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有一位全校出了名的学生——邱邵宁,他父亲没有工作,以赌为生,靠母亲打工来养家糊口。孩子不学习,成绩以个位数计分,更可恶的是他常常自由散漫,没有纪律性,还时而会在上课期间爬出教室去别的教室偷钱。
五年级接班时,就有很多老师向我介绍这个学生的“光荣史”,当时我也有些后怕。在开学的前几天,办公室里有些老师还开玩笑地给我出点子,说什么每天给他准备一点吃的,说什么一天表现好给他1元钱等。我想要是真的能变好,出这点钱也值,可是真的会有效吗?俗话说: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彻底治病。为了对他有更完整和全面的认识,我决定家访。对他这样的特殊生,在家访前我就做了充分的“备课”的准备,最后决定不仅要了解他暑假的学习、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听听他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以及了解母亲在家对孩子的教育情况。
来到他家,开门迎接的是他。他见到我有些不好意思,害羞地进房了。因为是第一次家访,我对孩子没有过多评价,还是以听为主。在听的过程中,了解到他的母亲对他要求严格,并没有因为他现在这样而放弃管教。而他呢?在家也听母亲的话,只是他抓住母亲不好意思来学校了解他在学校的所作所为,就经常骗他母亲在学校表现良好。回家途中我回想着孩子的表现和他母亲的话,对这个孩子的教育有了更大的信心,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家访的重要性。
开学了,我也不知道如何给这小子来个下马威,就这样硬着头皮上。由于他上课要扮鬼脸,再加上上课时要溜,因此把他的座位安排在最后,并且让后门的同学上课时把门关上。我向全班同学宣布:邱少宁除了在学习上可以搞些特殊化(可以不做短文理解之类的题目),其它都一视同仁,纪律不好照样扣笑脸。不知道是他长大一岁乖了,还是开学几天听了我整套的班级管理制度怕了,他的确没有老师们说的那样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乖”了,我还是要肯定、要鼓励。于是,一周后就又一次踏进了他的家,向他母亲报了喜,同时也给了他母亲送去了一些教育孩子的点子,他母亲非常的高兴。以后我随时与他母亲进行电话联系,并进行一月几次的家访,每次家访必须请他参与,而且先报喜再报忧。
一个多月下来,他的确进步很大,我倍感欣慰。但毕竟是孩子,总会有反复的时候。怎样才能让他再“乖”些呢?我就想到了校长的一句话:“孩子最怕盯。”于是就把他的座位调到了一排一座,这样他就更加没有“自由”了,上课时要求他拿出书一起读课文、抄词语,实在不懂的允许他看一些书。由于他拉下的功课实在太多,作业无法完成。也因“特殊对待”,空闲的时间就比较多了,为了让他没有时间动歪脑筋,课午间就找些事让他做,让他发本子、登记考试卷分数等,帮我打打下手,任务完成后给他加笑脸,这样一来他的干劲就足了,到处“闲逛”的时间也没有了。时间一长他的“心”就定下来了。
一学期就这样过去了,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办公室似乎也听不到他的名字了,但是在班内的“小事”还是不断发生。对于小问题我可不会不了了之,不但要批评,而且要当大事来抓,并且要一抓到底。
但是纪律是个大问题,即使我经常找他谈话,从生活上关心他,总是达不到我心中的理想要求。
时间流逝,第二学期接近尾声,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天放学,学生告诉我他拿了讲台上同学捡到的5元钱,还留了纸条说:“老师,我借5元钱有急用,过几天还。”当时我的心又惊又冷,怎么又犯了呢?我一下班就往他家跑。一到他家,他母亲特别激动,让我坐下,我当时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就先听听吧。她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而且那两只大大的眼睛总是湿润着的。我越听心就越沉。我责备自己怎么没有了解清楚事情就这样急着来“告状”呢?虽然借钱不对,但是他没有说不还,而且这钱是给母亲买了生日礼物啊?听着他母亲感激我将孩子转化的言语,我自然也把他拿讲台上五元钱的细节藏在了心里。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他关心同学的一幕幕。特别是一次就餐时,他对我说:“贺老师,周耀他不要蟹(这位同学吃海鲜过敏)。”于是我就说:“是不是你还想要?”他微笑着摇摇头,这就奇怪了,我追问:“那你什么意思?”他不好意思地说“你爱吃嘛?”我知道他的意思是给我吃,我当时真的是一阵激动,但又很好奇,他怎么知道,我爱吃呢?就又加问一句“你怎么知道我爱吃呢?”他“嗤”的一声说:“平时你都吃完的嘛。”原来他在留心观察,他也会关心人,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没有救呢?我一下子惊醒了,也为自己曾有的退缩心理惭愧:为什么距离成功只差一步之时,我却要选择放弃呢?我真想对邱少宁说:哦,我可爱的孩子,是你让承担教书育人的我更加懂得了教育工作应充满爱心和耐心。
贺赛云,教师,现居浙江北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