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李特
在美国有大量的公益机构,他们非常依赖私人的捐款,多年来发展了非常好的运作模式来支持资金的流动,从而确保资金有很好的管理,还要向捐赠方提供反馈。比如哈佛大学大概有600个人从事筹资,从事在公共关系、企业关系、基金会关系方面的工作,差不多相当于一所大学的员工数;斯坦福大学有四五百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即使是规模小的大学也会有100人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平均来讲每一个筹资员都会筹得100万美元的善款,这是每一年他们的业绩,确实是占了善款很大的比例。即便我们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专业筹资人员的力量目前也还是非常厉害的。筹资领域在美国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好。
对于中国的公益机构以及对中国的NGO来讲,面临的恰好是这样的挑战。中国的机构都希望能够获得国外私营机构、私营捐助方的捐助,同时也需要有内部的筹资、宣传的机制或者队伍的建设,从而能够接触到大量私人的捐助方。他们每一个人可能捐很少的钱,但筹集到一起就是很多的钱。比如某个基金会或者个人可能很关注敦煌,想让敦煌很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但每个人可能只能捐一两百美元,你怎么能够让这么多的小额捐助方都能够有效地为你捐款,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王阳根据4月下旬作者在“公益投资在中国”论坛上的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