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民
美国教育管理学博士黄全愈在他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说:“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黄博士的话既形象又深刻,他把孩子的创造性比作种子,并用种子发育的过程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暗示。在这里,种子的发育成长过程,不也正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以启示吗?
传统语文教学弊端种种,归根到底是太突出了“教”,而忽视了“学”。“教”本身是无罪的,“教育”、“教学”、“教师”等词也都来源于“教”的实质,关键的问题在于该如何去“教”。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说要“因材施教”,他强调的是“教”的前提——尊重学生的个性。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正是为了不教”,他暗示了“教”的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是教不得的,而且也是不能教的。他还提醒了我们“教”的内涵,“教”什么呢?应教给学生形成创造力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给学生学习过程中必要的思路和方法。“教”是创造性种子的根源,“教”是创造性大厦的地基;“教”就是画龙点睛,“教”应该是“学”的催化剂……“教”的一切皆是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茁壮成长。虽然创造力不能依靠单纯的传授,单向的“教”来获得,但创造力又离不开“教”,“教”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忽视“教”的教师不能称之为教师,而忽视“教”的学生也必定会走许多弯路!
我们的教改不仅充分肯定了教的必要作用,而且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正在由狭隘的课堂教学向大语文教学思想渗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教和学都朝着同一目标(培养学生的素质)前进;教的同时更加强调“学”,强调给学生创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给学生尽量多的自主把握的学习时间,给学生创设发展个性的学习环境。
正是源于这一改革目标,我校开设了阅读课。对于阅读课,我们不仅做了长期整体的宏观规划,而且在每次阅读课上,我们对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做了微观调控。我们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要有摘抄、要写感悟,且重在感悟。这个思想内化的过程是任何外在因素都无法替代的。这就好比是教给学生钓鱼,首先要让他产生钓鱼的强烈愿望,并主动拿起钓鱼竿,其次得真正带他到河边,教给他钓鱼的方法,然后就得靠他自己动脑动手了。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关键是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这不仅要求教育者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外在的学习条件,更需要教育者去发掘孩子的内在潜力。孩子的创造性如同种子,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种子。孩子都有着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情感,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者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会教出高素质的人才,才会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充满活力的栋梁之材!
作者单位:河北衡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