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爱春 陈 晔
整体性知识网络的形成离不开地理知识的联系,根据地理知识的联系性质,可以将其划分为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多向联系。
一、纵向联系建构知识序列
所谓纵向联系是指地理知识之间存在的归纳、演绎以及递进的联系。这种联系一般存在的范围较小,通常是章节知识内部之间的联系,常用于第一轮复习。在这一个复习阶段,学生对初高中地理知识已有一定的感性及理性认识,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有关主干知识的材料信息,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序列。
整个高中地理可以从宏观上建构成知识序列图,针对每个章节,教师又可以引导学生把章节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加工,建构自己的知识序列图,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突破,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形成各章节的知识序列,并在此过程中渗透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相关知识,最终形成整个中学地理完善的知识结构。建构时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设计轮廓让学生通过逻辑的推理最终得出整个序列,并加以练习巩固。
例如,在复习“大气的热力状况”一节时,可引导学生建构如图1的联系图。该图揭示了与大气热力作用有关的各种辐射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太阳、地面、大气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建构该图,对知识梳理整合、削枝强干、化繁为简,高度浓缩和概括了地理概念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感悟的层次上整体把握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知识体系。
二、横向联系建构知识结构
横向联系就是知识之间存在的类比以及相同和相异的关系。这种关系存在的范围较为广泛,知识点之间、知识群之间、不同章节知识之间都可能出现这种联系。第二轮专题复习多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把章节内、章节与章节之间、人文与自然之间、区域与洲际之间相关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建立起更加完整、完善而清晰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通过知识体系的建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能力。并利用知识体系,加强与实际联系,强调知识的迁移运用。
首先,横向联系在宏观上大致分为地理规律和可持续发展,如地理规律示意(见下图)。
其次,横向联系在微观上的表现有很多,如地图、气候、等值线等,在等值线复习中联系2008年全国文综卷I第36题区域自然特征的相关知识设计类似的表1让学生总结。
三、多向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多向联系是指从某一知识点出发找出预期相关的各个方向的知识,建立这种联系的难度较大,第三轮复习可以采纳,在精选区域的试题中穿插讲述。通过建立知识间的多向联系形成地理认知结构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然而这种思维对学生是极为有益的,这种地理认知结构的建立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这建立过程就是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
学生应随时将所学知识纳入地理认知结构,同时更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地理认知结构。灵活运用知识,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可以通过以下思路来进行:结合时间变化,对具有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现象进行整合;结合空间分布,对具有空间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地理事物进行整合;结合区位因素,对各项人文要素的形成条件进行整合;围绕区域地图,对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进行整合;围绕热点问题,对地理长效问题进行整合;围绕学生的思维难点,对地理难点问题进行知识的整合;围绕地理简图,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类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