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越轨行为的审视与反思

2009-07-16 09:33
中国性科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危害性措施大学生

许 辉

【摘 要】 大学生性越轨行为,是指违反重要的性社会规范行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性越轨行为的表现、特点、危害性及原因的探讨,提出了一些预防性越轨行为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性越轨行为; 危害性; 措施

对于大学生而说,性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因此,对性生理已经成熟、性意识十分活跃的大学生而言,如何预防性越轨行为,培养健康、成熟的性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大学生性越轨行为的表现及特点

大学生性越轨行为是指违反重要的性社会规范行为。性冲动本身是正常的,大学生产生性意识,对性感兴趣,是生理成熟的自然现象。

1.1 大学生性越轨行为的具体表现

1.1.1 婚前性行为 婚前性行为指两个人在谈恋爱的期间,或者只是一对异性朋友,两个人同居了。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特点:一是突发性,往往在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二是自愿性,而又非理智性,青年学生大多在双方自愿而又不理智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三是反复性,一旦防线突破,便可能多次反复发生。

1.1.2 热衷色情文化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有关性的东西是比较感兴趣的。有些学生会在晚上熄灯后开“卧谈会”,交流黄色段子,谈论关于性的话题;有的学生比较青睐格调低下、充满淫秽内容的黄色漫画书;有的学生喜欢观看黄色的影视录像节目,沉迷于黄色淫秽网站,甚至在网上发布黄色信息。

1.1.3 乱性行为 有的大学生为了追求物质享受,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她们不惜以发生性关系为交换的筹码,傍大款,做“二奶”,甘愿被包养。有的甚至为了自己的某种贪念,不惜与多人发生性关系也毫不在乎。

1.2 大学生性越轨行为的特点

1.2.1 违规性 违反社会规范是性越轨行为的重要特点。一般而言,性越轨行为所违反的社会规范,主要是性风俗习惯、性道德规范和性宗教规范,这些社会规范大部分是不成文的社会规范。

1.2.2 相对性 是指这类性行为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及条件下才构成性越轨行为的特性。今天的大学生可以登记结婚,他们之间的性行为就是合理与合法的,因此判断大学生的性行为是否越轨需要根据具体情形来定,不能一概而论。

1.2.3 非社会性 一般而言,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往往不被家人、老师和社会舆论所接受,甚至是极力反对的。当然不排除一些社会的亚文化群体支持和赞同这类行为。

2 大学生性越轨行为的危害性

大学生性越轨行为导致大学生身心失衡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对女性的危害更大。这些危害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还有的影响是长期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2.1 性行为给当事双方带来心理困扰性行为本身不会带来心理失衡,主要问题是当事者要承担性行为的种种后果。目前,我们的文化主流是不支持婚前性行为的,因此男女双方都是在紧张、担心的情况下进行活动,双方都有某种程度的性罪错感。尤其是遭遇到怀孕或堕胎时的情况,往往会给双方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2.2 性越轨行为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有的大学生由于缺少性卫生常识,在性发生过程中,往往给女方带来阴道损伤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还有的男大学生因怕女方受孕而体外射精,则可能引起性功能障碍。尤其是未婚先孕的女性,在进行人工流产时,由于青春期女性生殖器官未完全发育成熟,手术时易发生子宫损伤,还可引发以后习惯性流产和早产。

2.3 性越轨行为会影响未来的婚姻生活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有的男性特别强调女性的贞洁。如果当事双方没有结婚,这样会给以后的婚姻蒙上一层阴影。

2.4 性越轨行为会导致性病、艾滋病的蔓延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行为,包括生殖器的性行为和类似的行为接触而发生的传染疾病,它包括淋病、软下疳、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滴虫病等。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主要集中在18~24岁的人群中,大学生正好处于该年龄段,并且近几年在高校的毕业生体检中已经发现了大学生性病患者。

3 大学生性越轨行为的原因

大学生的性冲动是生理成熟使然。大学生因性冲动导致的越轨行为,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问题,它既与个体自身的生理、心理有关,也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3.1 大学生个体的生理原因

据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青春健康”项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目前成熟年龄普遍比上个世纪70年代提前四至五岁,婚前性行为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青春期性的生理发育,伴随着心理和行为上的显著变化,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异性产生一种难以消除的兴趣,一种爱恋、思慕、亲近的情感,有时还会出现性欲冲动。这种与性有关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从生物学上反映出性器官发育趋向成熟,即将具备繁殖后代的生育能力。大学生之间的互相爱慕、亲近,甚至出现性欲冲动,以致发生性行为,实际上就是受繁殖本能驱使的结果。

