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美国短篇小说人物塑造技巧对比

2009-07-14 03:11吴志刚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被遗弃时序艾米莉

一.引言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和凯瑟琳·安妮·波特的《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两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在这两篇短篇小说中,两位创作手法高超的小说家分别向读者呈现了两位令人同情的悲剧性女性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通过对两篇小说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两位作家的写作目的尽管都是为了塑造悲剧女性人物,但是他们在人物塑造技巧和手法的运用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二.两篇小说的故事梗概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讲述了一个美国旧南方社会中的没落贵族女子艾米莉不同寻常的婚恋故事。艾米莉住在

美国南方一个叫杰弗逊的小镇里,她美丽动人,是人们心目中公认的“南方淑女”。她的父亲清高傲慢,专断地拒绝了全部向艾米莉求婚的男子,使其错过婚嫁时机,致使艾米莉年过三十仍独守闺房。父亲去世后,艾米莉结识了来小镇筑路的北方人荷默并发生恋情。可是他们的恋情遭到众人的指责与非议;而且荷默生性放荡不羁,无意与艾米莉结婚。结果艾米莉毒死了荷默,并将尸体藏于自己的房间并与之共眠近四十载。其间她终生未嫁,将自己与世隔绝,直至去世。人们在其葬礼之后才发现这个惊人的秘密。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威廉·福克纳通过塑造艾米莉这一被扭曲和被毁灭的悲剧女性形象,深刻表现了南方贵族的没落和腐败的生存状态,强烈谴责了各种非人道的道德观、宗教观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特别是对女性的无情摧残。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则是一篇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凯瑟琳·安妮·波特将主人公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飘忽不定、瞬息万变的心理活动作为小说的基本内容,生动刻画主人公临终前的悲愤心理。主人公一生虔诚地信仰上帝,但是两次遭到遗弃:第一次是在新婚之夜她的未婚夫乔治弃她而去;第二次是在弥留之际她的精神支柱上帝也弃她而去。小说的物理时间只涉及到主人公临终前的一天时间,而随着主人公意识的流动,故事的心理时间涵盖主人公六十年的生活历程:未婚夫的无情遗弃,丈夫的英年早逝,独自一人养育孩子的艰辛,生活富裕、儿孙满堂时内心深处潜隐的失意和遗憾……而临终前上帝的冷漠导致主人公心灵的顿悟:在她坎坷的一生中,她之所以能够战胜无数的磨难,全靠她坚强刚毅的内在力量。于是主人公坦然地接受了死神的降临。小说塑造了韦瑟罗尔奶奶这一悲剧女性形象,表现了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女性艰难的生存状态。

三.两篇小说人物塑造技巧对比

正如笔者在本文的引言部分所提到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与《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在人物塑造技巧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一)描写侧重点的差异

由于《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一篇典型的意识流小说,所以波特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手法,侧重人物的心理活动,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入手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整篇小说中,心理描写占据了很大的篇幅。

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则着力渲染外部环境、外界因素对人物性格的毁灭和扭曲。在小说中,北方工业文明的入侵,南方贵族社会的没落与崩溃,艾米莉的父亲对其婚姻的干预,荷默对感情的轻率,都导致了艾米莉的悲剧命运。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艾米莉的内心世界,而是描绘艾米莉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言行举止,让读者通过艾米莉的言行举止来透视其被异化和被扭曲的性格,这种写作手法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正是由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着力渲染外部环境、外界因素对人物性格的毁灭和扭曲,所以福克纳在小说中进行了大量的景物描写,勾画主人公所处的令人窒息的压抑环境。而且,福克纳频繁运用象征手法,暗示造成主人公悲剧的各种外部因素。而这一特点,是《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所不具备的。

(二)叙事角度的差异

小说的实质就是讲故事,每部小说都会涉及到叙事人称和角度的问题,叙事人称和角度不仅决定小说的内容也影响小说的效果。《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叙事角度较为单一,作者直接描写主人公的行为举止,进而深入主人公的心灵世界,从心理意识活动来刻画人物性格。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叙事角度较为复杂,时而为“我们”,时而为“他们”;在需要表达对人物的同情时,出现的叙事者总是“我们”,而在表现小镇居民对艾米莉的冷漠、无情与偏见时,出现的叙事者总是“他们”。但不管是“我们”还是“他们”,两类叙事者都是集体意义上的、生活在杰弗逊小镇的人民。两类叙事者与艾米莉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对立的矛盾。两类叙事者明晰地共存于同一文本中,更加突出了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复杂性。

(三)故事时序排列方式的差异

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认为,叙事的时间顺序分为叙事时序与故事时序。叙事时序,也叫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排列的先后顺序或者是读者文本所依照的顺序。它是与叙述行为直接相关,存在于现实世界、现实的文本写作与阅读活动中的时间关系。而故事时序是被讲述的故事从开始发生到结束的自然时间顺序,其次序是固定不变的,它是虚构的、只存在于作品中世界的时间关系。叙事学家将叙事时序与故事时序的不一致称为“时间倒错”。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叙事时序与故事时序大体吻合,小说开始时主人公开始走向生命的终结,结尾主人公坦然面对死神的降临。只是在这一过程所涵盖的一天的物理时间中,作者借助“时间蒙太奇”,让主人公的意识活动跨越时空的限制,自由地来往于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故事的心理时间覆盖主人公的大半生。主人公的意识碎片不断地浮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主人公的饱经沧桑的生活经历。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位历经磨难、命运坎坷的女性形象便留在的读者的记忆深处。在《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作者运用了“时空跳跃”的技巧。

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叙事时序与故事时序明显偏离,“时间倒错”的特征非常明显。小说以艾米莉的辞世开始,又以艾米莉的葬礼结束,中间插入倒叙,而倒叙涉及的众多故事情节也是杂乱无序,呈现出支离破碎、颠倒错乱的非线性结构。例如,按照叙事时序,《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主要描写了以下事件:1)艾米莉的去世;2)税收风波;3)房子里的恶臭;4)艾米莉父亲的去世;5)艾米莉与荷默的恋爱;6)艾米莉购买毒药。而按照故事时序,上述事件应如下排列:4),5),6),3),2),1)。

“时间倒错”有利于深入刻画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艾米莉的行为是变态的,而她的变态是由于这一个个杂乱无序、颠倒错乱的故事情节造成的。小说的首尾都表现艾米莉的死亡,构成封闭的环型结构,似乎在暗示主人公所处的与世隔绝的封闭环境,也暗示着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的难以突破。深受意识流风格影响的福克纳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将“时间倒错”的叙事技巧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然而,“时空跳跃”与“时间倒错”是有区别的。

四.结语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尽管在人物塑造技巧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但是所刻画的女性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正所谓“风格迥异、殊途同归”。

吴志刚,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高校教师硕士。

猜你喜欢
被遗弃时序艾米莉
清明
悲悯
如果回忆即遗忘
你不能把整个春天都搬到冬天来
雪花莲
回收再创造
I’m Nobody! Who Are You?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
被遗弃的地方
光威4GB DDR4 2133
十铨4GB DDR4 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