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天
走过沧桑历史
宋庆龄故居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后海北沿。清初,它是大学士明珠府邸,后先后为和珅别院与成亲王府。清末,它成了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奕譞的府邸花园;之后传给光绪弟弟载沣,载沣之子、末代皇帝溥仪就出生于此。园内楼台亭榭系明清古建,尚有名木花卉、奇石假山,蕴涵着浓厚的历史文化,也是仅次于皇家园林的王府花园文化的代表。
1963年,这里被改建为宋庆龄住所。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在此生活和工作了18年,处理国家大事,从事国务活动,为新中国的建设,为国际友好和世界和平呕心沥血,直至1981年5月29日与世长辞。
次年5月29日,宋庆龄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宋庆龄是个念旧的人。东门甬道上的那架龙眼葡萄和园内十株桶栽石榴树,都是她刚到北京时栽种的,已经随她两次迁居。
走进园区的主建筑群,首先见到的是一个四合院。南面的前厅是大客厅,北面的后厅称畅襟斋,是宋庆龄的大餐厅。畅襟斋前,两株古老的西府海棠生机盎然。
西厢房的后面巧妙地接建了一座仿古二层小楼。楼下设有小客厅和小餐厅,楼上是宋庆龄的卧室和书房。
走进卧室,正对的是宋庆龄的办公桌。桌上放着十分简单的办公用品和一副眼镜。墨盒上放着一个铜铃,每当有事要办时,宋庆龄就摇响小铜铃,通知工作人员。屋子中央有一个小沙发、一个小茶几和两把软椅。靠西墙是宋庆龄的卧榻。在她病危期间,床前摆满了各种医疗器械,匆匆来往的人们第一次打乱了这里安静祥和的气氛。靠南墙的窗下,摆着宋庆龄用了多年的十分简单的梳妆台。左右两面镜子的水银已经严重脱落,工作人员曾建议更换,宋庆龄却指着中间那面说:“你们看,不是还可以用嘛。”靠北墙的门边是宋子文送的施特劳斯牌黑色竖式老钢琴,这大概是她最奢侈的用品了。她常常关起房门,独自弹奏,那熟悉的旋律将她带回在上海与家人团聚的快乐日子,带回在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时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
书房里,占满一面墙的书柜,排列着几千册中外文藏书。一架英文打字机放在不大的书桌对面。她常会久久地坐在矮小的圆凳上,熟练地敲击着键盘,发出“喀、喀”的声响。
宋庆龄迁入这里时,已经70岁了,但仍是那样端庄、优雅,脱俗超凡的美丽。她经常要代表国家去参加外事活动,所以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但日常生活中,宋庆龄十分俭朴,上个世纪50年代后就极少给自己置办新衣服。但身边工作人员遇到困难,她总是尽全力去帮助。
周总理曾多次赞誉宋庆龄是 “国之瑰宝”。1992年,为纪念宋庆龄诞辰一百周年,在园内西山上兴建了“瑰宝亭”。2001年,宋庆龄逝世二十周年之际,宋庆龄基金会在东广场竹林前举行了宋庆龄汉白玉雕像的安放仪式。
故居对公众开放27年来,接待国内外观众500余万人次。并多次举办“宋庆龄生平展”巡回展览,影响遍及全国各省区市和台港澳地区,以及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向海内外打开一扇扇了解宋庆龄思想和精神的窗口。
今天,宋庆龄故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她的伟大精神,永远鼓舞着人们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统一,为民族的强盛、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走进今日故居
5月29日,经过大规模的改造重建与精心的调整,宋庆龄故居以崭新的面貌再次对公众开放。展厅的形式更新颖,内容更充实;庭院更美丽,设施更完善;还新建了高水平的文物库,解决了文物的收藏保管问题,并为宋庆龄思想的研究与宣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新展厅
宋庆龄生平展是宋庆龄故居的一大亮点。经过调整的新展陈,在内容上,增加了新文物、新照片,拓展了展览时间和空间的跨度;推出新概括、新场景,在序厅就以宏大的场面先声夺人;同时探索新方式、新表达,通过改变解读方式潜移默化地感染观众。形式上,更加符合宋庆龄的精神气质与性格特征,通过空间、采光、色彩和材料等方面的恰当处理,更加切合宋庆龄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取向。同时根据环境艺术原理,实现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审美、自然与人工、时空与情境的结合;贯彻了“科技、绿色、人文”设计理念。
复原——将位于原大客厅、大餐厅的宋庆龄生平展移入文物库一层展厅,工作人员也腾出了位于主楼中的办公室,使原状陈列保存得更加完好。
扩展——新展的展线由过去的75.7米延长到196.6米,增加了1.6倍;展厅面积由过去的309.55平米增加到550平米,扩大了近1倍,展览条件更加优越。