3.2 大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原因

大学生性成熟与人格成熟之间的不平衡,是大学生性越轨的心理因素。一个人从青春期开始,个体便进入了性生理发育的高峰期,到了大学生阶段,性生理发育基本完成,性心理发展也已达到一定水平。然而,人格发展却一直要持续到青年晚期才基本完成。因此,在整个大学阶段,大学生个体始终处于性与人格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中。一方面,个体在生理上已具备了性行为的能力,在心理上有强烈的性欲需要满足;另一方面,个体尚没有成熟的价值观、道德意识和良好的意志品质、调节适应能力,其结果便可能导致性心理与行为的失调,或出现性恐惧、性焦虑、性压抑、性放纵等各种性问题;或将性作为代偿物,用以宣泄来自生活各方面的挫折和不满,以致发生性行为。由此可见,性成熟与人格成熟之间的发展的不平衡,是大学生性越轨的内在根源。

3.3 社会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性越轨行为除了个体生理、心理原因外,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随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来自外界的性观念和性信息的刺激。当今的大学生对涉及性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同龄人。电影、电视、报纸、书刊及网络等媒体中的那些接吻、拥抱、抚摩甚至做爱的镜头描写,让大学生过早地接触到关于性方面的事情,并且成为了他们获取性知识的主渠道。而这些所谓性知识、性教育所传达的信息并不是客观的、科学的,有时甚至给人以误导。在这样强大的外在信息刺激下,大学生的性意识迅速的萌芽、生长、成熟起来,由于得不到正确的、客观的、科学的知识,这就更加激起了他们的好奇感。如果有机会,或者有了他们自己认为合适的条件,他们就很容易发生性越轨,而一旦出现了性越轨,这种行为又往往不被社会主流舆论所容忍。因此,他们害怕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舆论压力,因而经常是出于本能的对问题进行掩盖,使正确的教育、疏导也无法进行,从而导致问题更加严重。

4 预防大学生性越轨行为的措施

4.1 开展科学的性教育

大学生一般缺乏规范的性健康教育,加强以塑造健康性心理为核心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乃至社会的文明进步至关重要。学校要开展系统、完整、科学的性教育,这是预防大学生性越轨行为的首要条件。因此,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形式多样的性教育活动。通过科学的性教育,让大学生用性知识武装自己,学会保护自己、调节自己、爱护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4.2 树立科学健康的性意识观念

大学生应该主动地获取性生理、性心理的有关知识,了解青春期性意识发展的规律,正确看待和处理自己的性幻想、性梦以及性冲动等方面的表现和问题。要认识到这些性意识活动是青春期性心理的正常反应,避免产生或消除因为性意识活动所带来的性罪错感、自卑感和焦虑感。一方面也要注意让自己的性意识活动有适当的宣泄途径,通过与异性同学的自然交往或与同性同学讨论有关的话题,让自己的性幻想有表达的机会,以免使自己陷入性幻想中不能自拔。

4.3 谨慎地对待性行为

性不仅仅有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对人的影响更大。通过学习,大学生应该具有与自己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相符的性知识水平和性行为方式。生物性因素决定了一个人是男还是女,但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却受到社会期望的影响。这种社会期望使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按照不同的模式发展,形成了性别角色的定型。因此,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性是人的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性需要不仅包括生理性需要,而且包括社会性需要,作为社会属性的性,是性的本质体现。并且人的性行为必须通过婚姻、经济、法律、道德等规范才能实现,因此大学生要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性行为。

4.4 改善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

教育、公安、工商、文化等相关的社会职能部门要联合起来,严格执法,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出版商、网络营销商、影视传媒等方面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对于那些不严格自律的从业人员,要严厉打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书刊杂志、音像制品、网站网吧等文化传播市场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黄色淫秽信息的传播,对于那些涉黄的,要依法严惩,要从源头杜绝黄色淫秽信息传播,净化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潘绥铭,曾静.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赵君. 日本大学如何进行性教育[J]. 大学生, 1999, (4).

3 隋月英.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J].山西教育,2003,(3).

4 柴义江.当代大学生性行为的伦理解读.http://www.kmybxx.com/list.aspx?nid=1707.

[收稿日期:2009-03-02]

猜你喜欢
危害性措施大学生
猪病防治中抗病毒药物的选用探究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浅析刑法中社会危害性理论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城市污染水防治探讨
酒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