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三把握

2009-07-15 04:42吴成树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1期
关键词:经验教学内容教材

吴成树

优效数学教学,关键需要教师把握成功教与学的要素,需要教师把握数学的本质,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需要教师拥有组织教材、创造教材、驾驭教学内容、驾驭课堂活动、驾驭学生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灵活掌握课前所预设的教学策略,课中能及时捕捉学生学习信息,生成有效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有目的的教育活动,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和学科素养,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教材、对学情、对教法、对学法、对教学手段、对教学评价和对课堂状况的把握来实现。

把握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富活力数学学习内容只有切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激发学生数学探究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智慧,促使学生学习的成功。

今天的教材已完全改变过去对数学知识呈现的方式,在不失学科知识本体逻辑的基础上,注重数学内容的生活性、现实性、实践性、探索性和生成性,注重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开放性、发现性、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预留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这就更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指向,明确在达标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及认知心理,去开发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材料,创造更贴近学生学习的教材。

课本教材是面向一个较大范围内的所有学生的静态的学习文本,许多内容的呈现受到特定情景的制约,只能通过一种虚拟的、假设的或仿真的形态出现。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新教学内容,将学习内容变真,情景变实。通过选取真实的学习内容,创设真实的事件情景,使教学内容更富时代性、现实性、情趣性、挑战性和科学性,贴近学生的情感,贴近学生的探究能力。因为,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信息的采集,有利于学生生成问题解决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提取和利用生活经验,从而有效地发现知识、发现规律、发现问题解决的策略,优效数学学习活动。

把握学情,使学生发展更有可能学生的学习是有经验支撑的,了解学生真实的经验(生活、学习),才能科学设计教学的起点,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使学生拥有探索和发现的可能性,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理想。

经验来自于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实践的体悟,来自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知识基础、思维积累和问题解决技能。教学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来展开,这不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问题,而是知识的建构问题,是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是体悟数学学习的价值问题。数学活动依托学生的经验,才能带来学生的发现、迁移、创造等问题解决的灵感,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自主、学得成功,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使教学活动过程低耗高效,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他实现学习目标的空间,并根据个人所需,在相互启发中获得学习的收获,促使学习的最好发展。

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是决定课堂教学起点的关键,也是决策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依据。数学教学中,机械地依照课本所呈现的教学过程及探究指向,按部就班地程序化推进,就会造成因教学起点低或高,而使学生提不起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及学习激情,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学的效益和学生的数学发展。把握学情就是需要教师利用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源、生活环境资源及学生间的知识积累差异资源等,去设计和组织富有个性化的、切合学生实情的教学内容及呈现方式和时机,科学问题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把握教法,使教学活动低耗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效益、效应和效用,需要通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时间和教育规律所设计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来实现,科学把握是成效、有效和优效的前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搭好“脚手架”,通过对教与学活动的科学设计、组织和调控,帮助学生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优效教学,教师就要十分清晰自己要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要把过去教师的指令性教学,变为教师有机组合的组织性教学、参与性教学、指导性教学、合作性教学,为学生的数学成长和数学发展“穿针引线”。

2)组织性教学,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知识的特点、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的规律,组织学生的“静”与“动”的活动,使学生有序的采集信息,科学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实验操作,去探索、发现知识和规律、方法与策略。

3)参与性教学,就需要教师把自己放在学生中,放在学习活动的情景中,成为学生的朋友而不是权威,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和认识数学,并通过教师的参与,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经验,影响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数学发现的信心。

4)指导性教学,就需要教师提供或创新丰富的现实情景和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创新实践;需要教师在学生面对困难、困惑和意见分歧且无法说服对方时,提供研究方向,提出探究线索,表达参考意见或建议,或给予直接的帮助指导。教学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决不是排斥教师适时的有意义的指导,“该出手时就出手”,才是有效、优效教学的关键。

5)合作性教学,就需要教师“蹲下来看学生”,融入于学生学习的活动中。教师要作为学习团队中的一员,当学生需要时,给以点拨帮助,共同面对问题、面对挑战、面对收获。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经验教学内容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