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历史之痛

2009-07-14 09:54
文艺报·周五版 2009年27期
关键词:撒哈拉圣地亚哥摩洛哥

李 霞

在我们的印象中,撒哈拉是荷西和三毛晚饭后的一次城外散步;是意大利电影大师贝托鲁奇西方奇幻情感故事的背景,电影《被遮蔽的天空》中,撒哈拉成了西方人审视自身情感问题的一面镜子。

异乡人眼中的撒哈拉并不真实。只有当自己的血肉成为这块土地的一部分的时候,才能感受到撒哈拉真正的痛。撒哈拉是欧洲在非洲大陆的最后一块殖民地,1975年,在全世界反殖民运动的压力下,西班牙被迫放弃撒哈拉,却与撒哈拉的两个邻国——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签订了协议。在撒哈拉失去控制的真空条件下,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从南北两个方向入侵,成千上万的撒哈拉人宁愿逃离家园,也绝不受制于人,他们冲破围堵,最后栖身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交界的狭窄地带,至今仍保留着难民身份。西班牙与撒哈拉之间特殊的历史身份,使西班牙作家路易斯·莱安特在面对今日撒哈拉人流离失所的命运时,找到创伤的回忆和忏悔。她的长篇小说《情系撒哈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丁文林译)将人们带回到撒哈拉真实的情感内部,触摸深沉的历史之痛。

小说借一名西班牙海外军团士兵与两个女人的情感纠葛来表达作家所理解的历史情境。士兵圣地亚哥怀揣两份恋情——与西班牙本土富家小姐梦泽的初恋以及与新结识的撒哈拉女孩安迪娅的爱情。在遭遇初恋挫折后,圣地亚哥来到撒哈拉,从前的恋人影像被新的恋人影像所取代,相互渗透的历史机缘,将西班牙人成就为新的撒哈拉人,西班牙只能眼看着一段血脉背弃自己,流离于体外。小说以梦泽飞赴撒哈拉寻找圣地亚哥为线索。一次偶然,她发现自己因26年前的误会而将挚爱遗落,想进行补救,这象征了西班牙对自己造成历史过失的悔意。当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与想像中时,梦泽充满热情,不惜为此九死一生;但真正面对旧爱之时,她又无意识地遮蔽了情感,让其徘徊在回忆之中。而安迪娅一度曾是圣地亚哥情感的归宿,撒哈拉人的坚贞不渝、毅力和隐忍在她身上体现得尤为完美。安迪娅最终死去,象征了海外军团士兵与撒哈拉联系的被切断。小说最后用圣地亚哥精神失常的命运,暗示这批历史牺牲者在西班牙与撒哈拉之间,无法找到最终的精神归属。

正像该书译者所意识到的,爱情只是故事背景,而小说的实际主角是撒哈拉的历史。小说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把撒哈拉的诗意放在一边,着力揭示了这片土地的历史之痛,并把希望传达给读者:20多年过去,撒哈拉人在难民营里建起了医院和学校,但他们仍居住在简陋的帐篷内,随时准备赢得胜利,重返故里。

这部小说具有西班牙语文学“结构现实主义”的鲜明特征,运用现代电影化的时空切换手法,使昨天的历史事件处在被“新世纪”重新解读并认识的视角之下。如果有一天,当我们选择结束一段历史或情感,我们是一下放手,还是一点点地让它安全着陆,从而兑现我们在其中担负的责任?

猜你喜欢
撒哈拉圣地亚哥摩洛哥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研究
执子之手
撒哈拉的眼泪
卡斯特罗骨灰循“进军哈瓦那”相反路线行进 落葬圣地亚哥
骆驼图书馆
摩洛哥—热闹的集市
孩子成胖墩,父母遭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