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发展之路 同撑和谐蓝天

2009-07-13 04:10袁建达
新华月报·下 2009年8期
关键词:省区人口规划

袁建达 郭 嘉

核心提示

在我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有22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实施4年来,投入人口较少民族各项扶持资金25.06亿元

640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已有271个实现“四通五有三达到”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实施4年来,国家共投入各项扶持资金25.06亿元,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22个人口较少民族,犹如散落的珍珠,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福建、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10个省区的边远地区,总人口约63万人。

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这些民族发展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以来,党和国家采取科学手段和有效措施,大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如今,无论雪域高原还是黑土地,无论天山深处还是云岭山区,哪里有人口较少民族,中央扶持的“大政策”阳光就照耀到哪里。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已连续多年被列入党和国家工作要点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从2006年开始,党中央和国务院连续把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列入工作要点。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深入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视察,并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全国人大常委会把这一工作纳入执法检查的内容,全国政协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给予极大关注。

国务院近20个部门充分发挥职能,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采取制定规划、纳入计划、安排专项资金、优惠贷款、出台特殊政策措施等方式,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国家发改委与国家民委共同制定下达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建设规划(2006—2010年)》,2006年至2008年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亿元、实施项目994个。2008年对专项建设规划进行了中期调整,用于群众增收、农田水利、交通和社会事业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增加了17529万元。2009年将继续安排2亿元专项建设资金。

财政部自2006年起,每年调增人口较少民族省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中,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资金逐年增加,2008年达到2.82亿元,2005—2008年共安排7.38亿元,2009年已安排3.07亿元。

国务院扶贫办将人口较少民族尚未实施整村推进的209个贫困村全部纳入2009年“三个确保”范围,确保今年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

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加大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交通部将人口较少民族通村公路建设纳入“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到2008年底,已对所有145个不通公路的村安排车购税补助。水利部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规定优先解决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文化部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抢救和整理保护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也都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列入本部门相关规划和计划中,优先安排,重点扶持。

为进一步落实《规划》要求,国家民委领导分别带队赴10省区对规划项目和资金落实情况、规划实施进度及成效等开展调研。建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动态监测系统”,通过中央、省区、县市三级联网,实现了网上传输报送各项监测统计数据,及时了解掌握了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为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各地落实配套资金和政策,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摆脱贫穷,是每一个人口较少民族儿女心中的希冀。加快发展,成了民族地区党委和政府肩头沉甸甸的重任。

各省区按照“省负总责”的要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科学制定规划,落实配套资金和政策,整村推进,帮扶到户。

人口较少民族所在的10个省区都编制了专项建设规划。有的省区还制定了村级发展规划、分民族发展规划、部门专项规划等。640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中,有552个村制定了发展规划,占86.3%。在项目资金管理上,云南省民委与财政厅制定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申报、管理和验收方式,受扶持的村委会或村民小组都成立5人左右的村民项目协调管理小组,项目公示,村和农户建档立卡,加强项目后续管理。

4年来,10省区落实省级配套资金6.6亿元,占资金总量的30.5%。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中央部署,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本省区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政策。内蒙古自治区下发了《“十一五”期间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实施意见》;广西由区民委、发改委、财政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广西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意见》;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承诺“决不让任何一个兄弟民族掉队”;西藏提出“西藏也要像中央关心西藏一样,关心人口较少民族”;福建下发了《关于切实解决高山族家庭困难户生产生活问题的有关通知》;新疆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意见》。

在实施《规划》中,各地重视启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重点解决群众住房、行路、上学、看病、吃水等“五难”问题,动员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落后面貌,建设美好家园,变“国家的事”为“自己的事”。云南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丙盖村委会哪峦自然村,采取“每户两方石料,每个劳动力8个工,国家补助水泥,投工投劳建设硬板路”办法,用国家4万元补助资金,修出了一条造价相当于17万元的水泥路。云南德宏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保平村委会帮傲村民小组长段兴木说:“国家扶持一分钱,我们要做出三分钱的事情。”该村靠着上级扶持的40多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村容村貌得到了改观,成为全乡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各地把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观光农业作为建设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室韦俄罗斯族乡开展的家庭游项目使俄罗斯族群众脱贫致富。黑龙江开发赫哲族“渔家乐”旅游项目,让游客“吃赫家饭、住赫家屋、干赫家活、享赫家乐”。福建华安县扶持高山族种茶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广西发展边境贸易和海产养殖加工,使京族群众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京族群众纷纷盖起了楼房,一些村民还买了汽车、摩托车,过上了小康生活。青海循化县把技能培训、劳务输出、扶持特色产业结合起来,“拉面经济”等劳务输出使撒拉族尝到“挣了票子,壮了胆子,换了脑子,育了孩子”的甜头。

对口帮扶,民族团结为发展提供保证

在云南省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乡有个“上帮村”,是上海市的一个对口帮扶点。从2006年到现在,上海已投入帮扶资金2232万元,加上云南省配套的567万元,共安排257个项目,实施45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受帮扶的德昂族村寨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德昂族群众为表达对上海人民的感激,把帮扶修建的路称为“上海路”,把帮扶的帮外老寨村改名为“上帮村”、“沪东娜村”。

与此同时,黑龙江、广西、福建等省区组织省内大中城市和区(县)所属单位对口帮扶人口较少民族。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国政协委员杨钊先生6年资助1000万元,开展人口较少民族乡村干部培训、助学、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建设小康示范村等。国家民委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等开展国际合作,在内蒙古、云南、甘肃、新疆等省区实施人口较少民族社区扶贫开发示范和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创新发展思路,摸索建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的新机制。

各省区紧密联系人口较少民族实际,通过抓试点,探索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路子。如云南的人口较少民族“民族团结示范点”、“兴边富民示范点”,内蒙古的“扶贫开发试点”,黑龙江、贵州、广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西藏的人口较少民族“整乡推进试点示范”、“农牧民安居工程”等,都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知识致富,人才兴边。为给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储蓄能量和后劲,国家民委先后举办了5期人口较少民族干部培训班,共培训300多人;在中央三部委组织的挂职锻炼中,有16名人口较少民族基层干部被安排到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地区挂职锻炼;国家民委所属民族院校对人口较少民族考生采取计划倾斜、加分录取、预科招生等优惠政策;黑龙江省制定《培养人口较少民族人才规划》,有计划地开展对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的培训工作;西藏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培训中,增加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的参训人数或单独办班;云南省加强了对7个人口较少民族公务员的定向考录,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人口较少民族公务员。近年来,各地共实施科技推广及培训项目504个,投入资金2777.6万元,开展种养殖业、民族手工业、家庭旅游等实用技术培训,累计组织培训56.7万人次,各族群众总体素质有所提高。

(7月11日《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省区人口规划
基于近远程视角分析黄河中下游五省区虚拟水贸易
人口最少的国家
塞上江南 神奇宁夏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坐井观天石头国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
中国行政区域之最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省(区)及城市GDP增长和城市化差异研究