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檀
金融中心是争出来的
叶檀(财经评论员)
不管是在上海,还是在北京,或者在武汉,中国内地都必须拥有金融中心。金融是活眼,没有畅通的投融资渠道,没有自由兑换的货币。中国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国。
在中国,想成为金融中心的城市多,能够成为金融中心的城市少。
成为金融中心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客观上需要金融中心为实体经济服务;所谓地利,就是一地具有成为金融中心的秉赋,从文化传统、人才资源与架构配置上符合金融中心所需;所谓人和,即市场自然发展成为金融中心的城市。
按照传统市场经济的思维,金融中心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行政命令的结果。从这个角度出发,争抢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毫无意义。只要市场认可、机构与交易者愿意到某地交易,该地即为金融中心。美国金融家愿意在梧桐树下交易,该地就能成为华尔街,成为金融中心。在电子信息时代,人们可以坐在家中交易,但为交易提供庞大服务体系的各个机构愿意在某个城市注册,该城市自然而然成为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比拼的是软环境与硬约束,政府在软环境方面为交易者提供最大的便利,从法律人才、评级机构到税费申报,所有交易者得到周到的服务。在交易者遭遇规则陷阱时,又有执法与司法机构能够以成本最低的方式进行化解,由媒体进行公开监督。政府如水,无时不在,有需要时露面,不到逼不得已绝不扰商扰民。
以上只是理想,是中国经济追求的目标,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在强大的控制力下,不可能把梧桐树周边变成华尔街。
毋庸讳言,目前能够成为中国金融中心的城市需要得到市场与政治的双重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争夺金融中心就是争抢政治资源与行政资源,十分必要。很简单,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设在何处,都由行政机构说了算。为什么上海能够成为钢铁期货交易中心而唐山不能?为什么郑州与大连能够成为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而成都、重庆不能?这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是行政平衡的结果。如果连行政这一关都过不了,根本没有接受市场检验的资格。
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需要“一行三会”表态支持,需要权力机关为之背书,否则就是逾矩。在此环境下的金融中心,考虑的是怎样与其他城市取得平衡,起到船长的作用,不要犯了人和。上海强调“全局观”,强调老大哥照顾小弟、有生意大家做,正是争取地利与人和。
中国金融中心面临天时的考验,中国实体经济壮大,形成制造工厂,并不足以支撑全球金融中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市场化的融资渠道与利率定价,绝大多数金融机构总部都在北京,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个漫长的过程。
此时争取成为金融中心,首先要表现出勇气与智慧,只有具备改革家的创新精神、实干家的市场能力、海纳百川的胸襟,才能取得金融人才的首肯。其他的一切政治表态,无关市场痛痒。(2009年第12期《上海,学做明智的“船长”》)
也说说巴格达的墙
殷罡(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看过(围城巴格达>一文,有一些话想说。
巴格达的隔离墙,是2007年4月开始修建的,全长5公里,高度是3.5米。从墙的长度来看,它显然不是一道将巴格达一分为二的墙,而是将巴格达的一个敏感社区保护起来的墙。
这墙修得不那么聪明,或许根本就是个错误。
美国人说,建墙的目的是防止教派冲突和非法武装分子的渗透。其实,美国人是在教派冲突的高峰期过后修建这道墙的,属于“亡羊补牢”。但与一般意义的“亡羊补牢”不同的是,既然在2006年下半年已经通过政治手段大体平息了伊拉克的教派冲突,继续通过政治手段保持动态安全就是了,何必再“补牢防狼”,从而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呢?
伊拉克战后的治安混乱,是逊尼派基地恐怖组织挑起的。几百次血腥的大爆炸,绝大多数发生在什叶派宗教圣地和什叶派聚居区。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头目扎卡维一语道破了这样做的目的:“决不能让巴格达落在什叶派手里。”
伊拉克什叶派领导人和一般民众在恐怖浪潮面前,保持了令人赞叹的忍耐。直到2006年2月什叶派圣地阿里—哈迪清真寺被炸毁,什叶派激进武装才发起反击,伊拉克陷入了将近一年的教派仇杀。可喜可贺的是。伊拉克各派民众的头脑毕竟是清醒的。在意识到基地组织是所有伊拉克人的共同敌人之后,各派的和解很快实现了。随之而来的是伊拉克军民和美军一道,对基地组织发起的全面清剿。
这是伊拉克的大局。新问题还会产生,新的爆炸还会发生,但伊拉克人民是会冷静应对的,那道隔离墙迟早会被伊拉克人民拆除。
文中引用的英国《卫报》记者的报道,我相信是真实的。但中国读者更需要看到的是伊拉克政治和经济重建的全貌,而不仅仅是敲边鼓式的选择性街头写生。自从这家报纸报道本·拉丹藏在中国遭到中国外交部严厉谴责之后,一些中国读者已经另眼看待他们的报道了。
希望《南风窗》多认真谈些问题。有些报道,中国人已经看得太多了。
顺便指出,文中“库尔德自治区在去年8月出台的《石油法》,已经传闻满天飞”是个硬伤。这个石油法,恰恰是库尔德人不愿意看到的国家石油法,因为根据这项法案,库尔德地区的石油收入是要全国分配的。
至于石油法和外国石油公司的关系,说起来也要周到一些,因为中国的石油公司,已经在伊拉克站住了脚,并将扩大在伊拉克的存在。(2009年第11期《围城巴格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