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卫宏
摘要:高考作文应学会设置“亮点”,以文采、真情、深刻等使文章偶有“奇峰”突现,斩获高分。
关键词:作文 亮点奇峰
孙子有句作战名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2009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依然会呈现“稳中有变”的趋势,形式依旧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内容将更关注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尽管考题年年标新立异,但我们只要抓住了规律,掌握了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备考就会有条不紊,事半功倍。
一篇被人称道的诗文,并非字字玑珠、句句精华。它之所以有阅读意义和文学价值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亮点”所在,是因为诗文中偶尔有几颗“珍珠”在闪耀。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宋祁的《玉楼春》一词会流传千古。 所以高考作文必须避免平庸平淡,应该用设置“亮点”的办法,使文章偶有“奇峰”突现。这样才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使其阅到此处不禁心头为之一震,甚而击节赞赏。有这样的效果,何愁不得高分?
一、旁征博引,以文采取胜
如果学生平时注意了课外阅读,知识丰富一些,就可以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地旁征博引。一者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二来可以显示出你与众不同的才华。但这些材料应该是新鲜的而不是陈旧的。如果是平时所不太为人知晓的,效果会更佳,更能显示出学生知识面的宽广。所以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材料的搜集和储备。
丰富的知识是一种“才”,深刻的见解则是一种“识”。 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一蓑烟草任江平》作者借大量的庄子寓言和经过提炼的语言,萃取精华,裰合成文,显得富有文采和大气,很好地展现了一个高中生的语言素养。文中一些句子,如“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飘渺之歌”,语句灵活,富有弹性,是作者创造性的运用。
二、注重细节,以真情取胜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余荩先生的话可谓一语中的:“从最近两年的阅卷看,有些文章的确思路活跃,形式多样,但很多乍看情节编得很圆满,细看却有似曾相识之感。某个情节或某段用词精彩的排比句老师第一次批阅到,也许会击节三叹,但第二、第三次遇上,就有受骗上当的感觉了。”
文贵有情,有情方能感染人。在构思谋篇时,要注意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题材。考生应该从朱自清的《背影》中对于父亲的描写受到启发。倘若文中的细节能拨动阅卷老师的心弦,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真情就是以客观为依托,经主观升华了的东西。中学生的真情应该是纯朴的,而不是花哨的,是自然的,而不是做作的。
2008一篇名为《他们》的上海高考作文创造了两个第一,一是10万份考卷里的唯一一个满分,二是三年来上海考区的第一个作文满分。这篇作文在网上公开后,引起了轰动。网友对这篇名为《他们》的高考作文评价是“视角独特,关注农民工的人很多,但是关注农民工子女的人却很少。作文在客观描述、合理想象之中又饱含真情实感,不愧为上乘之作。”据说许多观者忍不住落泪。
三、凡人哲语,以深刻取胜
名人说出的话并非句句名言,凡人也未必说不出富有哲理意味或意义深刻的语言来。这样的语言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和思想深度,能够引起阅读者的注意,耐人咀嚼回味,进而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考生在应试作文中除了直接引用名人名言外,也应该从自己所掌握的名人哲语中受到启发,根据提供的话题范围,化用或构思出一句或几句自己的凡人哲语来。或把它置于篇首作为题记,或在文中关键处作为凝练精辟的议论。这样,无疑可以起到画龙点睛,辉映全篇的作用。
200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广西考生在《青山一道同风雨》中有“国殇是一场悲剧,然而,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团聚。” “青山无法阻隔我们风雨同舟的携手,地域也不会隐没团结一心的民族头上那轮共有的明月”等文句既饱含深情又文采飞扬,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
小结
如果你思维清晰,结构安排缜密,可以以严谨取胜;如果你富于想象和联想,可以以营造优美的意境取胜;如果你语言诙谐,格调轻松,可以以风趣取胜。总之,考场作文要创新,要出彩,要出奇制胜,也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文无定法”,只要根据文章的实际需要,以最能发挥出个人才华、有创意的写作,最能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和兴趣为出发点,随文而悟,灵活运用,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即可。语言像翅膀,书写同化妆;写作无捷径,勤练是根本;否则纸上谈兵,难以实战。
作者单位:南京建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