继承——共分11个部分,总体结构仍延续廖承志同志主持的故居第一代展览的思路,即1949年8月28日前按时间分五个段落介绍,之后按专题分五个段落介绍。但增加了“事业延续”部分,以展现祖国建设和宋庆龄事业发展的成果。
真实——选取清晰度最高、场景最全的图片,幅面更大,更便于观众观看。原有图片中的报章、文稿,将全部制成复制件,不再用照片表现,以增加真实感。
丰富——文物展示充分发挥故居文物品质高、数量大的优势,选择更加精彩的文物、设计,更加丰富的文物组合表现展览内容,以增加观众的历史感。
完整——对没有文物和照片的重大历史事件,用美术作品来表现,包括观音山之战、(1927年)7月14日的不眠之夜、救国入狱、步上天安门等五幅油画,此外还增加木刻“抗议德国法西斯”、布质宣传画“逃亡”等。
该展览完成后,故居还将继续筹备孙中山文物展和“友谊长存”展览。前者将展示宋庆龄收藏的以及故居成立后收集的孙中山珍贵文物;后者将集中体现宋庆龄与国际友人、党和国家领导人、各阶层人民之间的友谊。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新展厅的氛围。
序厅的设计整体上追求典雅大气。以镌刻着梅花、菊花、青竹与和平鸽的巨型石刻为背景,前面是宋庆龄的汉白玉雕像。
展厅以新颖的展墙形式,分段式进行灵活组合,运用多媒体、影像合成、定向音响、陈列柜等科技方法与自然光自动控制等艺术手段,使展览能够“一步一景”,高潮不断。在材料的运用上,紧贴故居原状陈列和王府花园特色,力戒冷硬,以温暖、柔和而富有表现力的纸质、木材、玻璃、布艺等材质,突出宋庆龄作为女性的高洁但不失亲切、坚定而柔和的优雅美、健康美,同时把这些寓于她作为国家缔造者的气魄美中。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的有效结合,突出了重点部位效果。展柜内的灯光采用防紫外线的冷光源,以对展品进行有效保护。
新庭院
在北京市古建园林设计院的指导下,对故居原有路面进行了修整,对断裂、狭窄之处进行修补与拓宽。中院重新铺设排水系统。按古建风格,将水泥路面改成仿古砖,极大地改善两棵“西府海棠”的生长环境。
照明系统的改造是园林改造的一个亮点。通过新的装饰灯、景观灯,提升了故居园林的亮度,华灯初上时分,把故居映衬得美轮美奂。
故居的草坪从开放起就没有更换过,这次进行了全面更新。按照当代最先进的种植方法,采用新工艺、新品种,加装喷灌、排水系统。例如,新草坪的草种是从美国进口的,这种草绿期长,到11月份还墨绿一片,且有排斥杂草的功能。同时,想尽办法节约资金与资源,为节约用水,在湖里安装了抽水泵,过滤之后浇灌草坪。
山桃、丁香、碧桃、金银木等30多种新植物在这里安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活化石”、“植物中的大熊猫”的红豆杉,中南海院里给温总理种植了一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知道故居在进行园林改造后,马上送来10棵。还应该提提耐阴耐旱的丹麦草,它们在山坡上树木下茁壮生长,既避免水土流失,又增加了故居的绿地覆盖面。同时,对危树、有病虫害和影响景观的树木进行了移植和砍伐,并精心修剪了枝桠。
宋庆龄非常喜欢牡丹花,在庭院里种植了七八棵。庭院改造中,洛阳某公司捐赠的10个品种共400 株牡丹被种植在扇亭周围,布满了整个南坡,形成了 “国色天香 ”景观。
这次庭院改造,既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让文物科学陈列、重新组合与空间特征完美协调;又是功能与审美需求的结合,兼顾便利、舒适与视觉享受;更是自然与人工创设的结合,使新展厅与秀丽典雅、自如空灵的王府花园特色浑然一体,完美和谐。
文物库
文物库工程是宋庆龄基金会的工作重点之一,2008年3月初开工建设,2009年5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
文物库坐落在宋庆龄故居西侧,占地面积1506平方米 ,建筑面积3543平方米 ,一层为展厅,面积550平方米,展有宋庆龄一生不同时期的历史照片,以及200余件珍贵文物。地下一层为文物库,收藏有孙中山、宋庆龄的历史文物2000余件。这座恒温恒湿、符合文物科学保存条件的高水平文物库房,不仅合理地解决了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的收藏保管问题,还为深入研究宋庆龄思想、宣传宋庆龄精神,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专题展览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链接:
5月28日,宋庆龄故居即将重新开放之际,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联席会第21次大会也在北京隆重开幕。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联席会原名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联谊会,是海内外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相关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一年一度的工作例会,始创于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