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耀
最近我正在推动和呼吁中国社会政策的变革。2008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迈过了3000美元,尽管是中等偏下,但确实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新的阶段,我们发现社会政策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因此需要尽快地调整。而慈善公益事业在社会政策的调整方面走在了前面,去年的汶川大地震后的救灾工作,使中国的慈善事业发生了重大的、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去年我们整个社会的捐款捐物达到了1070亿元,这是中国捐赠的历史高峰,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指标的变化。因为,平均常年的中国社会捐赠是100亿元左右。
第二,志愿者队伍已经接近了1亿,青年志愿者的注册人员已经接近3000万。2008年,仅青年志愿者就提供了17亿小时的服务。在大灾当中仅汶川大地震就有300万以上的志愿者到了灾区,是志愿者周到、辛劳的服务改变了救灾的结果。
第三,中国的慈善组织更为普及。许多地方和基层的草根慈善组织开始全方位地展现活力,而不少大型慈善组织开始了体制与项目发展的创新,日益贴近社会、贴近捐赠者,政府非常积极地予以支持。
第四,慈善现在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风尚,这种社会风气的改变在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中国社会已经具备了更进一步发展慈善事业的社会基础、心理基础。但是中国的慈善、中国的公益事业的发展还面临着比较大的障碍,这是一种文化障碍。
第一个方面是表现在许多慈善组织行动能力相当弱,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2007年基金会的专职人员仅仅是1.8万人,我们缺少大量的专业化的基金会工作人员。等到汶川大地震捐款出来了,基金会第一次发现有了捐款不好花,我们第一次体会到花钱比要钱更难,你必须要给捐赠者良好的交待,这样压力更大。
第二,我们许多慈善组织不善于使捐赠者满意,不善于公开信息,不善于与捐赠者打交道。许多慈善组织往往以自我满意为标准,提出来什么样的一种口号呢?我只要不贪污就行了,我把钱一点一点地做就行了。结果呢?许多捐赠者现在出现了不太满意的声音,希望知道捐款捐物的去向,但是往往得不到具体细致的服务。
第三,许多慈善组织不善于进行组织建设。我们的组织活动还不善于与社会的捐赠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第四,我们不善于进行项目的设计。
所以,我们特别感到慈善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其实面临着很大的瓶颈。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下一步需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首先是要尊重自己,尊重普通人,研究普通捐赠者的想法。我觉得整个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历史性学习的过程中。慈善事业的学习任务更重,不熟悉的事物日益增多,社会大众的理念正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慈善事业如何适应这个时代的潮流,确实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从政府方面来说,需要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来尽快地推进慈善事业的大发展。我们正在起草《慈善事业促进法》。当前需要尽快推动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健全机制的形成。对于慈善组织要设立一个最基本的标准,那就是如何让捐赠者满意,不是你自己的标准,是你如何在捐赠者那里得到比较满意的评价。这应该作为慈善组织工作的最基本的标准。同时,我们还要推动建设慈善的信息平台,鼓励各类慈善组织进行合作,我们要求慈善组织也要像政府一样转变作风。我们准备表彰非常有活力的慈善组织和慈善项目,作为学习的榜样来推动慈善组织的转型。中国的慈善事业能有大的发展,他们是最好的推进器。
(王阳根据4月下旬作者在 “公益投资在中国”论坛上的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