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幸沐甘霖

2009-07-16 02:58
数据 2009年6期
关键词:善学海淀统计局

月 香

2007年8月,刚刚研究生毕业的我,怀着满腔的热情、远大的抱负和对统计工作的美好憧憬,来到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局工作。当时我对统计的认知,还仅仅停留于书本上的统计理论、统计方法和各种传媒报道的GDP、人均GDP以及CPI等统计数据。之所以选择统计,是因为我觉得统计是与数字打交道的工作,1、2、3、4等10个自然数字,可以生成无数种组合,变幻无穷,简单、神秘、生动而有趣⋯⋯正是怀着这份好奇和期待,我走进了统计的大门,走进了统计方阵。

新人培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海淀区第三统计所,成为服务业组的一员。当时正赶上服务业财务月报,对于入行以来的第一项任务,我满怀信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结合企业的财务报表认真学习统计报表制度,仔细核实企业填报的每一个数据,遇到问题及时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生怕由于自己的疏忽而遗漏一处错误,放过一个问题。经过几天的忙碌,月报工作顺利结束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同事们的认可,那种成就感更给初识统计的我增添了几分自信、几许兴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对统计工作不断接触、了解和熟悉的过程中,我才渐渐感到统计工作其实真的是很繁琐、很枯燥:周而复始的报表,一次次枯燥的核实,无休止的电话咨询和一遍遍不断重复的解释,所有这些都使人身心俱疲。初识统计的新鲜感和神秘感逐渐退去,入行伊始的满腔热情和远大抱负也在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中消磨殆尽,原来神秘、有趣的数据变得枯燥、呆板起来;心情开始浮躁、不安;同时,许许多多的困惑也油然而生:是什么使统计人面对繁琐、枯燥的统计工作,仍然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是什么使统计人面对无休止的电话咨询甚至无理纠缠,仍能耐心细致地解答;是什么使统计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仍能坚守统计这个“清水衙门”;是什么使统计队伍在日益壮大的同时更加团结,更富凝聚力⋯⋯

这一年多来,从统计所到局机关,从服务业组到商业科,从向往、好奇到浮燥、困惑,再到摆脱困惑、逐渐熟识,从老同志手把手的谆谆教诲,到独立完成第一张报表。一路走来,我听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在所听、所看和所思中我慢慢寻找到了答案:使统计人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是统计文化,是对统计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自觉践行。

统计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一种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已逐渐渗透到统计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记得我第一次走进第三统计所时,最先看到的是墙上的八个大字——“善学务实、智求卓越”。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海淀的统计精神,但是这八个字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并成为我以后工作的行为准则。我想这也许正是统计人对统计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以及统计文化核心价值观作为行为规范在潜移默化的缘故吧。

统计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凝聚力。首先,这种凝聚力源自人本原则。统计人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基础,只有认可统计文化,热爱统计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统计工作中去,才能够促进统计事业的发展。海淀统计局从统计人的角度出发开展统计文化建设的系列活动,大大激发了统计人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它是以统计服务对象为本的。海淀统计局“善学务实、智求卓越”的统计精神形成了特有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统计,理解统计,进而加入到支持统计工作的队伍中来。

一年多来,在好奇、困惑和探寻答案的过程中,我对统计文化由认识到理解,由理解到接受,由接受到自觉践行。很庆幸当初的好奇和憧憬把我引进了统计的大门,使我有幸沐浴统计文化的甘霖。感谢统计,使我体会了不一样的人生;感谢统计,给予我的青春如此不平凡的意义。

猜你喜欢
善学海淀统计局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香山名字的由来
坐地铁 游北京(十四)16号线(北段)穿梭海淀后花园
“智慧海淀展”成功举办
各地GDP增速大排行
太极拳之“善学”
御宠阁 海淀旗舰店开业
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