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姮慧 管水法
如何提高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体育教师讨论的热点问题,而对于提出的各种方法、手段,大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大家一致认同的,那就是避免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下面就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表现,原因和策略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前准备不充分
行为表现:上课铃响后,教师要求每位同学拿一个篮球进行运球练习,这时有两位学生跑来跟老师说:“老师,我们没有球。”这时老师不得不回器材室再领取两个篮球,然后才开始指导练习。
原因分析:体育课不同于其它课程的教学,它大多要借助一定的教学器材和场地来完成,同样的教学内容,学校场地大小、器材设备的多少和教学班的人数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有很大的差别。另外场地器材布置的美观、整洁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布置的合理,可以方便教学。保证安全,而上述器材数量与学生人数不符的情况则反映了教师没有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没有认真地落实备学生、备器材的教学环节,使得教学器材不能满足正常课堂教学的需要,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改进策略: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从准备工作抓起,认真进行备课(备学生、备器材,备场地等)。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安排、以及上课人数等确定所需要的器材,认真检查器材的质量和数量,避免缺少练习器材这样的失误,从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
行为表现:在篮球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进行准备活动,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运球、传接球、投篮等,最后再进行分组比赛,每个环节时间差不多。课堂上学生一会儿运球、一会儿传接球……忙得不亦乐乎。但是一堂课下来,学生只知道今天上了篮球课,却不清楚具体学到了什么。
原因分析: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一堂课的立足点,缺少了教学重点的课堂就像一盘散沙,失去了教学的灵魂。如果没有进行课前的有效备课,权衡教学的轻重,必然会出现“面面俱到”或“放任自由”的低效教学行为,甚至将我们的体育课变成了活动课。而上述行为中,教师试图将篮球的多项技术在一堂课中加以巩固和提高,这样的教学行为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
改进策略: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效能,我们必须以目标统领内容,从教学目标中衍生出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然后根据教学重点设置教学环节,让课堂教学围绕一个中心工作展开。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自身的价值,学生才能从中有所得。
三、教学内容选择缺乏针对性
行为表现:技巧课的开始部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贴烧饼”的游戏,学生不断地奔跑、追逐,加油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游戏结束后,教师再进行整队分组,然后开始新的练习。上下两个环节明显脱节。
原因分析:课堂教学环节是有机的统一体,不能将其中的某一环节从中剥离出来。教学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但教学游戏也是教学的一环,我们不能仅仅考虑它的原始作用,更要挖掘它的课堂价值。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全国特级教师王仲生老师在上前滚翻一课时,先让学生做“看天”和“看谁坐得快”的游戏。初看这是两个很普通的游戏,但是联系到后面的前滚翻教学,就觉得这两个游戏不是一般的游戏。这两个游戏中,隐含了完成前滚翻的要领(低头、团身),为下面的前滚翻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这样的游戏内容才真正具有实效性。
改进策略:为了使游戏和分组能很好地衔接在一起,我们可以将“贴烧饼”的游戏改为“喊数抱团”,一方面同样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能通过最后的喊数自然地将全班分成若干组,节省了再次分组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教学管理能力差
行为表现:体育课上,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篮球,让学生自主速择练习内容和学生自主进行练习。目标是让全体学生活动起来,练起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活动。结果学生先冲抢器材,然后有的自练,有的结伴“吹牛”、有的为分组比赛而发生了争吵,教师成了“市容管理员”,管了这片,漏了那片。
原因分析:在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中,每位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我们面对的主体是正在发展的学生,他们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的教化,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情景中的教学接近于“放羊式”,虽然试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但却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改进策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我管理间的关系:只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指导,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也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才有可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最佳教育效应。
五、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行为表现:课堂上教师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探究。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的意见是……。
原因分析: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
改进策略: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盖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六、课堂教学不灵活
行为表现:一堂排球发球课上,本来确定重点是击球点的位置,难点是抛球的高度。第一个班的教学效果良好,第二个班的授课过程中,发现许多女生为了击球而刻意扭转身子,击球手的路线都错了,发不好球,但教师依然强调击球点的位置而没有作出相应的改变,最后女生发球的成功率没有明显提高。
原因分析:课堂教学受诸多因素影响,再聪明的老师也不能事先完全预计真实课堂可能发生的一切。叶澜教授曾说过:“‘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学与学生,让他们围绕着它转。”
改进策略:授课中,教师要吸纳学生的反馈信息,灵活处理重点和难点。要用活的方法对待活的课堂。
七教学安排忽视差异性
行为表现:在篮球“三步上篮”的课上,教师将学生随意分成四组进行练习,这时有的学生认真进行练习,完成教学安排;有的学生由于肥胖无法完成练习。同时还被同组的同学取笑;有的学生没有进行练习而开始了小组的教学比赛。课堂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
原因分析:体育新课程在肯定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共同规律性的同时,也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由于受遗传、生活条件、运动经历等方面的影响,在技术学习中会表现出学习能力和认知水乎上的差异,他们不可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从事某一技能的学习,也不可能在经过同样的学习努力后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和进度来统一要求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会阻碍部分学生运动技术前进的步伐。
改进策略:课堂教学时,应照顾到班级中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课堂练习、测验评价等方面,均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和需要,制订分层次目标,让好、中、差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基础上得到提高。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涉及很多方面的要求,融汇了对一个教师的各种素质要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应体现教师的不同方法和风格,但不管如何,它应符合教学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切合学生实际,避免出现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