民主的、宽松的行为风格与作风:其二,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其三,乐于思考事物内部规律。父母尊重儿童,信任儿童的能力,容许儿童自主尝试以及做决定,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具体说来,良好的家庭氛围应该是:

(1)民主的成长环境。在民主式的教养下,最能启发儿童的创造天分,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才敢说、敢问、敢做,创造的潜力能得到较好发展。

(2)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要养成耐心倾听孩子说话

的习惯,并和儿童亲切交谈,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和合理的家庭生活方式,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不武断。也不无原则地迁就。

(3)一定的物质条件。家长一方面要提供合理的营养,使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提供一定的玩具和活动场所,为孩子的创造性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2创设条件与机会。培养孩子创造性能力。

(1)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力是紧密相联的,儿童的好奇心是创造的巨大动力。儿童通常对事物表现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事物、发现事物,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在成人眼中可能是天真、古怪,甚至近似荒诞、离谱的,他们的“探究”行为也常常不合情理,甚至会导致破坏。对此,父母一定要予以支持和理解,对孩子的好奇心要加以正确引导,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给孩子提供方法上的帮助,启发孩子自己去探求答案,鼓励孩子参加探索活动,使孩子从小乐于探索、勇于探索。

(2)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提高孩子的敏锐感知力。观察是创造的基础。儿童生来就具有独特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敏感性,只要与周围事物发生直接联系,儿童就会以一种敏锐的观察力独特地感受周围的事物。由于儿童时期的注意力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需要父母对其进行科学引导。首先,要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对孩子好奇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发散性引导,拓宽他们的兴趣。其次,由于孩子观察事物一般不细心、不全面,父母应引导孩子如何观察,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如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这样既可使孩子的兴奋中心不断转移避免疲倦,又可以集中精力专心于同一事物,进行全面深入地观察。观察力的培养可提高孩子对事物的敏感性,让孩子善于发现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训练孩子的想象力,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培养儿童的想象力首先要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让孩子头脑中充满各种事物的形象。父母可以有计划地经常带孩子进行参观、游览、访问等活动,见多识广,孩子就容易把各种事物的某些特点联系起来进行想象。除了直接的感性知识,父母还要引导孩子多汲取间接的理性知识,拓宽知识面,为培养想象力凝聚丰富的素材基础,可运用讲故事、朗诵诗歌、故事续编等活动激发孩子的想象。另外,父母在训练孩子的想象力时要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孩子尽可能多角度看问题、提问题,尝试多元方法解决问题,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独特、新颖的见解。

(4)鼓励孩子多动手。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活动,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化。陶行知曾在《创造的教育》中指出:“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他的创造教育思想更多侧重在操作层面上,勤动脑、动口、动手,如搞小发明、小制作。家长要尽可能地通过多种途径让孩子多动手。把想法变成现实,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手工拆装简单机械等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儿童在一次次动手做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以此来促进创造力的潜能发挥,激发他们创造的热情。

3培养孩子积极的人格特征。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机构,是创造性活动成功的关键。因为在创造性活动中,目的性和方向性非常重要,要实现目标又需要克服很多障碍和困难,所以,创造性人格高的儿童往往具有顽强、敢于冒险、有恒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他们能够通过努力来解决问题,实现创造活动的目标:而创造性人格不高的儿童则会退缩、灰心、逃避,依赖别人,从而无法完成创造。因而,父母要培养儿童对目的的稳定性、自制力、独立性和责任感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积极的人格特征,如自信、自尊、开朗、独立等。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少年宫)

猜你喜欢
创造力创造性事物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美好的事物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奇妙事物用心看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